红色石头 2018-06-11
6月8日,教育部教育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会第四场在浙江召开,现场解读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介绍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新工科”中布局57个人工智能类项目
在发布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做出总体部署;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而今年4月,教育部组织高校、专家研讨后,研究起草并由部内12个司局共同会签后,印发了《行动计划》。
“可以说,《行动计划》是一份汇集各类政策措施,引导、支持高校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等能力的指导性文件。”雷朝滋总结道。
他指出,《行动计划》印发后,2018年认定的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布局建设了57个人工智能类项目;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有71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设置了86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接下来,围绕《行动计划》,教育部将尽快落实相关支持政策:教育部成立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咨询专家组,为高校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咨询和建议;系统布局一批创新平台,重点建设若干前沿科学中心,支持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深入论证人工智能学科内涵,推进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并尽快提出增加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招生指标的方案,科学合理、稳步有序地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智能教育应用战略研究。
另外,雷朝滋透露,将引导高校用好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
在招生和“双一流”建设方面,他提到,高校要把给予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增量落到实处,做到“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同时,教育部支持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的投入;支持高校通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加强对从事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的拔尖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
高校分享人工智能建设成果
现场,浙江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分别分享了高校人工智能建设成果和下一阶段的部署计划。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介绍,浙江大学是国内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高校之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是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均被评为A+学科。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最新数据统计,浙江大学计算机学科进入了全球前1‰,在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中处于前列。
下一步,吴朝晖表示,浙江大学将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任务,引领交叉会聚趋势,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学科生态。比如,推动神经系统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的互动融合,加快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推动与教育学、医学、法学、工学、农学等学科的交叉会聚等。
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则坚持以基础研究支撑应用技术研究,以军事需求为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发展。
“从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上看,军事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具有共通性,因此,清华大学将军事智能高端实验室的建设作为服务人工智能强国战略的核心抓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强调,其中,在军事智能实验室的建设中,清华大学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手都要抓的理念。
而在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研究方面,清华大学分别从脑科学和计算切入。“这(从脑科学切入)方面布局不是侧重于支撑现实性人工智能主流应用,而是着眼未来应的主动布局。”尤政补充解释道。
对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人工智能发展,该校副校长、教授李建东则谈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将依托电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学科优势,进一步确立“智能感知用”的专业特色,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多学科交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完全融合、科技前沿与教学完全融合,培养适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
相关报道: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8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