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张毅萍:我眼中的边缘计算

dljxyc 2019-11-17

导读:边缘计算是目前公认的大方向,越来越多的边缘计算应用将随着5G建设的步伐而兴起。阿里云边缘计算团队的目标是在行业爆发来临之前,完成基础计算资源平台的构建,为产业提供基于体验的计算调度能力,进而助推整个产业快速应用发展。那么在目标背后为之奋斗的工程师是怎样的?他们们是如何一步步助推阿里云边缘计算实现从零到一的启动?这样的团队又需要怎样的人才呢?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张毅萍在本文中给出答案。

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张毅萍,在学生时代就属于比较喜欢“折腾”的人,本硕都是计算机专业,也就让他更早踏入IT这个行当。在学校期间,相比日常的课程,他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课外折腾上,比同龄人更早有了一些技术上的积累。在大三时参加科技创新方面的竞赛获奖并保研,之后因为时间上比较宽裕,大四就踏上了创业这条更“折腾”的路。

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张毅萍:我眼中的边缘计算

在创业期间,他更是把“折腾”特质发挥到极致,利用自身在分布式网络与音视频传输方面的技术经验,做过VoIP、P2P视频,赶上过移动互联网手机APP的第一波浪潮,也经历过从浪尖拍死到沙滩的全过程。一晃神,竟已经在创业这条赛道跑了13年。

在一年多以前,他选择加入阿里云,聚焦在边缘网络的整体架构设计、基于边缘网络的各种业务应用的设计和研发。他经常说,自己非常幸运能搭上边缘计算这班起步并飞速发展的快车,也非常期待为这个新方向的爆发付出自己的努力。每次朋友问起他的创业梦怎么办,他则笑着回答:自己并没有换赛道,边缘计算仍然属于创业,需要每一个看好的人为之付出200%的努力。

张毅萍来到阿里云边缘计算团队的一年多时间内,这个团队从0到1完成了边缘节点服务(ENS)产品的商业化,为客户实现边缘计算业务规模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引领了产业良性发展。同时,团队也积极推进行业标准化,去年12月份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边缘云计算技术及标准化白皮书》,在业界首次对边缘云计算下了定义。

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张毅萍:我眼中的边缘计算

边缘云计算提供的基础能力,主要包括网络和资源覆盖,以及匹配场景需求的计算、存储、安全、网络、稳定性、性能、成本优化等能力。其中很多方案是基于中心云的虚拟化方案进行改造的,比如计算虚拟化、块存储、VPC网络等,当然方案改造也有非常大的挑战,因为飞天系统的很多方案是基于规模化设计。有些则是新场景下的新方案,比如边缘回云的链路优化,资源调度等。

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张毅萍:我眼中的边缘计算

张毅萍所在团队的脚步不止于此,在边缘云计算的基础能力之上,他们要考虑的是服务形态问题,即用什么样的方式提供边缘计算的能力,新的挑战随之而来。

ENS产品1.0版本是一个IaaS的服务形态,依托独立的小规模边缘节点服务时,面对更广泛的客户需求,服务在资源弹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需要所有突破。同时,用户拿到一批边缘虚机实例后,需要考虑如何部署/升级应用,如何运维主机,如何监控等问题。另外,随着当前互联网架构的快速迭代,针对边缘计算场景,是否可以有一个先进的业务架构可以参考,是否有一组标准的API和基础中间件让用户快速构建自己的边缘业务架构呢?

张毅萍团队认为不能让这些问题变成用户享受边缘计算红利的门槛,所以,在年初ENS推出2.0版本,基于全局边缘资源的调度支持更好的资源弹性,应用镜像快速分发/升级能力以及配套的DevOps能力,并与阿里云容器团队合作,在边缘节点实现容器K8S+Docker生态的DevOps能力,通过云-边多区域统一的容器托管服务,赋能用户快速将业务下沉至边缘,缩短业务响应时间。

在未来,团队也会做持续的技术投入,勇作行业探路者。同时,张毅萍所在的阿里云边缘计算团队也期待更多有志之士加入,一起迎接更多未知和挑战。

谈到技术型公司的人才要求,张毅萍说:在互联网加速发展的阶段,我认为对于任何一个技术和非技术同学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怕做错事情,很多事情技术上没有前人的经验做参考、商业上没有可复制的模式、现实情况下也没有太多的确定因素作为判断依据,那么就需要大胆假设,并为这个假设付出努力去证明它,哪怕证明假设的结果是错误的。过于担心自己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好的回报,除了给自己制造心理失衡和焦虑,没有其它任何作用。

赶拼的小伙伴们,快加入我们吧,这里永远不会缺少挑战!



本文作者:山哥在这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云栖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