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期权业务为何成为市场热点

扑克投资家 2018-01-03

场外股票期权是近两年为数不多能够为券商贡献收益的新业务,在2017年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名义本金存量前十个月比往年有10倍以上增长,预计全年可以为证券行业贡献40-50亿元收入。

股票期权业务空间、券商竞争格局、收益测算、头寸对冲、监管层态度,这些问题是市场关注的热点。

笔者作为期权业务参与者,虽然理论功底薄弱,但是实操经验尚可,在深刻体会“书到用时方恨少”之后,转向”务学不如务求师“,经期权业务专家指点,写成此篇科普短文。

场内、场外股票期权有何不同?

The difference between

二者根本区别在于期权合约是否标准化。场内期权是在交易所交易的标准化合约,通过清算机构进行集中清算,场外期权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是个性化的,更加灵活。

2015年2月,上证50ETF期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也是目前唯一的场内股指期权。上交所曾启动过个股期权仿真交易,但尚未正式推出,目前场内没有个股期权。

场外股票期权涵盖股指期权和个股期权,投资者与券商签订场外衍生品交易协议完成交易,券商是投资者的交易对手。目前有90家券商参与证券业协会场外衍生品报价。

场外期权业务为何成为市场热点

谁是场外期权参与主体?

The main body

2017年10月,券商新增场外期权合约交易对手情况(合约笔数):私募基金占比36.6%,期货及子公司20.3%,商业银行占比13.9%,基金及子公司占比3.5%,其他占比25.7%。

券商期权业务盈利模式?风险几何?

model

券商期权交易业务本质是做市,在与客户背靠背的交易中抵消标的资产波动风险,或者通过金融工具对冲资产池单边方向性风险。从业务逻辑来看,券商期权池是Delta中性策略,赚的是市场交投活跃度的钱,而非市场趋势的钱。

场外期权业务为何成为市场热点

目前国内股票市场可以为券商提供对冲风险的金融工具有:沪深300指数期货、中证500指数期货、上证50指数期货。蓝筹股交易需求大,指数成分股便于风险对冲,因此券商柜台提供的个股期权标的多为蓝筹或指数成分股。2017年蓝筹股行情是期权业务需求爆发的重要驱动。

券商期权交易业务资本占用?

capital

在期权交易中,买方向卖方支付期权费,买方只有权力没有义务。投资者多为场外期权买方,一般按照期权名义金额的10-15%向券商支付期权费。期权合约签订之后,券商并非与客户对赌,而是通过Delta中性对冲来实现0头寸,当期权的Delta随着股价、波动率或者时间变动时,券商会根据最新的Delta进行调仓对冲。风险对冲能力强的券商资本占用少。

券商期权交易业务的资本回报?

return

期权业务资本回报,取决于期权费定价和对冲成本,跟标的品种和业务规模相关。根据行业经验,股票期权业务资本回报区间10-20%,显著高于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等融资类业务。

期权交易业务为何强者恒强?

The stronger the strong

期权费收入扣除风险对冲成本即券商获利。随着业务规模扩大,风险对冲规模经济性显现,利润率也会增加。为排挤新进入者竞争,具有规模经济性的券商往往会压低期权费定价,期权交易业务集中度在全球金融市场均呈现马太效应。2017年10月,场外期权前5名券商新增期权业务规模占比行业总规模的83.28%,中信和中金规模领先。

场外期权业务发展空间?

Development space

由于期权的非标准化属性,近10年全球场外期权名义金额始终保持在场内市场的1.5倍左右。2017年6月,美股的场外股票期权规模存量为1.79万亿美元,是同期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股票市值之和的6.09%。2017年10月末,A股场外股票期权名义金额余额为2292亿元,占比A股总市值比例为0.40%。A股场外期权尚处于起步期。

场外期权业务为何成为市场热点

监管层对场外期权态度?

regulatory

长线机构投资者是新股发行常态化的保证,是市场价值投资的稳定器,以发展直接融资和稳定市场为目标,监管鼓励长线资金入市,需要给长线机构提供风险对冲工具。监管鼓励券商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以风险对冲为目的的衍生品,不鼓励脱离风险管理目的的投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