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预测: 2035年中国33城市跻身GDP全球百强 上海将入围前五

雅趣 2017-12-25

参考消息网12月22日报道 法媒称,牛津经济咨询社一项研究认为,法国首都巴黎在2035年将掉出全球最大都市前五行列,而其老对手伦敦将会升至第三位。总体上,按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大城市重心未来20年将大规模从西方转向东方。

亚洲城市表现突出

据法国《论坛报》网站12月20日报道,牛津经济咨询社的研究覆盖全球780座最大城市(按GDP计算)。该机构在其报告中指出,这些大城市大约集中了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26亿人),其GDP合计占到全球的60%(45万亿美元)。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这些大城市到2035年还会再吸收5亿人,其GDP总额将再增加32万亿美元。

然而,这种大城市的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很不均衡,亚洲大城市的表现将更为突出。亚洲大城市的经济总量未来10年里将超越美国和北欧城市的总和,而10年前亚洲大城市GDP总额还只有后两者的二分之一。出现这种逆转的主要原因也包括西方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可能出现的负增长。

中国城市增长强劲

报道称,到2035年,上述研究覆盖的150座中国大城市GDP总额将翻一番多,由11万亿美元飙升至25万亿美元。它们将贡献780座大城市GDP增长总额的近一半。而同时,北美58座大城市的GDP将增长5.3万亿美元,刨除中国之外的亚洲大城市GDP将增长4.7万亿,而欧洲大城市的GDP将仅增长3.4万亿美元。

目前,仅有18座中国城市进入全球GDP百强城市,但到了2035年这一数字将再增加15座。其他一些亚洲城市也将进入百强,包括孟买、新德里、班加罗尔和吉隆坡。

与此相反,包括匹兹堡、印第安纳波利斯和温哥华在内的16座北美城市则将掉出百强榜,包括一些首都在内的7座欧洲城市也将退出百强: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哥本哈根、维也纳、巴塞罗那、法兰克福和汉堡。欧洲大陆届时将只有14座城市会留在百强之内。

伦敦保持欧洲领先

报道称,欧洲城市将是调查对象中最没有活力的群体。但是2017年欧洲GDP排名第一的伦敦,20年后仍能保持这一地位,而且其在全球排行榜上也将由第四位升至第三位。这种活力主要缘于其人口相对年轻、劳动力受过更好的教育、制度宽松以及其“初创企业摇篮”的名声。

尽管报告作者们也承认,英国脱欧会给伦敦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而且一部分就业岗位会流失到欧洲大陆,尤其是巴黎,但他们仍然认为良好的结构性基础会抵消这一事件的影响。

巴黎将赌注放在了绿色金融上,希望能够在欧洲金融业的重新布局中抢到最大一块蛋糕。巴黎刚刚被选为欧洲银行管理局搬出伦敦后的总部所在地。

上海排名升至前五

报道称,上述研究预计,有些当今排名靠前的大都市仍将保留自己的地位,包括纽约、东京、伦敦、洛杉矶仍能留在前五之中。只有巴黎会掉出前五,而顶替它的将是由第10位升至第5位的上海,北京则将由第15位攀升至第6位。

在其他重大变化中,智利的圣地亚哥和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也会掉出百强榜,而迪拜则会蹿升25个位次,至第89位。报告作者们还呼吁关注中东的一些大城市,因为其所在国的政府纷纷宣布了宏伟的目标,例如沙特及其未来智慧大都市计划。

毫无意外,非洲大陆将会有三座城市的人口排名进入全球前20位,其中的最大城市将是拥有2850万人口的拉各斯(尼日利亚)。这些非洲城市的GDP增速将紧随中国城市,但是还不足以让他们进入百强俱乐部,只有开罗比较例外(排名将达到第84位)。

外媒预测: 2035年中国33城市跻身GDP全球百强 上海将入围前五

英媒称专业化发展推高中国制造业薪资 半数集中在一线城市

参考消息网12月21日报道 英媒称,《金融时报》旗下研究单位《投资参考》的最新数据表明,有越来越多中国制造商把薪资提高到市场水平之上,这些工作超过半数集中在一线城市。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2月20日报道,随着中国制造业者要提升价值链,一小部分劳动者的薪资正不断增加,且人数也持续增长。《金融时报》每月进行的中国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薪资分析表明,薪资水平的通胀在近年放缓。但仔细看制造业在过去五年以来的发展趋势,其薪资水平的分布不再集中在一个狭窄的区间,有越来越多公司把劳动者的薪资提高到市场平均值之上。

根据调查,11月有部分公司薪资达到8000元人民币,高于制造业全行业的平均薪资4362元人民币,那些给予超过平均薪酬的公司,有62%是在北京等一线城市,46%的公司与电子设备制造相关。

报道称,当中国制造业逐渐往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之际,更多的公司是走向专业化、同时寻求高薪来吸引和留住能人。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那些曾推动发展的低利润、低附加值制造商,显然正被抛之在后。这个趋势与中国想要提升制造业质量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相一致,但要实现此计划,关键在于是否能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化创新人才。

报道表示,寻找创新专业人才的挑战也同样反应在数据里。调查显示,有计划招聘新员工的高薪制造商表示,在下一个月份,他们不确定能否找到员工就职。

(2017-12-21 00:13:01)

新媒:迷你“朗读亭”风靡中国城市 火爆程度出人意料

参考消息网12月18日报道 新媒称,在重庆市中心商场一个外形类似时下流行“迷你KTV”的亭子里,图书管理员何佳(24岁)戴上专业耳机,嘴巴对准悬挂在眼前的金色麦克风,全神贯注望着平板电脑。当耳机开始播放柔和的轻音乐时,她开始朗读已故爱尔兰诗人威廉·叶芝的名诗《当你老了》的中文译文。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17日报道,“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何佳以不急不缓的语调,在惆怅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淡淡地朗读这首隽永情诗,亭子顿时充满浪漫的文艺氛围。

这个小小空间是中国多个城市近月来涌现的“朗读亭”,在商场、学校和图书馆都可找到,独特造型相当吸引眼球。在亭子里头,人人都可当朗读者,只要手机扫码付款,便可从上百篇古典和现代篇章中选择,录制朗读音频并下载分享。

报道称,朗读亭这个特殊文艺兼休闲空间的出现,要追溯至中央电视台今年2月热播的综艺节目《朗读者》。该节目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以朗读形式分享人生故事,内容围绕遇见、陪伴、眼泪、告别、勇气等感性主题,娓娓道来的一段段人生自述打动不少观众,被形容为综艺界一股清流。

一股朗读热潮随即在中国掀起。除了朗读亭,“喜马拉雅FM”等让人用手机听书、说书的音频软件也越来越受欢迎,甚至获得大笔融资。在重庆一家书店工作的何佳也发现,店里近来多了许多“朗读书”,从儿童书到成人刊物、从古诗词到现代散文,都以方便朗读的形式撰写呈献。

朗读这一历史悠久的文化活动为何再次风靡各地,受到民众的追捧?重庆两江新区“两江读书会”阅读兴趣小组组长杜术林接受《联合早报》记者采访时说,《朗读者》全面点燃了朗读的热潮,这背后更大的趋势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个阶段,国民素质提高,民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相应提升。

他说:“相对于相声等文化活动,朗读有直抒胸臆的作用,而且比较通俗、简易,符合群众活动特点,容易推广,和广场舞的逻辑很像。”

杜术林说,许多中国国民过去缺乏自信,多少影响了话语表达,但随着国家发展起来,更多民众愿意表达情感,朗读便是一类艺术渠道,是健康的文化心态,让一般民众的面孔变得更加清晰。

学着把感情和想法释放出来,在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看来,是打造一个学习性、有朝气和开朗社会的重要途径。

报道称,朗读亭的概念始于央视《朗读者》今年2月举办的线下活动,主办单位当时将朗读亭带到不同城市,让普通市民走入小小录制间,一尝专业录音的滋味,吸引民众大排长龙,火爆程度出乎不少人意料。

央视《朗读者》下档后,朗读亭热潮并未退去,一些精明商家看准民众对朗读的需求,按同一模式打造朗读亭,有的采取按时收费模式,有的则将朗读亭租借给图书馆和学校等公益和教育组织。目前,全中国较有规模的朗读亭经营者至少有四个。

总部位于武汉的“博看”其实是阅读资源数据库经营者,两个月前赶搭朗读热潮开拓新业务,在武汉等数个省市设立了约100个朗读亭,主要提供给公共和大学图书馆。

由于图书馆是公益机构,因此图书馆内的朗读亭也让公众免费使用,提供朗读亭的公司向图书馆方面收取租借费。“博看”朗读亭项目经理向娴说,朗读亭启用两个月来反应热烈,“朗读亭的门几乎没关过”。

相比之下,采用付费模式的朗读亭反应则较冷淡。据记者在重庆一家商场的付费朗读亭外观察,周六下午时段三小时下来,使用者只有零星一两个人,不少公众似乎对朗读亭的文艺造型更感兴趣,停留拍照后便离开。

外媒预测: 2035年中国33城市跻身GDP全球百强 上海将入围前五

(2017-12-18 11:30:00)

新媒:中国铁路里程3年后增至15万公里 高铁覆盖80%大城市

参考消息网11月28日报道 新媒称,根据最新的铁路规划,中国全国铁路网将基本覆盖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高铁网络则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时,旅客出行将更为方便,北京至大部分省会城市之间将实现两至八小时通达,相邻大中城市一至四小时,主要城市群内则是半小时至两小时便捷通勤。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27日综合中国媒体报道称,中国官方发布的最新铁路规划显示,三年后,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增加约20%至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将增至3万公里。届时,旅客的出行将更为便捷。

中国媒体11月26日报道,中国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等部门11月24日印发的《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铁路网络。

报道称,截至去年底,中国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铁达2.2万公里以上。

报道称,根据最新的铁路规划,到2020年,铁路营业里程将增加2.6万公里至15万公里,高铁则将增加0.8万公里至3万公里。

此外,中国全国铁路网也将基本覆盖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高铁网络则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十三五”期间,高铁营业里程年均增速定在11.6%,远高于4.8%的铁路整体增速。

报道认为,到时,旅客出行将更为方便。动车组列车承担旅客运量比重将达到65%,北京至大部分省会城市之间也将实现两至八小时通达,相邻大中城市一至四小时快速联系,主要城市群内半小时到两小时的便捷通勤。

与此同时,主要城市群之间的区际干线铁路网络也将优化完善。其中,中西部路网会继续扩大,规模将达到9万公里左右。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密集的地区则形成城际、市域(郊)铁路骨架网络,其他适宜区域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城际和市域(郊)铁路规模达到2000公里左右。

同时,官方也将实施成昆线、焦柳线、集通线、京通线、京原线等电化或扩能改造。

报道称,在城际铁路建设方面,未来将重点建设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城际铁路,为构建轨道上的城市和城市群打好基础。

官方的规划也要求各地建成一批设施设备配套完善、现代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并建设支线铁路约3000公里,使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一体衔接效率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

报道称,未来铁路建设的投资规模预计将继续增长。这次规划并未透露“十三五”期间的最新铁路投资额,但官方去年底曾透露,这五年期间的铁路建设投资约为3.5万亿元人民币。

根据这次规划披露的数据,“十二五”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8万亿元人民币、新线投产3.05万公里,较“十一五”分别增长47%、109%,投资规模和投产规模达到历史高位。

报道称,中国新出炉的铁路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将持续深化改革和防控风险,加大对铁路项目地方出资能力的审查力度。

具体来说,官方将充分评估铁路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地方政府债务和风险隐患,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节奏,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确保建设时机、建设标准等与发展需求、筹资能力相适应。

同时,官方也将引导地方政府按相关规定开展公共私营合作制项目,严禁通过PPP等形式变相举债;加快铁路优质资产盘活,对具有较好收益预期的高铁,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债转股。

与此同时,报道称,中国将加大对铁路的支持力度,发挥好铁路建设债券融资支持作用,继续向社会资本推出一批市场前景较好、投资预期收益较稳定的铁路项目。拓宽铁路发展基金融资渠道,鼓励采用股权投资方式推进铁路混合所有制改革。

外媒预测: 2035年中国33城市跻身GDP全球百强 上海将入围前五

(2017-11-28 00:18:01)

法媒称房产拉大中国人财富差距:大城市房价十年来翻一番

参考消息网12月18日报道 法媒称,庄宁军(音)是一个百万富翁。这和他担任上海一个私立学校老师的收入没啥联系,他平均每月挣9000元人民币。他之所以成为百万富翁,部分要感谢父母,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拜近两年房价疯涨所赐。然而,28岁的庄宁军还得继续节衣缩食:他乘坐公交出行,住在父母家。

据法国《世界报》12月16日报道,在上海,商品房价格动辄就是每平方米10万元,庄宁军家的小财富根本算不了什么。他解释说:“我们家的房子是国有房买断下来的,有80平方米,大概值400万元。两年前,我们另外买了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我们把它租出去了。这个小房要值300多万元。”尽管房价已经很高了,可是庄宁军不想把房卖掉。他说:“我父母买房是给我结婚用的。在中国,男人想结婚就得有房有车。”

报道称,由于集中了大部分贫困人口的西部省份尤其是农村地区获得了发展,中国的收入差距在缩小。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持续开放后,居民收入的差距曾不断拉大,但自2009年之后工资收入的不平等就没有再加剧过。

平均来讲,尽管中国的工资收入差距仍然不小,但2009年以后有轻微缩小趋势,体现家庭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也降至0.47。根据这种计算方法,0代表绝对平均,1代表财富被绝对垄断。

报道称,尽管收入差距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在这个90%的家庭拥有自住房的国家,房产在加剧财富的不平等。在大城市,房价在10年里翻了一番,上海的房价在2016年一年里就飙升了26.5%。结果是,财富的不平等在不断加剧。

中国要到2020年“消除”贫困。但此外,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还有5亿中国人(总人口的40%)每天的可支配收入只有4.5欧元(约合35元人民币),提高这一庞大群体的生活水平会更艰难。

张泉(音)不是上海本地人。他为一家美国媒体工作,每月纯收入8000元,这只比当地平均工资略高。32岁的张泉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不得不让妻子离职。他在上海偏远郊区与另外两人合租了一套房,每月房租1500元,每月要给家里寄5500元。回忆上次去看电影的情景,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张泉解释说:“我得节省每一分钱。”

张泉希望能离家近一点,在其家乡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找一份工作,但那里的薪酬根本没法与上海相比。因此他留在了上海,希望能赚更多的钱,因为要应付生活中的种种未知。他说:“今年,我爸爸去世了;接着老二生下来了;后来我儿子动了手术。这花光了我们的所有积蓄。”

据官方估计,生活在极端贫困状态下的很多中国人在医疗方面有困难。好在张泉一家2002年在老家所在地区买了一套房,“多亏买得早,现在房价涨了7倍”。

外媒预测: 2035年中国33城市跻身GDP全球百强 上海将入围前五

(2017-12-18 11:25:00)

英媒称肯德基麦当劳进军中国中小城市:利润与挑战并存

参考消息网10月22日报道 英媒称,以中国的标准来衡量,拥有70万人口的邹平县属于不发达地区。在邹平县喧闹的大街两旁,几乎看不到国际品牌。但快餐连锁品牌肯德基的雷达却牢牢锁定了这个地方。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17日报道,当地的两家肯德基餐厅吸引了外出聚餐的家庭和约会的情侣。35岁的孔建枝(音)说:“虽然比其他餐厅贵一些,但它更特别。”她给4岁的女儿买了一个鸡肉汉堡。

报道根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数据称,为恢复在中国快餐市场的营收增长,肯德基和麦当劳正在以超过每天新开一家餐厅的速度扩张,其中大多数新开餐厅都位于中小城市。

报道称,自2013年以来,由于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而失去对快餐的兴趣,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华营业收入都出现下滑。大和证券分析师安森·陈(音)说,今年新开餐厅将帮助百胜(一家在纽约上市的公司,运营中国的肯德基餐厅)在华营业收入增加大约1.8亿美元,这个数字约为其预期营收增长的一半。自2013年以来,百胜在华营业收入一直处于持平或下滑状态,去年营业收入为67亿美元。

即将担任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的屈翠容(Joey Wat)说:“我们在中国1100个城市拥有业务,但我们正在考察的还有900个。这就说明了发展潜力。”

报道称,百胜在中国运营着5300家肯德基餐厅,这个数字是麦当劳中国餐厅的2倍。未来5年内,麦当劳将在中国新开2000家餐厅。麦当劳称,到2020年,45%的麦当劳餐厅将位于中小城市。

报道称,这些快餐连锁企业寻求利用中小城市工资上涨的机会。英媒表示,根据麦肯锡的数据,这些城市的消费者与大城市的消费者一样经常光顾西方快餐连锁店,而且消费比大城市消费者更多。分析师丹尼尔·齐普泽说,前者消费更多的原因是,他们往往是家庭聚餐。他说,中小城市还有一些其他优势,例如,房租和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大城市,这意味着更大的利润。

报道称,但也有意想不到的困难。波士顿咨询公司分析师文森特·卢伊说:“聘用一个能管理上海100家餐厅的雇员很容易,但管理分布在不同城市的100家餐厅就不容易了。”他说,在偏远地区新开餐厅意味着,要聘用更多经理,花费更多成本。

卢伊告诉《金融时报》,在2014年麦当劳和肯德基使用过期肉制品的丑闻被曝光后,确保食品安全就成为这两个品牌最关注的问题。但供应和监管链条被拉长意味着,重蹈覆辙的风险也会增加。

报道称,与此同时,一些类似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快餐品牌也在中小城市有很强的竞争力,对其构成价格压力。与肯德基类似的德克士在中国拥有2000多家餐厅,其中大多数在小城市。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陈科说,在一些小城市,价格是决定性因素。百胜中国称,其产品在中小城市的价格较低。

报道称,长期风险在于,中小城市的消费者也可能像大城市的消费者一样,总有一天会厌倦快餐。在紧邻邹平县的淄博市,41岁的陈浩(音)说:“我不认为肯德基有那么健康。我只在赶时间时才会买肯德基。”

报道称,为吸引陈浩(音)这样的消费者,麦当劳和肯德基正在调整在大城市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麦当劳几乎重新装修了所有在华餐厅,目的是提升餐厅的时尚感,并增加咖啡吧。此外,麦当劳还赞助了一些跑步活动,以打造更健康的形象。

报道称,上月,百胜中国的KPRO餐厅在中国东部城市杭州开业,这家餐厅提供沙拉、三明治、鲜榨果汁、咖啡和精酿啤酒,它与其他肯德基餐厅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提供炸鸡——但没有糊状物。

报道称,为吸引熟悉科技产品的城市专业人士,KPRO餐厅还使用了由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设计的人脸识别支付系统。餐厅经理托尼·谭(音)说,KPRO餐厅的另一个吸引力在于“在这里看到的小孩比其它肯德基餐厅要少”。

报道认为,这种升级策略似乎对肯德基行之有效。在经历4年的营业收入下滑或停滞后,在6月30日至8月31日的3个月里,肯德基的同店销售额增长了7%。

报道称,19岁的王吉庆(音)在邹平县的一家肯德基餐厅里喝着一杯拿铁。他说:“与本地其他餐厅相比,这里的环境和服务更好。这里适合约会。”(编译/刘白云)

(2017-10-22 00:16:02)

美媒称摩天大楼在亚洲走向兴旺:中国建高楼满足城市需要

参考消息网10月15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12日刊登题为《摩天大楼,天际线上的亚洲雄心》的文章,作者是美国纽瓦克罗格斯大学经济学教授贾森·巴尔。文章称,摩天大楼诞生于美国,但近年来,它们在亚洲生根发芽,走向兴旺。那里的国家意识到,修建高楼大厦有助于它们被当作国际舞台上的一员。

文章称,一个多世纪前,纽约和芝加哥证明摩天大楼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个经济问题:如何让一个地方同时容纳即便不是数以千计也是数以百计的人和企业。特别是在高科技时代,城市集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通过增加密度,摩天大楼带来了一个竞争优势,让城市得以变成商业灯塔。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最高的建筑都在东方。目前的第一高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哈利法塔(Burj Khalifa,828米,2010年建成)很快将被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塔(Jeddah Tower)(1000米,预计2020年建成)超越。世界排名前十的高楼中,九栋位于亚洲。此外,亚洲现在高度在150米或以上的建筑,比其他几个大陆加起来还多。

令人惊叹的天际线是一个城市表明自己对商业持开放态度、并且对自己未来的增长充满信心的名片。超高建筑在规划过程中的身份就是“创造者”,因为它们会形成区域性地标,吸引公司、居民、游客和外国直接投资。中国现在遍地都是商人。阿拉伯工作者已不再只是石油钻井工人,而是跨国商人和金融人士。

过去十年,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平均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大部分时候都是美国的三倍多。作为这种发展的一部分,这些国家扩大了金融和银行领域,而研究显示,这需要通过摩天大楼来实现。

文章称,此外,中国正在经历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内部迁徙。1979年,中国只有大约19%的人生活在城镇地区,而现在这个数字大约是57%,并且这种流动没有表现出放缓的迹象。

考虑到这种迅速增长,政府一般来说有两个选择:可以鼓励修建高楼,以满足城市需求,也可以限制建筑高度,但这么做会加剧城市的无序蔓延和拥堵,并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亚州政府制定了增加密度的土地使用规则,还赞助国际建筑比赛、发放补贴或是简单地提供支持。在整个中国,都能看到城市摩天大楼的高度,与当地的人口规模和经济的密切关系。

摩天大楼将何去何从?只要亚洲国家追求与西方类似的生活方式,摩天大楼就会继续出现,因为它们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还会塑造一个城市的天际线,后者会成为一个城市身份和特征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进步让修建摩天大楼变得更容易、更快,对全球最高建筑展开的争夺也会继续。

外媒预测: 2035年中国33城市跻身GDP全球百强 上海将入围前五

(2017-10-15 00:15: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