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可控股合资券商对A股意味着什么: 这些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扑克投资家 2017-12-10

深秋时节,中国金融行业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美元首北京会晤经济成果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吹风会上明确表态,要放开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具体举措之一,就是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这点亮了外资机构的在华业务前景,也给予了那些有望成为合资机构的境内外券商新的希望。那么,谁有望最先受益?

澎湃新闻记者比照证券业协会官网公布的券商名单,对当前的129家券商进行全扫描,发现合资券商数量不超过10家,规模占比其实并不算大,在国内的行业影响力也较为有限。追溯其历史沿革,其实合资券商在国内的年头仅有二十年。

1995年,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中国内地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

而《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的出台则是在2002年6月1日,由证监会宣布,并在一个月后正式施行。

2002年12月18日,证监会作出批复,同意湘财证券和法国里昂证券合资成立华欧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其中,湘财证券占股67%,里昂证券占股33%,两者合资成立的华欧证券,成为中国加入WTO以后的首家合资券商。

其后,证监会分别于2007年12月、2012年10月对上述规则文件进行了两次修订。

根据修订后的现行规则,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不得超过49%。

对上市券商的持股规定则更加严苛,规定单个境外投资者持有(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的比例不得超过20%;全部境外投资者持有(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的比例不得超过25%。

随后,瑞士信贷与方正证券合资设立的瑞信方正证券,香港汇丰与深圳前海金控合资设立的汇丰前海证券等前赴后继进入到合资券商的队伍中。

据澎湃新闻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最先有望分得新政策一杯羹的合资券商有东方花旗证券、高盛高华证券、华菁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瑞信方正证券、瑞银证券、申港证券、中金公司、中德证券等共计9家,其股东信息如下表所示。

在2017年年初时,曾有外媒报道称,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瑞士银行(UBS)都在计划提高对中国证券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因此,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和瑞银证券目前成为外资增资确定性最大的两家合资券商。

摩根士丹利早在1993年就开始进入中国,2010年12月31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与华鑫证券共同出资设立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合资公司的成立时间为2011年5月4日,注册地在上海,华鑫证券在合资公司中持有三分之二的股权,而摩根士丹利持有三分之一股权,相当于在当时规定下满格持股。

之后,原本三分之一的限制红线被放开到49%。澎湃新闻记者查询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官网后发现,目前摩根士丹利方面的持股比例已经升至49%,也就是说,也已经在现行规定下顶格持股。

每次都进行顶格持股,摩根士丹利的进军决心可见一斑。而在持股限制从49%放开至51%的消息传出后,摩根士丹利的合资方华鑫证券母公司华鑫股份(600621),股价已经率先表现,在11月10日应声而上,冲上涨停板。

不妨留意的是,上述合资券商的中资股东之中,有不少都是目前A股上市的券商股公司,除了华鑫股份,还有东方证券(600958)、方正证券(601901)、山西证券(002500),此外,中金公司则在港股上市,代码为03908.HK。

与此同时,证监会的资料显示,目前已有十余家合资券商正在排队等待审批。

具体来看,大华继显陆金(云南)证券的合资股东方包括新加坡的大华继显,以及国内的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云南金控投资基金股权有限公司。

嘉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合资股东包括港资的英皇证券,以及内地机构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瀚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合资股东包括港资的瀚华金控、新华汇富金融,以及内地的江北嘴集团。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外资从合资机构中撤资的新闻,在近年来也是屡见不鲜。

最近的例子, 是苏格兰皇家银行退出华英证券。

2011年4月20日,华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8亿元,其中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66.7%,苏格兰皇家银行出资比例为33.3%。

而在6年之后的2017年9月,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股权被国联证券悉数收购,华英证券告别合资券商身份,成为国联证券的全资子公司。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原合资券商一创摩通的身上。2011年成立的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2017年7月3日完成股权更迭,摩根大通正式退出,公司更名为一创投行,成为第一创业的全资子公司。

另一方面,市场人士分析称,外资机构的门槛被清除,对A股市场也是一大利好。

据业内人士透露,此前外资的撤退并不一定意味着对中国市场不看好,有时候,外资由于无法谋求控股股东的地位,在合资机构中话语权不高,所以是出于战略布局考虑而选择了退出。但该人士也坦言,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外资在中国经营金融机构的障碍之一。

而在11月10日,随着外资控股红线的放开,现行办法中“境外投资者未经批准不得直接持有或者间接控制证券公司股权”的明文限制,将不复存在。3年后,51%的“天花板”也将被打碎,这意味着,外资甚至可以在国内全资控股证券、基金及期货公司。

私募机构星石投资认为,此政策利好超过市场预期,是中国未来整体经济更加开放的先行体现。外资控股的证券、期货、基金公司有望诞生,而他们的实质性进入,将提高国内机构的竞争力。对外开放加大将开启中国新金融开放周期,未来,中国市场的全球价值将逐步显现,利好A股。

所谓中国新金融开放周期,这“新”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新金融体系核心确定,稳定金融体系全局。从金融系统健康状况来看,随着银行资产质量改善和实体投资效率提升,目前的中国整体资产的投资机会正在显现。

二是新金融周期下,以居民收入和消费来刻画金融周期更为贴切,而非传统的信贷、房地产。经济结构转型下的中国,消费已经超越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该机构解释,中国市场的全球价值将逐步显现。海外资金对中国由低配到标配,增量资金流入改变流动性紧平衡下市场的存量博弈局面。对A股而言,机构资金流入重振价值投资偏好,支持中国A股票市场资产价值继续重估,可以预见,外资在A股的持股比例有望继续提高,利好中国资本市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