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k 2020-01-09
大数据文摘作品
作者:魏子敏
“瑞幸做的是‘数据咖啡’。”
2018年,刚刚拿到B轮融资的瑞幸CEO钱治亚,在神州办公楼里接受了十多家媒体的采访,并给自家咖啡打上了“数据”的标签。
时隔2年,在1月8日召开的“无人零售”战略发布会上,钱治亚依然把“大数据”放在了演讲最核心的位置——链接产品和流量的重要结点点。而这次,瑞幸希望能用大数据让咖啡生意“智慧”起来。
在这次发布会上,瑞幸正式发布了智能无人零售战略,推出无人咖啡机“瑞即购”(luckin coffee EXPRESS)和无人售卖机“瑞划算”(luckin popMINI),意在进一步密布网点、贴近客户,构建一个“自有流量+自有产品”的智慧零售平台。
“无人零售终端机将覆盖办公室、校园、机场、车站、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和社区等各个场所,并和现有的瑞幸门店网络相辅相成、互相补充。”钱治亚说,“企业也可以申请瑞即购咖啡机,需要上传申请人的企业信息、露面外观照片等信息。”
不难看出,瑞幸在“闪电扩张”的同时,也有意缩减扩张成本,选择进军成本更低的自助咖啡机和无人售卖机。这一布局不仅省去了高昂的门店租金和人工费用,更能帮助瑞幸将已有的门店场景延伸,获取更高质量的客户和线下零售数据。
资本市场对这个“无人零售”的畅想似乎非常满意。截至1月9日美股收盘,瑞幸咖啡股价上涨12.39%,总市值达94.83亿美元。
“无人”之前,瑞幸的数据化驱动
根据瑞幸在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截止2019年底,瑞幸直营门店数达到4507家,不仅完成年初“开到4500家”的计划,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累计交易客户数超过4000万。
如此快的扩张速度背后,除了备受质疑的“烧钱优惠券”,离不开瑞幸高层对数据驱动战略的重视。
迅速的门店扩张和快递员调配,必须要借助技术和数据的力量。半年前,《财经》杂志在一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栏中,详细报道了瑞幸的数据化驱动战略。这篇名为《瑞幸的数据野心》的文章称,瑞幸旨在做到全流程的数据驱动:
瑞幸投资方、大钲资本执行董事刘绍强曾公开表示,瑞幸运用了基于大数据算法的个性化优惠。不少互联网公司都会使用这样的方式,也有人称之为“大数据杀熟”:活跃用户看到的价格往往更贵,而优惠会倾斜至新用户和低频用户身上,以此来增加活跃度,提高用户黏性。尽管这一方法在互联网圈饱受诟病,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是一种对于获取新客户,并且保持老用户活跃度的高效做法。
钱治亚在发布会现场称,“从数据来看,瑞幸客户数大于门店增长,表示门店效率在不断提升;销售的商品数量大于交易客户增长,代表客户的粘性和消费频次在增加;商品收入大于销售商品数,表示商品单价在提升,收入也在增长。”
据此前瑞幸咖啡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在营收上升的同时,亏损也继续增长,但在门店运营上首次出现了盈利。
门店达到一定数量后,进军无人零售是瑞幸的一次战略再升级。
数据正成为零售行业的“鲶鱼”
不止瑞幸,不少互联网科技巨头也都看上了无人零售的场景和其能够带来的巨大数据潜力。
2018年,亚马逊以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最大的天然食品和有机食品零售商Whole Foods Market Inc.(全食超市)。这一创纪录的交易额想要获取的不止是线下门店,从数据的角度看,亚马逊还拿到了全流程的用户数据、SKU数据、物流数据——这是无数可以用来跑模型做优化的数据。
去年在西雅图开业的亚马逊GO无人购物线下商店更是线下数据大本营:该商店依靠庞大而复杂的数据收集操作来改变购物体验,你无需付款,亚马逊会通过密布的摄像头和传感器了解你的行为,并直接从你的亚马逊账户付款。
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的研究显示,在投资大数据能力的公司当中,只有8%的公司在利用大数据做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其余公司仅仅只是用大数据来拉动渐进式增长。未来,最有创新力的公司往往就是那些懂得如何综合运用大数据与同理心的公司,他们能够闪电般地迅速掌握实际用户所处的情境,以此来驱动他们的技术革新。
而无人零售和其带来的数据,也将给瑞幸带来更多革新可能:
2019年5月17日,刚刚成立一年半的瑞幸咖啡登陆纳斯达克,上市当日涨幅近20%,市值达到47.4亿美元。开创了最快上市记录的瑞幸,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作一家“咖啡商”。
在钱治亚看来,无人零售机是瑞幸无限场景的延伸。机器属于轻资产,更灵活、不受营业执照限制,可以机器数量和所售商品规模,来降低成本,也因此能够布局得更加深入;瑞幸也能通过非常擅长的优惠券扩张策略,激发引导消费者从线上APP转移至线下机器,笼络更多客户。
又或许,拿到了如此多宝贵精准的零售数据后,瑞幸摇身一变为零售数据服务平台,又或者是进军便利店行业,也大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