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sadas 2017-12-28
点击上方“CSDN”,选择关注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12月27日下午,据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网站消息,将于近日发布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该《通知》一出,便引起了各界专家、企业、用户的广泛关注,主要归结为以下三点:
焦点一:央行新规是否是针对银联二维码产品的“扶持”?
《通知》明确,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应遵守客户实名制管理规定;遵守反洗钱法律法规要求,履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
其实,在我国,银联最早着手研发条码支付,2013年,中信银行就推出了二维码支付业务,不过,出于维护支付安全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考虑,2014年3月,央行就叫停了线下二维码支付业务。
但与此同时,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却未停止条码支付业务的拓展。仅仅半年之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就迅速占领了移动支付市场。
而翻过来再看银联,无奈于支付尚不成熟和监管政策的限制,直到2016年,银联才又重新推进自己的二维码支付产品。近日,银联还联合各家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共同发布“云闪付”,无疑是要跟支付宝、微信支付再起战火。
“针对扫码支付的规范早应该出台了,央行的新规对用户无甚影响,但将约束第三方支付公司,而有利于银联扫码支付”,信用卡行业研究人士董峥提到。
从近两年银联的市场化转型和打法效果上看,银联背靠央妈也同时因其掣肘,没能赶上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此次新规将有可能为银联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焦点二:新规会对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产生哪些影响?
《通知》要求,支付机构不得基于条码技术,从事或变相从事证券、保险、信贷、融资、理财、现金存取等业务。
尽管微信与支付宝先后作出回应,均表示,“认同央行规范,同时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但是,这一新规的出台将无疑对其市场打法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Analysys易观最新公布的2017 Q3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监测显示,该季度市场交易规模达29495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倍。而支付宝、腾讯则继续分别以53%和39%的占比遥遥领先。
董峥认为,“目前的条码支付处于双寡头竞争格局,即支付宝和微信几乎垄断了市场,为了争抢用户、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不惜下血本,大肆烧钱,比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8月的补贴活动,对其它其它市场竞争者来说非常不公平。”
这也就意味着,从明年4月开始,支付新规将对支付宝和微信产生重大影响:从市场战略上讲,它们将无法通过“倾销”、“补贴”的烧钱方式抢夺用户,甚至排挤其他竞争对手。
焦点三: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的,最低单日限额500元对用户将意味着什么?
《通知》还提到,对于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为D级,无论使用何种交易验证方式,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对于用户来说,今后线下支付将无法获取补贴,各种优惠活动没有了,但是用户的支付账户会更加安全。”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
从技术层面讲,“二维码/条形码是通过几何图形记录数据和存储信息的,因此也可能携带非法链接或代码。如果二维码支付终端缺乏识别与拦截功能,就可能产生安全漏洞和隐患。”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解答道。
例如,《通知》中规定的“对于使用静态条码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为D级”,将意味着对于缺少安全措施的商户一天一客户的消费总额不能超过500元,从规则上提高了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
尽管央行新规的出台将限制支付宝等的烧钱补贴,用户享受到的优惠活动可能有所减少,但对于进入一个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而言,消费者享受到优惠之外的,更多是对便捷、安全的考虑。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的市场份额仍有强大的流量优势,但伴随银联能够快速觉醒和其他获得支付牌照的平台逐步入场,像二维码扫码方式又是否会被新技术所取代呢?此次央行新规的出台无疑将促成接下来市场格局的改变。
最后,附上微信与支付宝对于央行新规的回应,从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腾讯与阿里两家不同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