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教育地位遭冲击?“AI+教育”公司同台讲了这些事实

Aspirin0 2019-04-01

整理 | 一一

出品 | AI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近日,网易新闻、网易有道、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AI创新者论坛”。

当前,关于 AI 对教育目前的改变到底有多大,颠覆传统教育了吗?如何识别真正的 AI 教育产品?又如何看待 AI 教育产品中的数据隐私问题,这些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圆桌讨论环节,大数据文摘创始人汪德诚、网易有道 CEO 周枫、学堂在线 COO 王帅国、网龙科技 CEO 熊立、学霸君创始人兼 CEO 张凯磊就此进行了讨论。

线下教育地位遭冲击?“AI+教育”公司同台讲了这些事实

以下为部分对话内容精编,AI科技大本营整理:

问:AI 和教育的结合有没有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传统教育公司或者机构要如何升级?

周枫:先讲最基本的,这两年来看,我们都是做教育培训类的商业产品,对这个行业来说,AI 的冲击或者说整个信息化的冲击还是很大的,最大的变化是很多线上的产品出现了,线上不管是自适应,还是这两年非常火的直播这样的产品形态,蕴藏了非常巨大的机会。因为它最基本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很多人力上、老师上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最基本的就像点餐、快递解决一个问题,它把培训这件事情变成了触手可得,打开手机就能有的服务形态,这是非常大的变化。

有了直播、自适应的学习之后,怎么样变得更智能?不仅仅是单向的过程,老师讲,讲完大家听,听完就走了,也不知道谁听了,听没听懂,这个都不行的。每家都在想,我怎么从学生那里收集更多的效果信息,以及怎么样通过 AI 分析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这是最基本的逻辑。

王帅国:无论是传统、在线教育还是 AI 教育,都是在用人教育人,最后的目的是一样的。在线教育公司、AI教育公司并不是取代、冲击传统的实体课堂,而是两者在一定层面上形成教育咨询的重新分布,以前只能通过线下,现在 AI 技术的融合带来很好的学习效果,传统教育可以通过线下线上的融合。

熊立:从去年开始,大家很关注 AI、VR一些新的技术,一度认为会对传统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像今天这样的讲堂,所用的跟十年前没有什么差别,我们没有使用人工智能,在线直播等一些新的手段,人工智能可以理解技术演进发生的变化,商业随着人的市场和实际的需求产生的,教育本身是被称为永远朝阳行业的行业,永远有源源不断涌入的学习者,也是人类的需求。

在线教育、人工智能、传统的教育在今天都在寻找一个结合点,其实我们也在过去两年一直探索如何让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相结合,新的教育模式和传统的模式相结合,最终的目的没有变化,我们都希望更加有效达成一个教育结果,或者让知识的传递变得更加的有效。

过去两年提的最大的学习社区打造智慧教室,目前看来,以 K12 为例的学习过程,目前的人工智能、在线教育能够改变的还是很少比例的一部分,但这一定是未来的方向,一定会改变教学者和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产生很多行为上的改变。

张凯磊:观点是一样的。第一,我认为最近被所谓 AI 的武装起来在线教育基本上没怎么撼动线下教育。差不多是 2014 年,好未来从 30 亿美金开始启动,最高 200 亿美金的峰值,上涨了 140 亿美金。新东方那个时期启动,由于 AI 投资比较少,涨幅比较低,从 60 亿美金启动涨到 150 亿,这两者增幅相加大概是 200 多亿美金,今天整个市场上中国还活着的在线教育、AI教育加在一起不到 100 亿美金,这两家公司累积的股市涨幅足以买下所有 AI 公司。

第二,大家会有很大的疑问,已经是最好的公司做出来的 Siri 为什么那么蠢,大家没有理解一个点,我们对它的期待要求高到了我们不能忍的程度。我们曾把机器人送到过高考,请了高考的状元和一起同台 PK 高考的分数,一张卷子做出来,系统做数学到 134 分,批改卷子准确率到90%,批主观题还是相对简单的主观题,10 个题目里面,只错 1 道,批对 9 道,只是有个问题,不知道哪个是批错的,第二天老师就崩溃了,40 多个学生都举手说,你这个题目批错了。大家能理解吗?这就是今天对 AI 的期待跟 AI 的表现之间巨大的差异。

所谓的 AI+教育,今天走到了什么程度呢?不好意思,刚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开始解剖尸体,我们需要漫长的投资,但我相信技术是加速的。对于未来,我们是充满信心的,不然就不来干这个事情了,我们期待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机器人可以教上人类,就感觉很开心了。

问:AI 这样的词汇,现在已经成了很多产品的噱头,如何去看是不是真正的 AI 教育产品?

熊立: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现在不管说产品的发展阶段,还是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发展阶段,目前针对教育的帮助还是并没有像老师所期待的那样。我认为当选择一款不管是教学工具、教辅工具含有人工智能的时候,主要还是看对老师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到底有没有产生帮助,简单讲是节省时间,更多的是希望提升学习效率,所有的工具和产品主打的方向是告诉学习者使用这款产品,这样会学习更快、更好、更节省时间,达成更好的成绩,对教育工作者来讲,使用这样的工具,帮助你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更加生动的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成绩考得更好,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诠释更加的清楚。

这些提法把广告的成分去掉的话,实际还是用户体验。我觉得还是是在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上互相结合使用的过程中,找寻一个结合点。

周枫:这个就是好用就行,应该把人工智能的标签去掉。挑选产品最好的办法还是别人推荐,营销这个东西去掉就行。我们对这个事还是比较乐观的,不管是 2B、2C,因为实际任何一个领域都是这样,更何况教育这么复杂的领域。这几年 2C 的产品解决了远程上课问题,现在的作业问题解决差不多了,老师的分布不均衡问题也在解决,未来几年可能很多的问题还能被解决。自适应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被解决的,现在的产品虽然有很多营销的成分,但是产品每年都在进步。不是全部都是假的,实际用了就知道了。

张凯磊:说一个小例子。我这个人经历过非智能机时代,有段时间深圳有可以装 QQ,MNS 山寨机的东西,也可以放视频。我的朋友问过我一个问题,怎么区别智能机和非智能机的事情,我想了半天一直没有回答出来。

很多人说AI,我一看题目都特别吓人,所有的公式都是一张图片,请注意当我们极其不能理解题目要表达什么意思的时候,所谓的 AI 是胡说八道。我们只能期待 K12 体系里面的题目对于每一块知识体系是理解,或者说知道标签挂钩是什么东西,才有可能叫最基本的是AI。

我觉得去辨别一个数学课程是不是 AI,先看一看那个东西是不是 TEXT 结构的,如果不是的话,一定不是,如果是的话,它一定加别的东西,所以它是必要条件。

王帅国:这有点像另一个层面的图灵测试,测这个东西 AI 比例有多高,这个东西有包装的成分,本来可以通过搜索直接出结果,非得摆一个机器人在那儿,这背后还是另一种引导式搜索,老师要挑选东西,这个东西是不是帮助你节省时间,现在可以看不同的学生分出不同的类型看,不需要你一个一个看。在教学中把大量需要人工的事情通过机器来帮助你做,如果可以的话,我相信背后一定是有 AI 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语音交互。

问:AI 以大量的数据为前提,如何学生或客户的敏感数据?

王帅国:这个问题非常敏感,我们跟国外很多大学合作,英国、德国要求服务器建在本国内,数据保护上,不光自我约束自己,还有大量的法律约束,国内的法规比较少一些,但一旦有数据泄露的问题,用户是比较关注的。

怎么把这个数据保护好现在有很多问题,我们现在和清华计算机系研讨怎么把数据严格脱敏之后做实验,会在今年 4、5 月份公布基于学堂在线相关的开放数据集,供全世界相应的 AI 学习者和练习者使用,这数据背后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怎么样做脱敏是我们一直探讨的,我们的数据收集比较初步,后续还需要更多跨学科的研究,不仅仅有计算机学科的研究,还要一些伦理、社会层面的研究者一起加入、探讨。

周枫:这个是特别重要的问题。第一,教育因为对数据量需求非常大,像开放的数据集以及非常高效的收集数据的办法,应该是行业可以一起合作,使得国内教育 AI 的研究或者说产业化可以走的更快。这个事应该多讨论。

第二,过去两年,因为教育往往涉及的是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跟他打交道的时候,企业应该用什么样的行为规范,这个问题特别重要。这是可以做行业规范的,如果行业不规范,国家就来规范,这会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情,比如说像我们内部也做了很多讨论。

最简单的逻辑是面向小学生的应用上面,完全不应该出现广告,也不应该收集他的家庭地址这样的问题,这存在安全隐患。苹果应用商店早就有考虑了,如果宣布你自己是面向孩子的应用,首先会问你一系列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有没有广告,如果有广告,就立刻拒绝。

另外,所有涉及个人信息收集都必须放在家长验证的背后,你必须证明自己是家长,不是孩子,才能开始问这些问题。这些东西海外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作为行业应该学习和探讨。

熊立:我跟周枫有这个感觉,315 消费者日对互联网公司压力很大,315 晚会曝光的某些互联网公司采用不管是浏览器还是访问内容,搜集用户数据,反向推送广告,这个事情今天看非常正常,每个人都有手机,打开浏览器、智能 APP 都有各种各样的推荐,推荐越来越接近你曾经访问过的内容,从互联网高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终端发展的今天,这个事情是非常值得从政府角度、行业角度严格约束和控制的部分。

再过 5 年,这辈子最懂你的不是爸爸妈妈,而是你的手机,这是非常值得从伦理,甚至从人文学科反向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飞快的,今天看到所有的应用都在无形中通过采集用户数据,勾画用户图,反向做各种各样的行为,这是目前任何一家公司面临的问题。

我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感触?我在互联网游戏待了很多年,特别懂用户,通过个性化的数据分析,定向推荐你所有的道具、皮肤类似的部分。游戏就罢了,真的像几位谈到的教育,周总提到不能有广告,其实有没有想过不只不能有广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要不要做排行榜,要不要告诉他每天你的学习、考试成绩在你这个年龄层是 TOP 多少,这挺值得做在线教育、传统教育的人去思考。现在更多讲的是教的部分,育的部分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问题。

张凯磊:我跟大家讲的一个事实是,我们可以看出来,班级里面哪些孩子期末可以考得非常好,怎么看的?那只笔一秒钟 60 到 70 桢左右的速度在拍照,笔在你的手上,它在不在写字,是什么状态,不是很清楚,数据到了后台之后,我可以告诉你,在一个小时的作业里面,是很快写完的,还是写一写停一停,还是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什么也没写,转笔再玩最后才写的,很多家长会很喜欢这个数据,马上找到孩子拖拖拉拉的典型性表现,并且会帮助老师揪出来谁是抄作业的,全部能抓出来,老师很喜欢这个功能。但我们有没有权力用这些数据,我有没有权力拥有这些数据,有没有权力拥有一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全部的学习数据跟题目,你们愿不愿意把这些东西都交给我。

这是一个全社会层面一个不得不面临的基础性的事实,就是我们如果为了让一些东西变好,我们愿意交付出来我们多少自己的东西(指隐私)来交换。我觉得反正我不知道,所以我们现在很小心翼翼保护这些数据,我不知道应不应该存储,应不应该拥有,我们也不清楚。

我们正在面临全新的世界,绝不仅仅是手机上的东西,比如中午说一句,我想吃日料,给你弹出日料出来,而是 AI 全面进入你的生活,改变你,它更了解你,比你父母、比你自己了解你,并且它大概率是对的。所以我特别想要跟所有人一起去讨论,在这个环境里面,我们怎么不作恶,怎么保证我们干的所有的事情是保护大家,而不是侵犯大家,这个事情是非常值得讨论的。

(*本文由 AI科技大本营整理,转载请联系微信10927225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