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与盗墓究竟有何区别? 听这位专家这么说

美丽阅读 2017-12-26

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人误解考古为“官方盗墓”,其实考古的本意并不是寻宝,比如盗墓贼不屑一顾的一些小骨器、残破铁器、陶器本身制造成本并不高昂,但考古人员却将其视为珍宝,不遗余力地用小铲子小刷子将它们擦拭发掘出来,考古的本意就在于借助遗物、遗迹对话古人,让穿越千年的文物将湮没的历史展现在今人面前,这不可谓不伟大!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半鼎2400年前的骨头汤,感受吃货民族的传统与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殡葬制度。

考古与盗墓究竟有何区别? 听这位专家这么说

2010年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在咸阳机场二期考古工地上清理一座战国秦墓时,在该墓的小龛里发现了一件高20厘米、腹径24.5厘米的铜鼎。当考古人员打开这件外形上并无独特之处的铜鼎时,惊奇地发现铜鼎内竟然还有半鼎骨头汤,汤内浸有几根小骨头,汤色混浊,汤的表面漂还浮着油质和铜鼎脱落的绿斑锈,由于长期浸渍,汤内骨头已变为绿色。考古专家惊讶地说,以前只知道鼎是古代礼器中的食器,是用来煮肉盛肉的,这次通过考古发现证实了这一点。在战国秦墓中发现距今2400多年的骨头汤,在考古界尚属首次。那么,骨头汤里到底炖的是什么呢?羊骨、牛骨,狗骨,一时间众说纷纭。

考古与盗墓究竟有何区别? 听这位专家这么说

考古专家胡松梅说,她第一次从鼎内夹出的是一根较粗的尺骨,也就是动物的前壁,感觉应该是狗,因为他们曾经在属于夏商时期的商洛东龙山遗址中出土过4只完整的狗,鼎内发现的尺骨与标本库里的几乎一模一样。桡(rao 二声)骨呈半圆形,确定为食肉类动物,经过与标本库比对分析,省考古研究所得出结论:骨头为狗骨头,而且骨骺(hou 二声)没有愈合,应该是一只未成年的雄性小狗,年龄在十个月到一年之间。鼎内骨头为小狗的左前肢,还有小狗的脊椎骨和部分肋骨。

汤中的骨头疑问解决了,那么经过2400多年的漫长岁月,骨头汤为什么神奇般的没有挥发呢?考古专家推测,这与良好的密闭条件有关,因为铜鼎放置在墓内的壁龛中,干燥情况更好,加上铜鼎密闭性十分好,也没有盗墓贼前来盗扰,这才使得铜鼎内狗骨头汤保存较好。

考古与盗墓究竟有何区别? 听这位专家这么说

专家认为,骨头汤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饮食,墓主人生前一定喜欢吃狗肉,所以死后视死如生,葬入了骨头汤。那么,骨头汤中加入了什么调料呢,今人能否还原古人炖制的骨头汤呢?考古就是这样一个疑问接着一个疑问,它有发现墓穴盗后的失望,也有发现历史真相的欣喜,考古无愧于一项伟大的事业,尽管有一些人对它存在着诸多误解,当然小编认为更多的人只是调侃一二罢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