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uanlove 2014-08-07
近日,Google 与 Adobe 联合发布了一款开源字体思源黑体,在中国字体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思源黑体”有七种字体粗细,涵盖多种语言,包括日文、韩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等。对于设计师和开发人员来说,开源黑体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新选择。在“思源黑体”的讨论中,比较容易让人忽视的一点是,这款字体在 Adode 和 Google 那里的命名是不同的。在 Adobe 那里,“思源黑体”被称作 Source Han Sans,而在 Google 那里,它的名字却是 Noto Sans CJK。
两个公司无法在名称上达成一致,是因为各自有着不同的考虑。从 Adobe 来说,思源黑体要归入自己的 Source 字体家族(思源黑体的西文部分是 Adobe 的开源字体 Source Sans Pro)。从 Google 方面来说,思源黑体将成为其 Noto 字体家族的一部分。
Noto 字体家族是 Google 一个野心勃勃的大项目。它想要支持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使其达到视觉上的协调一致。这在 Noto 的命名已经体现了。当计算机显示字体的时候,如果某种语言不被系统支持,就显示为一些小方块。专业人士称其为“Tofu”(豆腐)。Noto 就是 “No Tofu”的意思。
不过,Google 的计划是否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可行的话,是不是就能够赢得所有人的赞同呢?NPR 的新闻博客 CodeSwitch 上登载了一篇文章,讲到一些业界人士对 Noto 项目的看法。
巴基斯坦裔美国作家 Ali Eteraz 对大公司的庞大计划持怀疑态度。“Google 带来的是一种善意的——甚至可能是有帮助的——普遍主义,还是一种类似于技术帝国主义的东西?” 他说。
他的意思是,当一小群人对字体做出决定,真正使用这种字体和语言的人会感觉受到伤害,因为他们无法参与决策的过程。
对于 Ali Eteraz 的想法,纽约大学的教授 Finn Brunton 表示理解。他说,当涉及到语言多元化的时候,大公司有过一些不光彩的记录。Unicode 统一中日韩字体就是一个例子。由于技术的限制,Unicode 在为这些文字编码的时候,把码点用完了,于是,他们试图把三国语言中的汉字统一为单一的字符集。这种忽略不同文化差异的做法,带来了许多拼写上的问题。如今,技术的进步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Noto 是首款支持中、日、韩三种变体的开源字体。
Finn Brunton 说,Noto 字体家族支持的语言数量,以及其细节上的努力,都是令人惊讶的。在 Noto 字体家族里包括一些频临灭绝的语言,比如因纽特人使用的主要语言之一 Inukitut,以及 Tlingit 部落使用的语言,其中,Tlingit 语言只有 200 人在用。当然,Noto 字体对 Tlingit 的支持远远谈不上完美。除此之外,Noto 还支持一些古怪的语言,比如以爱尔兰诗人萧伯纳命名的“shavian alphabet”(萧伯纳字母表)。不过,它却不支持 Oriya,一个百万人使用的印度语言。
语言是一种复杂的东西。有些时候,一种语言即使是得到了支持,其拼写方式也未必能够反映出文化内涵。巴基斯坦裔美国作家 Ali Eteraz 喜欢美国作家福克纳,同时也是印度作家米尔扎·迦利布的忠实读者。但是,他在线分享文字的时候,却只能使用福克纳的作品。这是因为迦利布使用 nastaliq 体的乌尔都语,并不被 Noto 支持。nastaliq 体更能准确代表乌尔都语言,但由于它不容易编码,Noto 现在只支持 naskh 体。当 Eteraz 与他人分享迦利布作品的时候,只能通过上传照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