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阻挠乌克兰向中国提供发动机技术:德国出头打了美国的脸

世界说 2018-01-18

盛席华筵终散场。根据法国媒体报道,迫于西方的压力,乌克兰决定停止出售发动机以及大型飞机设计技术,而且会冻结一些合作项目上的外国股份。这意味着乌克兰单方面宣告相关合作的夭折。而遭到乌方背叛的“合作伙伴”很可能就是中国。乌克兰内部人士虽然声称“做出这个决定万分痛苦,军方和航空公司基本都反对,尤其是国际声誉遭到重创”,但能让乌方采取“壮士断腕”的惨烈措施,背后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法媒认为,乌克兰方面抛弃信义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国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乌克兰想得到西方阵营的保护、获得更多援助,就不能与美国利益相悖,向美国的竞争对手提供尖端武器技术。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威胁。而乌克兰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还是决定彻底倒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彻底抛弃最后一次对华出口大规模技术和装备的宝贵商业机会。

这或许意味着,中乌两国在军事合作方面长达20年的“蜜月期”到了结束的时候。“海外探客”认为,乌克兰选择“宁可钱遭罪也不想人遭罪”是可以理解的,不能过于苛责。这一天早晚会来。在国家利益面前,所有的协议和条约其实都是一张纸。面对背叛,破口大骂、喋喋不休的往往是懦夫。背叛与被背叛每天都在国际社会中发生,没有哪个国家从来没有背叛过别国,也没有哪个国家没有遭遇国背叛。真正的强国会淡然处之,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粉碎敌方的图谋。中国就是在被封锁和被搅局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当年以色列毁约拒绝出售预警机、捷克毁约拒绝出售维拉-E反隐身雷达、加拿大毁约拒绝出售直升机发动机,都可以看做是挫折。但中国的高贵品质是愈挫愈奋,现在不也有了空警-2000、JL3D-91B反隐形雷达和武直-10?!

中乌两国的友谊其实很深厚。谈钱伤感情,不谈钱没感情,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其实就是相对公平的互惠互利。20多年来,通过有名的“双引工程”,乌克兰一些军工装备技术和军工科技人才与制造业人才满足了国内之急需,至少涵盖30余类、2000余个军工项目,促进了军工业大发展。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

1、舰载战斗机系统资料的引进(因分歧过大,俄方拒绝提供,而乌方则出售了苏-33战斗机设计图纸、技术资料、训练设施)

2、大型水面舰艇的舰用燃气轮机(如2艘航母的发动机和052C导弹驱逐舰的发动机)

3、高级教练机、运输机、大型运输直升机的研制

4、新型坦克发动机和新型反坦克导弹

5、航空发动机技术(乌克兰马达西公司曾经是“苏联航空工业的心脏”,您懂得)

站在巨人肩膀上,通过合理吸收和消化,实现弯道超车,乌克兰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宝剑卖与识货人,乌克兰也从中获得了宝贵的外汇收入和大量急需的物资。两国合作是双赢。乌克兰掌握的大量军工技术可以出口到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和一些相对发达的国家,但恐怕没有一个像中国这般慷慨。更何况,如今乌克兰落难,是中国伸出援手。两国在2017年12月7日签署了落实“带路倡议”的路线图,乌克兰也获得了70亿美元的投资。若干年后,真正收获乌克兰民心的恐怕不是美国。

数十年的积累,可以让乌克兰在20多年里靠售卖技术来赚钱,但大国不能一直满足于此,必须飞向星辰大海。大国永远不能像乌克兰那样吃老本。就在西方幸灾乐祸之时,却被中国用实力打脸。

就在2017年12月25日,大型客机发动机验证机(CJ-1000AX)首台整机完成装配,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建立了首个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验证平台。而专为歼-20隐形战机研制的WS-15涡扇喷气式发动机性能已经可以可比肩美国洛马公司为F-22战机研制的F-119发动机。2018年1月14日港媒报道,德国正与中方谈判,即将进口中国的高性能喷气式发动机制造设备及技术,这就是生生打了美国的脸。

西方集团想通过威胁恐吓乌克兰的方式阻挠中国在发动机研制领域获得突破,这个诡计已经碎了一地。国产发动机的研制成功狠狠第争了一口气,昔日的学生已经出师了。西方集团的遏制措施(如“瓦森纳协议”)一直都存在,但无法阻止大国崛起。前几天,美国一家网站预测:2018年中国将在超级卫星、潜艇建造、大型导弹驱逐舰和第五代战机这4个领域取得重大进步。美国的封锁与遏制,只能催生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中国!(完)

注: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创稿件。敬请关注donatehour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