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417018 2019-06-27
摘要: 我叫孟白,这是我在阿里的第五年。这五年,我从一个外包工程师,到同事眼中的“铁打的”技术专家。填过无数次坑,也无数次想过放弃。留在阿里,是因为同事一句无意间的玩笑:“你只能做钉子,做不了锤子。”
我叫孟白,这是我在阿里的第五年。
这五年,我从一个外包工程师,到同事眼中的“铁打的”技术专家。填过无数次坑,也无数次想过放弃。
留在阿里,是因为同事一句无意间的玩笑:“你只能做钉子,做不了锤子。”
“填坑”
刚来阿里的时候,我是阿里外包团队的一名工程师。
我悄悄地观察阿里人怎么工作,他们是什么标准,心里时刻拿着那把尺子衡量自己。就这么干了两年,我转正了。
有一次成都出差,几个同事吃着火锅聊着说,咱们的招聘系统体验太差,不然重新做一遍吧,这么一提大家一拍即合,这顿火锅就算Kick off 了。
回到公司,我们几个人就一个猛子扎下去,准备做出无纸化的招聘系统3.0,一起搞点“大动作”。
折腾四五个月后,终于在招聘季前项目上线。我们信心满满想着这事肯定能成,等着接受大家的赞美,不料系统上午刚上线,因为同时百人在线面试,系统崩溃了。
紧急扩容之后,从下午到晚上我和同事一遍又一遍测试,把一行又一行代码重新Review,检查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两个人在酒店大厅里,摸着黑直到凌晨三点终于把BUG解决了。
最后一次发布结束,我们才听到肚子咕噜咕噜的叫声,黑漆漆的场地内我们像两只老鼠似的搜刮了些评委吃剩下的苹果、饼干。饥肠辘辘的两个人出了酒店,步行半个小时,终于找到一家小饭馆吃了碗扬州炒饭。
那次真是惊险刺激。这种挖坑又填坑的事,经历的不仅仅只有一次。
做钉子还是做锤子?
有了之前成功的项目经验,我开始接触一些管理工作。
我的工作有点特殊,一方面要承接业务方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接外包公司执行。在中间协调是个技术活,作为一个只和代码打交道的“技术”,这对我来说真的有那么一丢丢难。
一次做项目临近交付,因为不同团队业务节奏和沟通问题,双方对于结果都不满意,作为PM,这事自然就落在了我身上。
心里委屈,但又不服气,那时年轻气盛的我是真动了离开的念头。
留住我的,是同事一句无意的玩笑,“你的技能可以做一颗很好的钉子,但你永远不能做撬动别人的锤子。”
他并没有恶意,但当时听到这句话,一股年轻人的热血就涌上我的脑门:凭什么我就做不了锤子?
不断失败,不断学习
我决定留下来,我要学习怎么样做一个“锤子”。
有次我牵头的项目,紧锣密鼓地筹备了两个月后,产品终于上线了。没想到业务方看完功能演示,皱着眉头说,“这东西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不想运营了。”
听到这句话,我的脑袋嗡的一声,项目室瞬间炸开了锅,有人敲着桌子问,“这段时间资源浪费的事谁来负责?”
不能让这个项目就此夭折啊,大家的努力不就全白费了么?眼看着事情已经到了没法控制的地步,我立马拉来相关负责人和业务方再次对焦,在项目室的黑板上,把一切推翻重做,整个项目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
那晚,我彻夜未眠。
第二天,项目二次启动会上,我郑重地跟大家道歉,作为PM这个锅得我来背,也必须由我来背。
做“锤子”,就得反思问题,持续对焦。每天凌晨我骑着二手破电动车,在回家的路上,脑子里不停地和自己掐架过招,想着怎么才能做出最优的方案。连续熬了几个通宵,经过大半个月的调整,项目终于二次上线了。
在阿里,呆满五年的人,都会拿到一枚戒指。这周五,我就要去参加我的授戒仪式,挺期待的。
这五年,我的变化很大,唯一不变的就是在不断失败,不断学习。
我的经验都是在不断犯错中积累而来的,同事们给我的评价是“铁打的,干不死”。庆幸的是,经过反复的捶打和磨练,我这个“锤子”,就算做的东西只是一钉一铆,也能敲出点叮叮当当的声响。
工作了这么久,你是钉子还是锤子?
本文作者:橙子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 阿里味儿”,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