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跨语言通讯框架:thrift和Protobuf

gumingyaotangwei 2015-08-01

        在现在的技术体系中,能用于描述通讯协议的方式很多,如xml、json、protobuf、thrift,如果在有如此众多选择的基础上,在设计系统时,还自造协议,自己设计协议类型和解析方式,那么我只能说,您真的落后了,不是技术上,而是思想上。对于xml,和json我们不做过多描述了,参考相关文档就可以了。特别是json,如今在 web系统,页游系统的前后台通讯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将重点介绍两种目前在大型系统中,应用比较普遍的两种通讯框架,thrift和Protobuf,为什么叫通讯框架,而不叫通讯协议?因为这两种技术,如果仅仅当作协议解析用,对于其强大的功能,就大打了折扣。

        对于两种利器而言,首推的应该是thrift,因为其不仅有对于协议封装和解析的处理,而且有完备的通讯框架的实现,完全封装了底层通讯,对于使用者,只要在框架的客户端和服务器接口回调中,处理逻辑就可以了。对于其确切的描述,我们还是引用官方的说法吧,这样更准确些,以免由于我自己的想法,影响了大家的理解。

        Thrift是一个跨语言的服务部署框架,最初由Facebook于2007年开发,2008年进入Apache开源项目。Thrift通过一个中间语言(IDL, 接口定义语言)来定义RPC的接口和数据类型,然后通过一个编译器生成不同语言的代码(目前支持C++,Java, Python, PHP, Ruby, Erlang, Perl, Haskell, C#, Cocoa, Smalltalk和OCaml),并由生成的代码负责RPC协议层和传输层的实现。

        Thrift实际上是实现了C/S模式,通过代码生成工具将接口定义文件生成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代码(可以为不同语言),从而实现服务端和客户端跨语言的支持。用户在Thirft描述文件中声明自己的服务,这些服务经过编译后会生成相应语言的代码文件,然后用户实现服务(客户端调用服务,服务器端提服务)便可以了。其中protocol(协议层, 定义数据传输格式,可以为二进制或者XML等)和transport(传输层,定义数据传输方式,可以为TCP/IP传输,内存共享或者文件共享等)被用作运行时库。

        Thrift支持二进制,压缩格式,以及json格式数据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这让用户可以更加灵活的选择协议的具体形式。更完美的是,协议是可自由扩展的,新版本的协议,完全兼容老的版本!

        那么thrift有没有缺点呢,有,而且很严重!但不影响使用,因为此框架的缺点不在于其程序本身,而在于其文档的缺失!包括中文的,及英语的相关文档。要彻底的理解和熟练的把握thrift只有一个办法,读thrift的代码,通读!我很乐于做这样的事,因为读代码,而且是高质量的代码,是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情,这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讲,没有什么。当然,本着普及的需要,文档的完善化,确实需要大大的加强。当然,我也相信,thrift的文档,会日渐完善,因为现在国内的热心程序开发者,开源软件的爱好者越来越多,使用的同时,着手thrift文档的补充工作,是很多人愿意做的,而且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相比于,thrift文档的匮乏,protobuf的文档可称非常完备。这一点,我认为google开源出来的东西,确实要比facebook,在使用指南和文档完备上高出一个档次。

        protobuf是google提供的一个开源序列化框架,类似于XML,JSON这样的数据表示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基于二进制,因此比传统的 XML表示高效短小得多。虽然是二进制数据格式,但并没有因此变得复杂,可以很方便的对其基于二进制的协议进行扩展,并且很方便的能让新版本的协议兼容老的版本。如果说xml太臃肿,json易解析,比xml更高效,易扩展,那么protobuf可以说,相对于json更高效,更易扩展,而且协议的保密性更强。并且protobuf是跨语言的,可以支持c(c++),java,python等主流语言,非常方便大系统的设计。protobuf号称也有service,可以基于其service的接口和回调,来完成客户端和服务器的逻辑。但是,目前版本service还仅仅停留在接口层,其底层的通讯,还需要自己实现,这点确实远不如thrift完备。

        protobuf在google中是一个比较核心的基础库,承担着google海量服务器间的通讯协议设计。在多功能,跨语言的海量系统中,如此高效,简洁,可自由扩展的通讯框架,可谓经典。

        说了归齐,有如此好利器,我们再设计大系统时,真的应该尽量避免造轮子了,给一个建议,在您设计大系统之前,不妨先关注一下google code上,以及互联网上诸多的开源项目,很多时候,又快又好的设计,很多同行已经做好了,拿来用就可以了。

文章来源:http://chengxu.org/p/44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