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和吴晓波做生意靠的是实力,你们不要不服气

小饭桌 2018-01-02

罗振宇和吴晓波做生意靠的是实力,你们不要不服气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王冠雄

近两天,罗振宇和吴晓波都发表了跨年演讲。放眼贵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有能力开跨年秀、引发刷屏和讨论的知识IP,目前确实就这俩人。

12月30日的吴晓波年终秀、12月31日的罗振宇跨年演讲,平心而论,均是业界省事和现象级传播。讲到底,吴、罗都推出了市场真正饥渴而之前一直缺位的知识产品,并不断运营迭代,在商业上非常成功。这种玩法,跨界、降维、IP,有知识明星的光环和势能,又有互联网的先进玩法,非常值得深思。

火了之后,这两天许多人、许多群都在议论:什么焦虑感、心理按摩、知识鸡汤、收割智商税等等。讲真,传媒圈文人圈难免会想“大家以前都是苦哈哈码字的,你现在居然这么红赚这么多钱?”些许羡慕嫉妒恨是在所难免的。

但我必须说,不要不服气。

因为吴晓波、罗振宇这两位,真心都是实力圈粉。IP就是比影响力,商业就是比体量,这很客观,不要用什么含金量啊价值观啊那些去套商业。

吴、罗真正牛逼的是,都在用互联网思维在做知识变现。但这也很难复制,他们的品牌、产品、团队、运营都是超一流的。一切商业结果,都是企业实力和市场选择的合理反映。

那么,吴晓波、罗振宇的秘密是什么?有人说“让你假装在学习”,有人说负责解释流行,还有人说互联网降维打击。怎么说呢?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我一言以蔽之,社群+方法+势能。我一直认为,社群的真正含义其实是“自组织”。站在互联网的历史高度看,你会发现“自媒体—自组织—自经济”的惊人脉络。

本质上,它是个体赋权,即权力从政府和大企业手中快速去中心化,让渡给一个个的个体和社群。这是我们生活的年代中最激动人心的故事。

罗振宇和“罗辑思维”的社群是谁?所谓“爱智求真的小伙伴”,从创办“得到”之后,扩大成一切爱学习的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嘛。吴晓波的社群是谁?核心是中国民营企业家。

《大败局》、《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这一系列厚重之作奠定了吴晓波的基本盘,红利一直吃到现在。跨界做新媒体以来成功升维,已隐隐有“民企集体代言人”的超级势能。

那么,无论是爱学习的人,还是民营企业家,大家都是带着问题来看“跨年演讲”的。每个人都在不停的问问题,如何面对理解急速变化的时代,个体和企业如何学习?民营企业家如何转型、如何做新零售?如何才能成为万众瞩目的“新物种”?谁能给我方法?这些,就是实打实的市场刚需啊。

再说势能。以前自媒体的商业化往往停留在个人这个层面,靠魅力人格体做做力所能及的周边生意,说到底还是玩自己。但吴晓波、罗振宇正在走的路,非身处风口者很难理解。

我称之为“势能生意”,这也是当今知识付费生意模式的核心,更是投资者最看重的决策依据——所谓“势能”模式,就是魅力人格并不变现,而是拉动社群形成和壮大,当社群规模超过群体智慧的临界点之后,社群本身会进入自组织、自运行的动态“失控”中。

说白了,“势能”这种资产与以往所有资产都不同,越用越有价值,消耗就是积累。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就说明你并不真正相信互联网的力量。

按罗振宇自己解释“势能”的说法,在海上造浪怎样办?必定是横推,让此处之水到彼处,因而它会形成个浪头,越是跨界长远它就越能形成峰值性的高度,最主要的是你必定要心知肚明,你形成的任何一个高度必定会紧接着发生下跌。所以形成高度,而且自动让它下跌,并乘机寻出下一个高度,推动下一海浪的成长,这就叫势能。

这两个最先锋的知识付费玩家或者说社群,一不小心也成为了自媒体商业升级的标准样本。对所有自媒体乃至内容创业的人来说,吴晓波、罗振宇之所以能够讲一个远远超越本身的大故事,是因为产生的“连接”价值更大。

互联网对人的价值,是自由人和自由人的连接。作为连接的枢纽,接口的可能性越多,越有价值。这和张小龙对微信的定位何其相似?

而对于围观者来说,我们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连接。有了独一无二的连接价值,才有超级用户,才能形成势能和社群。

罗振宇和吴晓波做生意靠的是实力,你们不要不服气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相关推荐

zhaijunfeng / 0评论 201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