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s00 2012-05-23
对一些官方说辞,我们不能天然性接受。比如远古时代,乔布斯提过:“人们不再阅读,苹果不会生产平板。”前几天马克·扎克伯格说:“Facebook 不会受 IPO 影响,依然保持专注。”
随着 Google 正式完成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另一个说辞重提:“我们收购摩托罗拉是为了其专利以保护整个 Android 生态系统。” 当然啦,在扯淡上,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所以大佬们纷纷捧场:
三星移动部门主席 J.K. Shin 支持此次收购,他说:
我们欢迎此次收购,它表示谷歌对保护 Android,以及其合作伙伴和整个生态系统的郑重承诺。
LG 发言人 Ken Hong 同样发表声明:
我们会继续支持 Android 系统,并不担忧 Android 生态环境的改变。
如果你还想听,HTC 们还有很多支持的客套话。
但是担心是不可避免的, Android 的生产商们不可能不对此表示忧虑。我们之前的文章,提到过 Google 关于摩托罗拉的一些举动。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担心。如果你相信我,听我一句话,Google 肯定会在摩托罗拉硬件方面做文章。君不见跳出来表忠心的厂商,大多是脚踩两条船的吗?像三星这种巨头,更是尝试 Bada OS,而今发力 Tizen。
如果你没有早做准备,那也大可不必慌张,因为现在开始也不太来得及了。
笑话足够冷,就像谷歌带给整个 Android 生态圈带来的秋风。
既然许多人称 Google 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是一个昏招,起码我开始是这么认为的。那为什么 Google 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获得专利来保护 Android 肯定是原因之一。对摩托罗拉深厚的硬件制造经验,谷歌更是垂涎不已。
假如摩托罗拉成为 Google 的”亲儿子“,即钦定设备制造商,可以在其设备上,领先其他设备发布最新版本的 Google 软件。谁将是受益者和受害者?
受益者
1. 用户
如你我一般的普通用户,肯定会省却许多选择的烦恼。Google 最新的软件体验,加上摩托罗拉深厚的硬件制造功底以及客户需求研究,搭载最新 Android 的摩托罗拉设备势必成为市场杀手。摩托罗拉历来被人诟病的是系统更新慢,比如我的 MB860,强大的硬件性能,却依然只是 Android 2.3 系统,更不用说已经成为街机的 Defy 等等了。有了更深一层的关系,用户在购买手机的时候,摩托罗拉显然相对于其他 Android 手机品牌更有优势。
另外,去年我们就提过,摩托罗拉 Atrix 4G 发布的 Webtop 非常适合用来打造 Chrome OS 和 Android 双系统。如果有了 Google 在软件方面的加持,这并不是不可能。
2. Google
这是当然,不然他们为什么要买。其实非常明显,Google 需要一家硬件厂商来实现自己的野望。和苹果不同,Google 没法自己自造自售,它不是没进行过尝试:网络售卖 Nexus one,反响平平,甚至售后方面大受诟病。Nexus S 和 Galaxy Nexus 销量不错,但是也是为他人做嫁衣。相比较于当时的苹果,瘸一条腿:零售实力强大,但是手机研发方面毫无经验,想发布自有手机品牌的谷歌,简直是坐在轮椅上。所以它需要收购一家手机厂商,这个厂商需要有什么资质呢?
首先,这个厂商必须能设计、制造高质量的手机、平板以及其他移动设备。第二,这个厂商应该经过市场检验,有良好声誉,与运营商关系良好。第三,这个厂商应该在北美,美国最佳。第四,这家公司不能太过庞大,难以控制。
摩托罗拉简直是完美情人,让专利见鬼去吧,那是丰厚的嫁妆和标榜的口号。实际上摩托罗拉还有更多惊喜:它是美国本土最大的机顶盒制造商,在音乐、影视流媒体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在网络设备上,摩托罗拉也非常强势。125亿美元,对于谷歌来说,物有所值。我们回顾一下 Google 近几年发布的产品,Chrome OS 可以对应摩托罗拉的 webtop,Android 对应摩托罗拉手机,Google TV 对应摩托罗拉机顶盒,哦,对了,就连 Android@Home,摩托罗拉也有类似的产品研发。你再跟我说一遍,你是为了专利才收购的摩托罗拉。
3. 摩托罗拉
当然,对于 Google 和摩托罗拉来说,这是笔双赢交易,虽然摩托罗拉凭借 Android 咸鱼翻身,但是市场发展潜力不足,最近手机方面,又到了 Razr 换壳,换名字的玩法上了,就像它上次被搞的奄奄一息前一个样子。另外,摩托罗拉在用户体验上有一些独具特色的东西,比如目前被视为鸡肋的 webtop 系列,并没有得到公司足够资源的支持。再比如 Razr 上搭载新颖的智能模式,如果得不到 Google 的支持,当 Android 5.0 发布的时候, Razr 用户也会发出如同 Atrix 4G 用户一样不能升级的抱怨。
当 Google 执掌摩托罗拉之后,摩托罗拉会一改由短期市场驱动研发的策略,因为背后有大山,暂时财政无虞。另外加入了 Google 的创新工程师文化氛围,相信摩托罗拉会推出一系列更具革命性的产品。
需要值得一提的是,Nexus 系列手机虽然没有大卖,但是帮助 HTC,三星攫取的利润是惊人的。类似配置,但是设计优化的 HTC Desire 和三星 Galaxy S、S2 都是当时的热销手机。但 Google 想到 HTC 和三星在进入 Windows phone 开始时,是用从 Android 设备赚到的钱,必然会非常不爽。
4. 三星、LG、HTC
对,你没看错。作为硬件厂商,三星、LG、HTC 规模很大,大到不愿意被 Google 摆布,他们都推出自己的自制 UI,而且敏感的意识到 Google 玩命升级系统版本背后是 Android 版本分裂越发严重的事实。于是他们另一边下注微软的 Windows phone。还记得很早的时候,Windows phone 刚发布,各大公司浅尝辄止的客套话么:“我们主要还是专注 Android 手机,不会推出太多的 Windows phone.” 然而,到了今天,他们有了更好的理由公开、并且骄傲的两边下注,不会受制于软件商,而且野心庞大的三星,甚至想推广自己的自制系统。
5. 微软
同上,微软此次估计可以借机招揽一些仍一门心思扎在 Android 的手机厂商,以世界影响力而言,目前巨头只剩索尼专属生产 Android 设备,相信未来索尼肯定会有所动作,来针对这次来自背后的危险。
受害者
1. 使用者
对,还是使用者,如果你是 Android 非摩托罗拉用户,对摩托罗拉产品不感冒,那么就要眼睁睁看着未来摩托罗拉发布的手机会比你更早得到更新。
2. 索尼以及其他厂商
刚改头换面的索尼,刚表完中心,就被冷落一头,这很像现实中日本与美国的关系,令人玩味。在这个时候,索尼何去何从,如何被微软或者三星拉拢,都是有趣的看点。
对于其他厂商,尤其是国内制造商,华为、中兴、魅族以及一大批“千元手机”制造商,影响同样巨大。在操作系统华语权的失落,是不可忽视的痛楚。魅族尝试抗争,不论是 Windows CE6 的改头换面,还是对 Android 变为自有的 Flyme OS,在系统制造商若有若无放在口袋边上时刻可以收紧的手,都是颇为无奈的举动。相对中兴、华为来说,希冀从贴牌厂商转向品牌厂商的关键时刻,遇到这种事情,必然会在公司内部发展企划上,有大的修改。还有小米,雷军早已宣布发展 Windows phone,而其他例如步步高,天语等,也难免会仔细思量。
3. Android 生态环境
对于一个以 Google 为首的金字塔式的生态环境,Google 无以匹敌的绝对伤害权,是对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最大威胁。而今天,子弹已经打开保险,动荡已经有了基础。再说整个生态环境对于 Google 的价值如何?我想大笑三声。
参考 iOS 的生态环境,是苹果核开发者之间单纯的关系,充其量加上配件商凑数。而 Android 生态环境则包含 Google、硬件制造商、开发者,和微软的 Windows phone 生态环境类似,但不能忘记微软是收授权费的。
尽管 Google 否认,但是在 Android 发展道路上是大大借鉴 iOS,确切的说是 iPhone 的。那么既然苹果可以凭借 iOS 成为最赚钱的科技公司。那Google 拥有自己的硬件制造商,还有什么理由要和别人分享这个利益呢?加上之前众多伙伴培养的大批忠实 Android 用户和开发者。过了桥,可以拆掉桥,去盖个别墅神马的了。
所以 Android 生态环境,对 Google 来说,价值没有想象那么大。或许在未来,这个环境也会像苹果一样,只包含 Google+开发者。
Google 之前拥有的合理伤害权一直都是悬在 Android 社区所畏惧和担心的,而目前加上伤害能力和动机,你有什么理由怀疑它会不日动手呢?
什么?你说不作恶?不需要 be evil,只需要 Stop being nice 就好了。
诚然,中国政府在通过反垄断审查的时候,要求 Google 要在未来五年中要公平地让任何厂商使用 Android,并且和欧美类似,要求 Google 公平使用所收购专利。起码有了 5 年不变的 Android 的开放大计,现在开始动手准备,一切都不晚。
不负责任的阴谋论:
还记得当年铺天盖地的专利诉讼案么?为什么说当年?因为那个时间点很奇妙,各大 Android 设备厂商被苹果诉讼,称被侵权,要求禁售其产品。不久之后 Google 出来宣布收购摩托罗拉,获得专利来保护整个 Android 生态圈,时间点完美到不行。Google 再一次扮演了救世主角色,拯救其伙伴于水火。然后之后的几个月,相关诉讼案并不令人瞩目了,大众对相关新闻麻木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不是媒体的相关报道减少?
你想到了什么?嘘,别说出来。如果 Google 在天下太平的时间点,宣布收购,会不会引起反弹,对声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