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隋朝与元朝, 结束大分裂的强盛王朝为何都短命?

言大官人 2018-01-20

文|肖威

悠悠华夏五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分合的天下大势中,总有英雄豪杰脱颖而出,混一域内,统一天下。然而,这些英雄豪杰建立的王朝却并不长命,短则十数年,长则数十年,偌大的帝国就灰飞烟灭了。

秦朝隋朝与元朝, 结束大分裂的强盛王朝为何都短命?

纵观历史,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王朝无非下面这几个:

秦,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西晋,结束三足鼎立的分裂局面;

隋,结束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

元,结束金宋西夏大理对峙的分裂局面。

然而,看看它们统一之后的寿命吧:秦,15年;西晋,36年;隋,29年;元,89年。这与它们的后继者,汉唐明清大一统时间动辄维持在二百年以上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代秦而兴的汉朝继承了很多秦代的制度,却延绵了四百年;代隋而兴的唐朝继承了很多隋代的制度,却延绵了289年。秦、晋、隋、元,这“四大天王”,真是无比可怜,堪称历史上的“夭寿天团”。

分析它们灭亡的种种迹象,“夭寿天团”的病症无非八个字:“麻木不仁,穷奢极欲”。

“夭寿天团”的暴虐残酷,对百姓麻木不仁,在史书上是臭名昭著的。暴秦就不用说了,修长城,修坟墓,徭役繁复,人民苦不堪言,这才揭竿而起。隋和秦高度类似,也是热衷于搞大型土木工程,比如说大运河。非但如此,还三番五次的东征高句丽,无一不以惨败告终,这也动摇了隋朝的国本。元朝虽是非汉民族的王朝,却也喜欢滥伐徭役,比起秦隋二代,不逞多让,最终,“石人一只眼,挑得黄河天下反”,红巾军大起义爆发了。秦、隋、元三朝都是亡于民变,和它们的横征暴敛是分不开的。

秦朝隋朝与元朝, 结束大分裂的强盛王朝为何都短命?

西晋的王公贵族倒是没有亡于民变而是倒在了五胡的刀锋之下。然而,它们的穷奢极欲,却是史册闻名。石崇斗富还只是冰山一角,从280年统一的太康元年开始,以坐着羊车去“播种”的皇帝司马炎为首的西晋统治集团,就陷入了骄奢淫逸之中。而这些金银珠宝,无不取自人民。用《阿房宫赋》的话来说便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如此挥霍无度,势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可以想见,就算没有五胡乱华,西晋也很快会亡于大规模农民起义。

秦朝隋朝与元朝, 结束大分裂的强盛王朝为何都短命?

透过现象,要看到事物的本质。那么,为什么这些王朝不能吸取前人的教训,却一次又一次染上暴虐速亡的绝症呢?让我们看看它们的速亡的病因。

病因一:急于整合,用力过猛

经历了漫长的大分裂时期,新兴的帝国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是防止帝国再一次分裂。遏制分裂势力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新王朝要有新气象,要有所作为,不仅为天下臣民树立一个光辉形象,垂之万世不朽,还要整合这个国家,使之凝为一个整体。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秦始皇大规模建长城,隋炀帝修建运河,皆如出一辙。帝国的统治者所认定的高光行动,对于后世的确是高光行动,却苦了当时的天下臣民。汉朝得益于秦朝留下的边防体系,唐朝得益于隋朝的漕运系统,然而秦、隋二朝却倒在了惠泽后代的巨大工程上。秦、隋的统治者雄心勃勃,却忽视了久经战乱之后国内人民渴望休养生息的急迫需求,最终亡于民变,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这就像对待一个病人,本来应该用温补的药,循序渐进的进行调养,而秦隋的统治者却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下了猛药,所以大帝国也就一命呜呼了。

病因二:内部混乱,内斗频繁

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就津津乐道,西晋则是爆发了史无前例的“八王之乱”,而之前贾后的专权也让西晋朝堂上下乌烟瘴气;隋代则是在继承人问题上出了大问题,手足相残,父子反目,最后阴谋家杨广篡位夺权;元朝就更不用说了,忽必烈死后元朝的宫廷政变与贵族残杀就没有停止过。这些王朝之所以速亡,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混乱的政治格局。

秦朝隋朝与元朝, 结束大分裂的强盛王朝为何都短命?

马上能打天下,马上却不能治天下。乱世之中久经战阵,使人对各种斗争技能无比娴熟。而之所以这些王朝最终能脱颖而出,统一天下,就在于这个王朝的统治集团已经把斗争技能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谓“百虫互噬存者为蛊”。然而,天下统一之后,再也没有了外敌。当统治集团内部的成员开始将枪口朝内的时候,内部之间开始了争斗厮杀,其场面也就非常惨烈了。

在这种惨烈相争之际,习惯了斗争哲学的统治集团内部诸公缺少妥协退让的哲学,总要拼个你死我活。哪怕外敌重现以至坐大,他们依然不忘陷害自己人。譬如赵高陷害前线作战平叛的章邯,八王之乱中各王纷纷与五胡结盟,隋朝动荡之际关陇集团内部纷纷造了隋炀帝的反(李渊、李密为代表),明军兵临大都城下王保保和元顺帝却在内讧,如此种种,不胜枚举。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之后,只想着自己小团体的利益,却置整个王朝的兴衰于不顾。这个教训的确太过惨痛。

参考文献

钱穆:《国史大纲》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