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募捐新生态:网络募捐占80%以上 80后90后成主体

安在信息安全新媒体 2017-10-15

原标题:慈善募捐新生态逐步形成 80后90后成网络募捐主体

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韩家慧)记者从民政部获悉,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到来,网络募捐成为公益慈善新模式。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络募捐规范开展,全新慈善生态正在形成。据不完全统计,《慈善法》施行一年来通过网络实施的捐赠超过了10亿人次,捐赠金额超过20亿元,捐赠主体由80后、90后构成,捐赠额度多在几元至几十元之间,呈现大众化、年轻化、小额化趋势,“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扶贫济困”正在成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和文明风尚。

该负责人介绍,一些慈善组织来自于互联网的捐赠已经占到捐赠总收入的80%以上,以企业为捐赠主体的旧有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随着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工作的逐渐展开,慈善组织数量快速增长,慈善组织动员社会捐赠的能力明显提升。截至2017年10月10日,民政部认定和登记的慈善组织2429个,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的606个。这些慈善组织在脱贫攻坚、扶老助学、急难救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受益人群超过1000万人次,捐赠金额持续增长。

9月4日,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正式上线运行,分布全国的慈善组织及各级民政部门统一使用该平台发布信息。截至2017年10月10日,全国1676个慈善项目、1219个公开募捐方案全部在平台予以公开。通过信息公开等手段,方便社会公众查询了解和监督慈善活动。同时,民政部要求各地各类慈善参与主体依托该平台填报法定公开信息,对于敷衍了事、弄虚作假、透明度差的慈善组织,依法纳入执法监察范围。

提高公众对公益慈善的信任度、参与度,营造良好的网络公益环境,推进慈善信息公开透明,还需要严格网络募捐平台监管,推进慈善信用管理和联合惩戒。

根据《慈善法》授权,民政部指定了首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为慈善组织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同时,采取巡检、约谈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组织制定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基本技术规范》和《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行业标准,要求平台有序引导个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对接,同时加强审查甄别,设置求助上限,强化信息公开和使用反馈、做好风险防范提示和责任追溯,切实维护捐赠人、受益人和慈善组织等慈善活动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