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r的心灵鸡杂汤 2018-01-31
赵登禹,是山东菏泽人,担任曾经著名的第29军132师师长。1937年7月,赵登禹在守卫北平城外的南苑战斗中壮烈殉国,是抗战全面爆发后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1898年5月,赵登禹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县赵楼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兄弟姐妹五个,大哥赵登銮,二哥赵登尧,赵登禹排行老三,另有一姐一妹。这么多人,仅有薄田三亩,只靠父兄扛活养家。赵登禹的兄弟姐妹都没上过一天学,只有他读了两年书,不幸父亲赵锡君去世,只好掇学。在13岁时,赵登禹拜著名的武术教师朱凤军为师,在他门下学习武术。由于他勤学苦练,虚心向老师求教,进步很快,不到一年时间,在拳术和刀术上,颇有成就。
1914年,报着精忠报国的信念,赵登禹和几位朋友一起参军。加入军队以后,赵登禹严格要求自己,苦练军事技术。由于他的武艺和性格,赵登禹被长官赏识,很快升到了营长职位。期间,赵登禹应省政府主席刘郁芬所请,在一次“宴会”上,扮刘郁芬的传令兵,擒服了“兰州土皇帝”、著名拳师李长清,为甘肃民众除了一害。
赵登禹的武艺有多高呢?话说在1919年,赵登禹所在部队驻防湖南常德,当时城北传说有老虎伤人。有一次,赵登禹和战友们在德山练习野战,训练中发现了一只猛虎,士兵与山上居民边追边打,赵登禹冲在前面,连发数枪,皆击中老虎的要害,最后,老虎窜到江中。士兵们把老虎拖了上来,赵登禹也因此被称作打虎将军。
1933年年初,日军入侵北平,赵登禹旅奉命移驻北平东部的三河县、蓟县待命。3月14日,日军攻占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40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日军先头部队击退,在孩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
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日军,赵登禹充分发挥29军擅长夜战近身战的特点。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日军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敌人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
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日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日军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率部众与敌人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无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
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赵登禹所率的大刀队一举成名,作曲家麦新后来为此谱写了《大刀进行曲》,传遍了华夏大地。此后,第109旅扩编为第132师,赵登禹升任师长。
不过让人感到可惜的是,这样一位英勇擅战的将军,在1937年,却被汉奸出卖,误入敌人的埋伏圈,壮烈殉国。那是1937年7月27日,赵登禹将军率部宣誓抗日,赴南苑作战,以手榴弹、大刀对抗日寇的飞机大炮,一口气将数倍于我军的日寇驱回一里路,毙敌不计其数。在转移过程中,赵登禹将军不幸中弹,英勇牺牲。
赵登禹将军英勇牺牲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军民同声哀悼,被册封为“抗日爱国将军”,以示永久纪念。为纪念赵登禹将军,北京人民把西城区白塔寺侧的一条马路命名为“赵登禹路”,烈士遗骨安葬在卢沟桥附近的五道口。1997,北京大红门中学更名为北京市赵登禹中学,并由他的女儿赵学芬担任名誉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