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式自动步枪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支步枪(在外国被误称为68式)。1958年,中国掀起“大跃进”高潮,全国群众鼓干劲,争上游,放卫星,创奇迹,国防科技界也跟随热潮行动起来,63式自动步枪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研制的。63式是由中国基于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自SKS)而设计的自动步枪。然而,此武器使用的转拴式枪机操作系统(枪机回转式闭锁)却是来自AK-47突击步枪系统,而不是很像SKS的倾斜式枪机操作系统(枪机偏移式闭锁)。发射7.62×39毫米中间型威力枪弹。1963年完成了设计定型。1969年投入大量生产和装备部队,至1978年停产、撤装。

63式自动步枪

中国63式自动步枪,拥有56式半自动步枪的精度和56式冲锋枪的火力连续性,是当时使用M43中间型枪弹的各类枪械中,中距离精度及火力持续性结合得较好的一种步枪。由于采用了56式半自动步枪的枪管,在100米距离上其准确度为:单发R50为5厘米,R100为12厘米,射弹散布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当,百米距离上点射射弹70%密集界为20cm×20cm,比56式冲锋枪有大幅度提高。具有独创性的是,拥有空仓挂机性能(56式冲锋枪没有),当时其他国家装备的M14、G3、M16等自动步枪都尚未具备这项功能.

63式自动步枪

供弹方面:63式自动步枪可以在不摘取弹匣的状态下,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弧形弹夹直接向20发弹匣内压弹。这点在当时中国工业原料缺乏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战斗中,普通战士可携带1-2个弹匣以及足够数量的弹药便可支持一场中型规模的战斗,大量节约了钢材。63式自动步枪的枪托类似于56式半自动步枪,但是贴腮位置更加平展舒适,有利于精度射击。63式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并在国内步枪上首次采用了导气孔调节塞,设有直径分别为3.8厘米和2.5厘米的大、小两个气孔,且调节方便。在战场上战士可根据环境条件自行调节,从而保证了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机构动作的可靠性。

63式自动步枪

63式步枪的弹匣也很有特点。采用钢板冲压焊接而成,弹匣两侧上有独具特色的“五角星”图案。该枪创造性地采用了专用连接件连接的三棱深槽枪刺。强度高,穿刺性好,不易折断,大大提高了白刃格斗时枪刺的强度、刚度和刺入深度。在射击时展开枪刺还可起到枪口配重的作用,抑制连发时的枪口上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