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堆长度整理

nbfcome 2009-08-25

JVM有一片它自己管理的内存空间。对象存活(或消亡)所在的那部分空间就叫做堆空间。对象在堆空间中创建,又由JVM垃圾收集器在不同的时机围绕着堆空间对其进行迁移。例如,当对堆进行碎片整理(或者紧缩)时,便需要移动对象。对象在堆中也会消亡。一个死去的对象也就是应用程序再也不能访问的对象。JVM垃圾收集器寻找这些死去的对象,并回收这些对象所占用的空间,以便让这些空间能为新的对象所用。如果垃圾收集器无法进一步通过回收死去的对象来释放出空间,那么就说这个堆已满。

一个已满的堆会引发问题。如果堆是满的,而应用程序又试图创建更多的对象,JVM就会向底层操作系统请求更多的内存。如果JVM得不到更多的内存,那么分配一个新对象的这一操作就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异常。除非应用程序极其完善,否则那就意味着该应用程序要崩溃。

那么,对此我们能做点什么呢?大多数JVM都有一个可选的参数,可用于指定堆所能达到的最大长度。如果堆已经达到了这个长度,JVM就不能再向操作系统请求更多的内存。在Sun和IBM最近提供的JVM中,该参数可通过-Xmx选项指定。更老版本的JVM使用的是一个-mx选项,现在大多数JVM还能理解这个选项。应用服务器拥有它们自己的配置参数,可用于指定最大堆长度,这些参数通常是通过-Xmx参数指定的。如果没有显式地使用-Xmx参数,JVM有一个默认的最大堆长度,当然这个默认值是特定于供应商和版本的。Sun1.4JVM提供的最大堆长度的默认值是64兆字节。

那么,为了达到最佳性能,最大堆长度应该为多少呢?您可能会认为“越大越好”,因为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开out-of-memory错误,并且可以尽量多地为应用程序分配所需的内存。然而,事实证明,如果堆太大的话可能会产生大问题,这是由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所致的。现代操作系统有两种内存模式,一种是实(real)内存,一种是虚拟(virtual)内存。虚拟内存可以制造出一种假象,让人认为拥有比实内存更多的内存,这是通过使用交换文件(swapfile)中的磁盘空间补充实内存来办到的,在这里交换文件充当的是一种额外(overflow)内存。操作系统可以调出当前使用不多的页,将它们放在磁盘中,直到需要时才重新调回内存,这样便腾出了实内存(暂时地)以供他用。通过这种方式,可用的内存便表现得比实内存更大,从而允许更多或者更大的进程得以运行。相应的代价就是那些在磁盘中的页在需要时不得不重新调回内存,这样就降慢了速度。毕竟磁盘的速度比起内存来要慢得多。

如果您允许堆比系统的实内存(您机器上的物理内存)还要大的话,那么这个堆就要分页。分页本身没什么问题――毕竟,只是那些不经常使用的页才要被分派到磁盘中。但是,当遇到垃圾收集的时候,由于要对整个堆进行扫描,所有那些很少使用的页又要返回到实内存中,而其他的页则需要被移出实内存,送到磁盘上去,以便为那些老的页腾出空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被移出到磁盘的页本身在堆中很可能使用得不多,作为垃圾收集的一部分,垃圾收集器要扫描这些页。其结果就是,比起真正要做的有用的事来,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将页移进和移出内存。

垃圾收集常常是一个应用程序的瓶颈所在。但是,如果您还要让堆大到令操作系统不得不频繁地使用分页技术以便JVM能执行垃圾收集,那么其结果就是一次又一次缓慢的调页动作,从而让应用程序慢如蠕动。因此,务必确保最大堆长度小于可用的系统RAM,要为需要同时运行的其他进程考虑,尽量防止这种调页灾难的发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