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纯做软件与服务会失去制高点 谈到人工智能就焦虑

科技新发现 2017-03-05

雷锋网按:2017 年 3 月 3 日晚,马化腾在北京新世界酒店向大家介绍了此次两会的七个提议后,就提议与腾讯百度大刀阔斧的人工智能战略,腾讯的进展就显得较缓慢。马化腾坦言,如果跟过去一样只纯做服务与软件,腾讯可能会在未来的一些领域失去制高点,在 AI 更加普及的现下,技术优势愈加明显,而科技也正是腾讯现在的焦虑所在。

马化腾表示,小程序所承载的不仅是互联网服务连接线下场景,也是对应用计算环境的一种未来性尝试。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调查报告》,截至 2016 年底,我国共有 7.31 亿网民,而据腾讯官方数据,QQ 月活跃账户数为 8.77 亿,微信和 WeChat 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 8.46 亿。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腾讯去年成立七大安全实验室,成为了第一大网络安全厂商。马化腾说,对网络安全的重视起源于 3Q 大战,这是腾讯歪打正着的结果。

此次两会,马化腾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共准备了七个建议,分别是:

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的科技湾区;

充分发挥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 掌握全球文化产业主导权;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推进网络强国战略;

加强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建设;

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全面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

在马化腾看来,互联网+是手段, 数字经济是结果,网络强国是目的。现场简短地介绍了上述七个建议后,小马哥耐心地回答了近两个小时的记者提问,以下是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整理的精华问答,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有删减:

|关于粤港澳经济湾区

记者:目前打造粤港澳科技湾区,还缺乏什么?在这个打造过程中,腾讯想扮演什么角色?

马化腾:深圳也在珠三角,这方面的联动其实蛮强的,因为很多智能制造(产业)、研发在深圳,制造在东莞或者在深圳周边都已经非常成熟。

在跟香港的联动方面,可以看到的很好的一个案例是大疆,汪韬曾是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的学生,在校期间研究无人机,觉得这个市场很有潜力,他发现只有深圳有最好的产业链配套,一些零配件只有在深圳生产出来后,才能搭出原型来,于是他选择在深圳创业,成就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企业。现在大疆占据了全球 90% 的市场,我觉得这是一个蛮奇迹的事情。

所以我们也参加了香港的叫香港X的计划,希望通过高效的资源(不仅是材料、制造,可能还有生物医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的联动,能不能复制(大疆)这样的一个过程。可能过去是比较艰难的,但是我们希望通过政策角度支持鼓励打通这个环节。我觉得香港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它在转型。过去以做房地产、金融、贸易为主,未来高科技方面怎么样能够抓住中国这个大的市场机会。

香港和珠三角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很有优势。腾讯刚好在深圳,我们的高管也好,很多人才,其实也是吸收了很多国外的,但是他可能会在香港、深圳两边跑,所以这方面我们感触比较深,所以我希望这些方面能够更加开放。

香港过去几年其实在人才的引入方面是收紧的,我觉得长期来说对香港是不利的,这样大家就越来越隔阂了,我觉得应该是要有一个大的政策方向之下,然后有类似 CIPA 计划,能够针对技人才设置一些绿卡政策,帮助高科技企业吸引人才。比如说你来入驻,我可以给你多少的人才绿卡的额度,让他们更方便地自由进出,包括它的税收等等的。不然总是进大陆后要数 180 天 有没有过,过了 180 天又得赶紧回去,长期下去就非常不方便。

我们是从一线视角观察到观察到的这种情况,所以希望这方面能不能再放开一点,不要算 180 天这种的。如果没有从税收等等这种角度来全盘规划,我觉得会有一些难推动。

记者:在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您提到了珠三角制造业发达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佛山作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城市,腾讯在助力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这个领域上,有什么样的战略构想?

马化腾: 过去两年我们谈“互联网+”,更多地是讲连接服务,今年开始,延伸到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工业方面,不仅是从传统的手机、电视机或者智能家电和物联网,(包括现在的共享单车,里面其实也是物联网),也包括运营商的窄带物联网,就是 Narrow Band IOT 的技术,也在铺这个网络。

这方面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以后可能一个很便宜、几块钱的小芯片,一次可以买几十个、上百个,一个月付费也没多少钱,用户可以在家里、或者制造业在他的每个设备里全部嵌入这个模块,可以做到远程窄带联网,服务费也很便宜,一个小芯片里面的电量可以用几年,它是很低功耗的。 

有这个基础之后,会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比如三一重工的挖掘设备都是采用租赁的方式、或者是物联网的方式,到哪里都有信号。以后可能很多设备(包括家电、生产设备)其中也有很多大量的芯片,可以转化成服务(租这个服务),这样制造业是不是变成服务提供商了?你不是制造这个东西了,是变成这个方面的服务商了,你哪怕生产一个锤子,你可能不是制造商了,你是锤子服务商了。 

这可能会产生一些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要关注整个物联网、整个业态的变化之后对制造业会有什么样的冲击。 

腾讯从自身的社交,包括微信硬件平台和 QQ 互联方案,都在做一些物联网的尝试,希望能够跟这些智能家电产生一些交互。也包括我今年建议的海绵城市,现在也在打造一个样本,通过窄带物联网实现雨水监测、以及很多方面的自动化。这方面是非常有意思的,以后大家其实是都连在一块儿的,都分不开的。

|关于互联网的思考

记者:现在大家都在说互联网下半场,也就是互联网的红利时代结束,行业从流量战争逐渐转向内容战争,想知道您是否认可这个观点,以及腾讯怎样应对甚至引领这个变化?

马化腾:内容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是以流量为主。未来内容的价值、IP的价值会越来越重要。但是也不能说流量不重要,这两个可能说原来是八二,以后变成五五(都重要),你有流量入口,同时又有内容的这种制高点,就是可能两者都重要。 

记者:滴滴,头条、美团现在被业界称为TMD,腾讯也有不同程度的入股,您觉得 TMD 是 BAT 的影子还是新一代的 BAT?

马化腾:头条、滴滴这些,你可以看到更多的是 O2O 。像头条更多的是在个性化、大数据、资讯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和这种传统行业的这种融合,让中国相对于世界互联网有了一股新的力量,并不像过去说的 C2C(Copy To China),现在是叫 KFC(Kaobei From China),说明中国有很多原创的东西了。你可以看到这种个性化的资讯阅读也好,包括这种 O2O 的业务,虽然是 Uber 先做的,但可以看到现在滴滴的体量已经是 4 倍、5 倍于全球 Uber 的总量,这是很惊人的。 

包括现在摩拜单车和 OFO 单车之争,可以看到共享单车的这个量增长也非常迅速,可以看到中国作为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是有很大这种潜力的。

记者:这两年来互联网医疗一直成为资本追逐的重要领域。腾讯在这方面的探索也从没有间断,去年小马哥在这里说要打破医疗机构的信息孤岛问题,但是这个行业看似很美好,但是其实探索的步伐举步维艰,概念很多,做出实质有竞争力的产品确实很少。特别是百度前段时间砍掉医疗事部,对这个行业也产生了一些影响,问一下小马哥是怎么看待这件事儿的,同时对互联网医疗有一个什么样的新的战略思考?腾讯在互联网医疗领域里面每年的研发投入和经营业绩是否可以透露一下?

马化腾:所有互联网+领域,我觉得最难啃的就是+医疗和教育了,这个是非常复杂的,每个角度的玩儿法都不一样,链条很多、很复杂。

尤其医疗还有政策的问题,像医保、医药分家等等。所以过去腾讯的思路是投资。比如说其中有三家都刚好在杭州,像挂号网或者叫互联网医院,微医集团,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市场。还有包括丁香园,等等很多的企业我们都在不同的角度投资。

从我们的角度,希望在我们的流量平台上面,包括社交网络、通信平台上能搭建一个平台,让我们投资的企业、或者是其他没有投资的企业、在这个行业中有志于发展的企业能够用好我们的平台(有一个医疗健康的子平台给他们),这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

所以我们内部有一个团队现在在尝试做医疗子平台,我们也在尝试多角度,包括是不是可以从我们,比如说像微信运动的角度能不能再切入的丰富一点,把很多个人的健康信息能够用起来,从而鼓励更多运动再带起来对健康的关注等等,去辐射或者是给我们这些投资企业提供比较好的场景。

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是不是有些我们可以去投资、购买跟医疗有关的知识产权,比如说医疗IP,知识产权这方面还是很关注的。大家过去最诟病的是网上的信息不知道真假。我们希望有一个很权威的资讯,全球认可非常细致专业的 IP 产品,我觉得是有它的价值的。甚至我也是说,这个从公益角度都值得做,而不是看产业,都值得做。我觉得这也是我们思考的一个点。

那我觉得这个方面很多,我们还是希望国家政策方面能够在这些好的三甲医院和好的医生,怎么能够把他的能量释放出来。因为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医药不分离,很多的诊费、医药费用是通过药的叠加才来获得收益的。从长期来看这是不健康的,但是一直也没有办法这么简单地改。

所以说这方面是要多一点尝试,如何在民营的这种更健康的(包括高端医疗,包括如何用远程医疗的技术,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比如说我最近了解到这方面现在有一些很好的发展,比如说你过去要做一些病理检测的切片报告,你可能要把样本寄到国外或者大医院才能给你测出来。现在如果说终端可以测出来之后,把这些病理的资料透过电子远程去给医生看到,他人都不用过来,然后就可以远程诊断。就让很多人不用去大城市,甚至还出国去看名医等等。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可以做很多这方面的事情,还有包括医疗设备怎么跟物联网结合,这方面看到很多可以改造的东西。我看到有这方面的发展趋势,我个人也很有兴趣。所以我觉得也很鼓励这个产业更多的人投入。

记者:在互联网时代,中国是跟随者和模仿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物联网时代,您认为中国在世界的角色和地位是否有变化? 

马化腾: 的确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中国是有领先的机会。因为我们的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跟各行业的结合,包括刚才讲的O2O、物联网等等方面,都有很多案例是领先全球的,我相信只要有场景、有市场,或者说我们叫有靶场,有靶场你肯定能训练出一支很强的队伍出来的。 

记者:共享单车目前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违章停车、或车辆遭到人为破坏,您觉得该如何解决?

马化腾:共享单车这个新事物来得太快了,短短几个月就迅速成为热点,整个社会在这方面的适应,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破坏单车也是少数事件,一方面可能也自于竞争。这个领域的竞争正准备进入更白热化的阶段了,可能再下一步大家会更加关注。 

总体来说,整个国民素质一直在不断地提升。我担心的是,激烈竞争之下,现在有些共享单车已经从付费往免费方面走了,后续会不会倒贴钱让用户区骑单车?行业会怎么演变呢?那时候会再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记者:您提出的互联网+现在已经是国家战略了,但是过去可能我们谈互联网+更多的是互联网和第三产业的结合。您刚才也谈到了对互联网和工业、制造业未来的结合非常地期待,而现在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也确实是非常热门的话题,您如何看待互联网+下半场的机会,腾讯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思考和布局?

马化腾:第一个问题,跟工业、制造业我们前面已经讲了很多了,包括讲物联网等等,这些我们都关注了。有些领域,我们暂时没有办法做得很深,可能是会从底层方面会提供一些工具,然后还是让产业去多合作,包括第三方的合作者。

记者:腾讯过去一年多来也不断地在互联网+政务方面进行推进,互联网+政务怎么样促进第三方平台以及企业跟政府更好地合作。同时开放的过程当中,怎么样来保证您刚才也说到的这个信息的安全问题。

马化腾:过去两年我跑了好多省,基本上都是为了推动互联网+政务,跟每个省要签战略合作,其实都是在推动跟政务的结合。 

这里面好多领域,因为基本上比如说一个省的经信委一牵头,我们可以看到各行各业,包括城市服务、包括刚才讲的医疗、教育等等这些,还有包括公安、人社这方面的很多的需求都有过来。所以我们也是在过去的两年,一个一个地找出它的规律,每个领域都开发解决方案。

其实像智慧城市过去十几年,用局域网的方式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很多的设备、信息化。这里面很多数据是很有威力的,只是没有释放出来,只差最后一公里,如何把它送到用户的面前。比如说像社保、医保这些数据都有,但是你如果在微信上就可以看到你的社保、医保的情况,你的感受就不一样了,立刻产品形态就不一样了(其实数据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去发掘这种场景。你包括像很多各地的这种公安、交通委员会都有每个公交车的这种实时到站数据(精确到秒,都装了GPS),但是这些没法用,过去都是用在指挥室里监控(看哪个车到哪儿了),其实这个东西可以放出来让大家坐公交车、地铁的人看的,就可以用这个手机精确了解,秒级到达、上车,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所以这些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情,而且我们希望把这些能力也分享给第三方的开发者。 

还有很多类似的场景非常多,像医院也是非常多的。

记者:蚂蚁金服跟京东金融都有意想争夺互联网金融第一股,我不知道腾讯金融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动作,有没有可能将来会独立分拆,进一步对接资本市场?

马化腾:金融方面,我觉得腾讯通常用“稳健”的一个思路去看。因为金融其实最核心的问题是稳定和稳健,就是拼谁的命长,而不是谁在短期内跑得多快。

对于腾讯的金融业务来说,我们其实一部分是在体外(比如说像微众银行,是天然银行牌照的)的我们投资的,但是我们核心的(包括支付、包括我们的理财平台)都是在我们体内的。

所以我们这方面不是把它全部包在一个所谓的金融集团这样来做,我们并不是这样的思路,因为这些业务跟我们平台耦合非常紧,没有必要为了分拆而分拆,这个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也一贯不是这个思路,也不会去玩儿什么“财技”(资本运作),显得好像这块儿资产有多少钱。 

我觉得还是踏踏实实地,就是你过两三年,这个事情之前玩儿的花样也就那回事儿了,所以我们都是比较稳健地去看这个问题。有很多人说你们好像落后了或者怎么,说别人家动作很多。我说我们从来都不想搞这类的动作,这是我们的一贯思路。

记者:我想问一个关于教育的问题。能结合您自己的经历谈一谈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那么爱科学了?我们改变这一点要做一些什么?

马化腾:至于说为什么现在很少孩子爱科学,我不太清楚是什么,我觉得孩子们还是挺爱科学的。而且现在接触互联网的孩子越来越小,我们观察到触网或者用互联网的年轻人从15岁现在降到10岁了,平均10岁就开始接触互联网。所以在这方面的有害信息,还有很多保驾护航的工作还是很重要的。

所以说这个过程中怎样把对科学的这种正确的引导能够融合进去也是很重要的。不像我们当年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你可能就看杂志。

我记得我当时订的是我们《爱科学》杂志,你去看就很有意思。那我觉得这个还是要引导的,然后我觉得还包括我们如何用好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关注青少年刚才讲的就是说怎么在教育方面、怎么在科普方面,能够做多点儿事情。 

|关于人工智能

记者:前两年你一直在强调,腾讯是在战略上专注做连接和内容。去年开始有消息传出,说您在内部提出腾讯未来要做的是一家科技公司。这是否意味着腾讯战略有所调整?特别是过去一年,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巨头都在围绕人工智能展开布局,腾讯也在去年很低调地成立了AI实验室。能否透露一下腾讯的人工智能现在进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了? 在腾讯成年之后,您觉得最让您焦虑的问题是什么?

马化腾:为什么腾讯总是提科技,其实也是焦虑所在。

我们现在越来越感觉到,最终归根结底可能还是要通过技术的进步,企业才有可能有保持在战略方面的制高点。否则当一个浪潮趋势来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到了,为什么有的人能把握到,有的人把握不到,就在于你有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可能过去有很多红利(人口红利、流量红利、内容红利),但是最终还是要看到技术是一个不可逾越的东西。特别是在 AI 更加普及的当下,这方面(技术鸿沟)更加明显了。所以我们还是非常担心,也关注这方面的发展。不止AI技术,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包括AR、VR等等),它们在终端方面会深刻影响人们的用户体验,人机的交互始终是一个核心。

人机交互的演变,从PC到手机,未来可能到视网膜眼镜,甚至通过脑电波、皮肤的电流可以产生一些互动,那可能都会催生很多产业。所以为什么腾讯说研发小程序也是着眼于未来,以后这种应用的计算环境,可能就不是过去PC上的软件,也不是浏览器上的一个网站,也不是现在手机上的APP,而是一个场景和计算的代码,是一个流动的、动态的代码。

所以我们前期的投入、研发和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我们也越来越感受到,如果和过去一样只做纯软件、纯服务,可能会在未来的一些领域失去制高点。

所以说,既使你不生产硬件,但是你一定要去关注硬件怎么演化,以及谁是可以在硬件方面跟你变成合作伙伴、一起探索这方面的变化趋势。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比如说,有没有可能未来的机器人能结合AI,结合视觉、神经学、机械工程学等等很多元素,深切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觉得这方面都是我们作为一个科技企业、或者说互联网企业应该更多关注的一些领域。

记者:去年11月,您在乌镇互联网大会曾提到 AI,当时您是说,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但是在过去一年得到了一点的技术突破,但是想具体地落实到应用上不是那么简单的。我想问一下具体的难点跟阻碍在哪里?腾讯今年会不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产品还有具体的方向上有一些落地。

马化腾:AI我们其实内部分好几块儿的,我们有AI Lab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其实在我们各个事业部门(BG)里面其实都有AI的团队。其实过去几年一直在做了。比如说我们的优图团队,我们对人脸识别方面的技术是最强的。因为我们每天都有这么多亿张人脸照片往上传,所以想不强也很难,也应用在我们很多产品中。

包括我们在微信里面的语音数据是很丰富的,它其实对语言的这种训练是非常有利的,所以语音识别方面也在做。

所以说很多领域,就是说都是要看场景,有的是跟图象识别有关,有的是跟语音有关,我觉得这个都有很多方面的不同的应用。

所以说我们来做的是更希望是能结合到我们的产品里面,可能大家用起来发现越来越好用,或者说后台(包括信息安全方面)也可能需要用AI的技术,这样的话你不用铺很多的客服去看这些数据,那这样你完全是用AI的技术来去做信息安全,我觉得也是更有效的。 

所以说,当然我们还是希望说有一些更有趣的、未来感的一些AI,我们也有很多的团队做研发、做尝试。这方面我们还是很鼓励创新,甚至是同一个课题有多个小组同时在做,我们觉得也都很值得鼓励。我觉得这方面还是用过去的很多的方式,我们也是鼓励自下而上的创新,哪怕有一定的冗余度,我觉得都应该鼓励。我觉得这方面的投入都不会浪费。 

|关于网络安全

记者: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面,在整个互联网环境里面,像包括盗号、电信诈骗或者包括其他的一些类似的,会让人受到经济损失的一些行为是时有发生。我想问一下怎么结合咱们现在腾讯微信、QQ这样的社交产品和怎么结合我们现有的一些大数据、云计算这样的业务来,来帮助我们的个人解决这个信息安全的问题?

马化腾:因为科技发展也是双刃剑,一方面便利了,一方面带来了安全的问题。 

因为越多的个人信息在大数据里面汇集,确实会有潜在风险,尤其是现在的黑客行为这么猖獗。我们了解到很多的互联网企业的数据被盗之后,用户在各家网站或者各家企业的密码其实是差不多的(可能30%、40%都是一样的),是很容易撞库撞出来,可能一家被盗就全部牵连了。所以说,这个事情是整个行业都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大家会在这方面会比较谨慎、保守也是很自然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微信这方面我们是很关注的,而且也请放心,微信里面绑卡已经数亿的用户,几个亿的用户都已经绑了,这方面总体来说安全度还是值得信赖的。

但是这里面如果你没有做大数据和风控的话,也是一样会有危险的,所以一定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要把这种潜在的危险压到极低的情况。这方面其实是,目前看来应该说总体效果和安全性还是得到保证的。

但是唯一担心的是,有一些社交,就是社会工程学诈骗。比如有不法分子搞假的二维码让你去扫,甚至有人在群里发一个二维码说这是红包,很多人一点就其实就付账了。他之所以会上当,可能是因为在群里或者在别的场景里面,骗子用社会工程学跟他讲了让他信的这些话,导致受害者中招。

当然,就算用户没有绑卡,骗子用别的方式也会想方设法把钱骗走,包括让你去线下ATM转账当。但是我们还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做数据模型,例如一个人跟你从来没打过交道,突然间让你转钱;或是收钱的这一方过去收了好多钱,以及他这个号是新的(也没有信用记录),这样的话我们对这些行为就要特别拎出来的。系统自动判断出来这个是可疑的,我们就暂时禁止,或者是钱能转但是不到他帐上,保持一天或者几天的申诉期,用这种灰度的手段去保护。这样的话我相信可以把绝大多数的一些有问题的号是可以抓出来的。

所以你深入看下去,这些从技术角度都可以解决。

记者:腾讯最近推出了一个协助家长了解和引导孩子上网游戏行为的成长监护平台,您如何看待这个平台的有效性,您会使用这个平台去了解和管理您孩子的网游行为吗?

马化腾:我是从亲身体验来判断产品。之前团队跟我过这个提案,比如家长通过平台设置,让孩子周末才能玩一下游戏、周一到周五上学期间不能玩。看设计师写的是周六周日可以玩,我说不对,我们一般是周五晚就可以玩了,但是周日晚不能玩。所以这背后有很多细节在考虑,这些细节,你只有自己亲历过才能知道。

我跟孩子也是用这种方式,我们约好,我们不是一刀切不给。游戏确实也有它的好处,但是不能过度、沉迷,时间要管理好。消费我可能是限一个额度,你自己看着办,你花完了以后后面就没有了等等,有一个预算的概念。我觉得能提供这么个工具,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来管理,是非常好的。

当然很多人提出说,孩子换一个小号你也不知道,那怎么办?的确,如果孩子换一个小号,家长短时间内是不知道的;但如果他用家长的卡来消费的话,肯定还是可以知道的,从你的卡上划走的钱最后落在哪个号当然是可以知道的。所以家长还是能够获得主动通知的。

我们更多地希望不是把责任推给哪一方,而是我们提供一个机制,让大家能够一起来互动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家长不去管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负面案例,你可以看到越沉迷的孩子,往往是家长很少跟他沟通,反而他就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面寻求满足了,反而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所以说我觉得这个还刚刚起步,我们还希望大家都适用,我也会作为产品经理来做试用,我们也会有一个访谈小组,家长都会加入到我们这个小组里面来做。当然这里面还要再继续保护孩子的用户隐私的角度,因为孩子说你凭什么把我的资料给我爸了什么的,这方面也是一个法律上我们这个度的界限,监护人的权利到什么程度,这个也是可以探讨的。 

但是我们是提供一个工具,这个工具上我们都可以按照不同的逻辑来实施。

记者:从各方面的统计数据报告上来看,腾讯已经是中国第一大的网络安全厂商了,过去网络安全被定义为腾讯的国防军,现在腾讯的网络安全业务的实力这么强、能力这么强,会不会有新的想法和定位?

马化腾:对,网络安全我们是 6 年前 3Q 大战开始重视,现在变成歪打正着,发现网络安全真的太重要了。所以已经不是为原来仅仅为 QQ 保驾护航了,已经是为整个产业(也包括整个生态)保驾护航。

当然经过 6 年前的风波之后,我们会把这个思维,国防力量我们也加了很大的力度去建立几大安全实验室,业界的这些非常有名的这种安全领域的专家,我们都不惜代价把他们请过来,构建我们这方面的力量。包括在国际上的这种安全攻防战,我们都拿了大奖,这个团队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正是有这个基础之后,我们想到对未来不管是云还是生态,包括我们自身的数据安全,甚至包括我们合作伙伴的这个安全,我们都觉得是一体的了。我刚才讲到别人被攻破了,他的用户密码其实跟我很多是一样的,我也一样受影响。所以说也是很担心的,我们还是希望行业不要把安全当做盈利或者说威慑,或者是成为一个要挟的一种武器,我觉得这个是应该更长远的,应该用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 

记者:在您看来个人信息的泄漏,现在目前的现实情况您有一个怎样的判断,我们发现有很多的个人信息的买卖,是在微信、QQ这样的平台打包进行的,我们腾讯做了哪些工作?

马化腾:我们观察到确实有不少的QQ群、微信里面有看到很多被利用来交易这些信息和交换信息。所以说我们也在公安和工信部的支持下,近期做了一个比较大的行动,一般一直在打,但是因为它确实比较隐讳,因为他讲的东西完全是用代号、术语来替换的,他不会直接讲这个,你用关键词是找不出来的,所以你还是从别的途径才能摸出来这个是有问题的。

所以这方面是相当难的,因为都是隐蔽着来做的。你以为他是正常的,所以这方面还是要刚才讲的,第一个是这个大数据的模型,要针对这些个案来找规律,然后再来训练这个模型,然后要让它越来越精准,能够逮得住这些人,能够做这些事情。 

第二个可能还是脱离不了最土、最笨的方法,我们叫做放蛇,就是假设你要买这个信息,你走一趟,基本就可以摸出一串来。我们过去打击涉赌,包括在棋牌游戏里面涉赌,我们也是这样提出要求,我跟团队说你自己去买一些币或者说信息,看能不能买着,如果你怎么都买不着那就比较安全了,如果很容易买到,那你就顺藤摸瓜看看这个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个模型我们后台没有撞中,我们后台没有检测出来,你一天试1000次,你每天都做,很快就会完善起来的。我觉得这个有的时候工作就是要用笨方法、土方法,反而很有效的,所以我觉得关键还是要去做。 

当然涉及去打击犯罪,去落地抓人,这个时候还涉及到确实警方和公安要重视这方面,所以刚才我们建议呼吁说再加大打击,这个不是说搞一个运动。因为你做完运动之后他们下面又冒出来了,他知道你也不会抓,这样是不行的。所以还要让社会形成一些案例,就是比如说一个诊所或者医院或者是学校把你们的数据偷出来,你会面临什么样的惩罚,是吧?这些个案要出来。

也包括有一些人,泄密不是人,他是服务器安全漏洞没有及时打补丁,最后让黑客入侵了,直接把数据偷出来了。那这些也需要你整个基础网络的安全设施要加固,你才有办法去杜绝这个问题。所以说这里面还是蛮复杂的,但是都要一个个去解决,我相信总能解决的,只要你天天去想、去试。

而且敌人率先用什么大数据、云计算甚至人工智能,所以你要防他的话也一定要用这个武器武装起来,否则的话根本顶不住的。

记者: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想问您,您刚才说了移动支付实名制,可能是对个人信息泄漏比较有效的一个保护手段。我想问您在这个互联网(特别是大数据时代),您认为隐私权是否应该进一步开放,不存在绝对的隐私、可管控的隐私,风险可以承受,这样的观点您能接受吗?就是隐私权是不是应该进一步开放。因为您刚才说到移动支付实名制,包括长期的信用评价,可能很多信息是掌握在我们腾讯或者其他一些平台手中的。您觉得这个可管控的隐私风险是不是可以承受,这种观念您接受吗?

马化腾:首先讲一下那个实名制,刚才讲了虽然运营商、银行很多实名制,但是发现其实对于有经验的黑产来说,也拦不住他,现在很多网上倒卖直接买你的身份证,甚至我们看到他到乡下给村里说谁用你的身份证借用一下,我就买一个号,实名的,是你来买,我就送你一个礼物,好多人就愿意了,他说无所谓,借用一下嘛,给点儿小恩惠他就愿意出卖自己的资格,帮黑产去做实名了。

你从数据还看不出有问题,以为是真实的,当然你后端可以看到,怎么这批人怎么同一时间注册,怎么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你也可以抓,但是你发现人家是有对策的,不是说你那么简单实名,所以还要继续打,还要再看人家黑产怎么出招,你再怎么出招。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达到,跟黑产对抗到极限的时候,带来的弊端就是对抗者有可能会拿了很多隐私的数据,然后这个数据万一你自己保管不善被别人滥用或者哪个员工把它偷出去了,反而产生更大的次生灾害。我们会观察到真的还有这个问题,还挺麻烦。

所以说这时候我其实是建议他的这种大数据的个人隐私,不应该收集那么全,应该只收集必要的甚至是脱敏的。你只要能够做到单向验证就不要全量去存或者说双向都能存,纯单向,就只能从那里看过去,它回不来,或者说数据分散一点,一块块切开,让它不要出什么问题一锅端拿走。这样的话才能真正保证安全了。就是你做黑产对抗要拿这些数据去做,也希望能够建立这样的一个基础。

但是现在你看到很多企业就是保存得很乱的,包括密码都是明文保存的,我们QQ微信的密码从来都不是这样保存,从我们创业公司第一天我们QQ密码就是单向的(只有用户自己能知道),就是我都不知道,所有员工你拿这个原始数据都看不到明文,只有你输了验证是对还是不对,这是单向的,但是很多企业都没有这个意识。

所以从这一点你可以看到有一些企业还是缺乏很多的基础性的工作。

|关于跨区域发展

记者:想问下关于微信在台湾发展的问题,因为进入台湾的时间比较晚了,使用人数会比不过 Line,我们是不是会针对台湾使用者有推出新的功能或者不同的推广方式。就是腾讯对于台湾市场整个想法是怎么样的?

马化腾:对,我们当时晚了一点,所以当时 Line 占据,现在应该还是 line 为主吧,但是微信也在发展过程当中。当然东南亚市场我们也在推,像音乐、短视频这方面一些别的应用也在推,当然跟 Wechat 也是有一个联动,这方面我们可能还要再努力一把,因为确实是高度竞争的市场。我也说了社交产品(特别是社交通信产品)一旦占据以后它的黏性是很强的,不太容易转变的。但是我们希望我们的一些新的创意(包括刚才讲的O2O、移动支付等等)这些新的东西能够和竞争对手有区别,拉出一个新的发展的路。

记者: 腾讯之前是带着微信的红包进入香港,并且希望开展支付业务。但是进来一年多似乎并没有看到一个大规模的推广,反而看到在过去的一年多里面,包括本土的港铁公司、汇丰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电子支付业务。而且阿里巴巴在今年的春节期间也把天猫开到香港来。您觉得香港市场对于腾讯来说,是不是一块儿比较难啃的骨头,腾讯未来会如何面对这些挑战?而且包括红包这方面的话,港币和人民币的红包到现在都没有实行打通,国内的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会不会对腾讯的中港两地的支付业务(尤其是在香港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马化腾: 因为在香港我们刚拿到了第三方支付的牌照然后才能做,之前等于是试运行了。

其实一个很大的问题,境内我们绑卡都是用借记卡,绑定的信用卡是不能发红包的,现在境内就是这样的。但是在香港是借记卡很少,基本上都是信用卡。所以信用卡里面如果又变成发红包或者其他的这种充话费等等,会有类现金的套现的潜在风险,因此会比较谨慎。

所以香港其实还是额外给了一个额度,就是说哪怕是信用卡也有大概,我记得好像是1000块钱这样的额度,能够让他用起来,所以这是一个不同点。

第二个问题是说,它的这个应用场景不够,如果纯港币的应用场景,我们试了一下,线下好像都没有应用场景可以落地,这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不像境内我们有大量的商户可以推广。 

所以反而我们现在推,内地游客到香港消费,扫码反而可能还量大一点,就不是港币的了,还是人民币,它只是折算。包括我前不久在香港海洋公园也试了一下,买了两个爆米花我用微信支付,一扫速度很快,体验也非常好。那您看到说他是港币变成人民币扣款了,这个体验还是非常好的。

所以现在还是缺乏场景,所以我们今年开始也会努力拓展线下的很多场景,当然之前有一些竞争了,我们很多商户是被签了独家的,所以可能有些独家或者排他过了期之后我们会努力进场,有的时候不是我们不努力,是晚了以后被签了独家了,我们进不了,所以你也知道我是指什么意思。

所以这个竞争其实是比想象中激烈,我们原来对境外也没有用太多的力量去推,比如说我们的商务拓展人员并不多,我们是很少这类的人员的,我们是希望产品先行或者是借助第三方的力量能够推动。我们还是希望不是用人海战术、地推等等这种方式,我们希望用产品优先的这种打法来去推动。

我觉得我们也希望在未来有一些,包括跟政府也做一些沟通,希望说有一些金融创新,比如说你孩子在国外读书,怎么样能够把一笔钱汇出去,用很方便的方式,又是合法合规,符合现在的这种条件。但是用于这种,当然还是在公民比如说这种个人换汇的额度之内,只是把这个流程做得很简便,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这方面还是在探讨,特别是跟传统银行,因为你可能到境外跟银行的连接还是要依赖于中国这些已有的大的传统银行,看能不能展开新的合作,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未来探讨,所以我们跟香港的本地的银行也希望是能够仔细地探讨。

因为香港那边有时候没有见到内地移动支付这么火。所以刚才讲到要多看、多沟通。有的时候我都觉得好落后,我用香港的网银,十几年都没变,我作为产品经理可以随便指出他几十个不好用的地方。但是又无奈,就是你也改不动,也没有办法去驱动。所以我们希望是多一点合作之后,把产品体验打磨得更好。

|关于数字化经济

记者: 腾讯是第一个提出泛娱乐概念的公司,5年来我们也看到腾讯已经完成了游戏、动漫、文化、影视等内容布局。相比国外发达的文化产业和众多公认的超级IP,您觉得我们做强自己、掌握全球文化主导权的关键是什么,我们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中国参与国际数字文化产业的竞争,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马化腾:为什么我们觉得数字文化产业,靠这几年的发展,就敢说挑战全球人家几十年、上百年发展的文化产业。有一个区别就在于,国外固然对IP的开发是很专业,他可以说“一鸡多吃”,把一个动漫或者文学产品包装成电影、影视、舞台剧、主题公园、线下产品,甚至可以再授权,还可以开发成游戏。这方面是很强的。

但我觉得中国现在做泛娱乐的概念一切一起步都是基于互联网的,这个和基于离线方式,传统无网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网的做法是我们的优势。而且我们已经实战经验这么多年,我觉得这方面我们是有机会说的。比如说我们也会看到国外的一些IP很好,他也不知道怎么开发,我说我们合作,我用你的IP,我们来主导怎么做。

所以你现在看到过去其实很多,哪怕就算是游戏产业,国外很多老牌的游戏公司,他都不太知道怎么做网络游戏,也不知道怎么做服务,什么被盗号了、黑客处理是根本没有概念的,他是做单机的,就是这种传统的方式。

但是他很多IP是可以做的,甚至手游他都不知道怎么开发,他都觉得美国手游没那么发达,不像中国这边能够做得很好。

所以这些我觉得很多产业是可以拿到中国,其实是可以重新让它焕发生机或者是国内和国外一起合作,用好它。

我觉得它确实也没有这个场景,所以他很难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在中国这方面我们领先了,反而有这个意识。在这块儿,其实是我看倒是一个很大的机会,也是一个很大的战略制高点。 

记者:腾讯去年79亿收购了一个手游的公司,中资目前也是比较频繁地出海收购,但在收购文化产业的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是可能和收购其他的产业不同,要面临文化壁垒方面的一个考量,把资产买回来和把IP收回来这样的路径,它又怎么样地协同,或者说怎么样的路径可以让大文化产业更好的发展?

马化腾:这个问题问得挺深的,这个是非常好的问题,我们其实也在思考。

的确中国刚才提到了很多,我们有很多实战的经验,也掌握了一些在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一些打法,国内市场看到这些玩家都往外走了,资本也蛮雄厚的,也开始可以做很多的并购。

相对媒体来说,文化产业的敏感度没那么高。当然也有一些人说,比如说看到很多企业出去收购很多院线或者好莱坞的,可能国外的一些人也会呼吁说,我们会不会都被中国买光了,就像当年日本去买美国很多的这种资产一样,会有很多的论调出来。

但是我觉得相对来说还好,这块还是刚刚起步,而且很多还是可以合作的,很多 IP 可能也不卖,但是他可以跟你合作。而且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合作方式,可能说中国是出一部分的资源,他那边出很多很好的资源。特别是涉及到影视方面,制片人、导演这方面,这个就更复杂了、更难了,我们更多还是要合作或者投资一些好的团队和人才,就是他来主导了。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开发你适合西方口味的电影和影视,那可能就要合作来做,可能拿中国市场来跟他交换还是资本入股,就是有很多灵活的方式。

我觉得这个过程当中还是缺乏人才,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锻炼出擅长国际文化运作的(包括交易)人才和经验出来。可能从国家层面来说也要鼓励和支持,同时也避免他过分地标签化和政治化,这方面还是一个产业、行业的问题。 

海外记者:你提出中国的数字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我想知道您对新的网络安全法的看法。因为这个法律之内有一些限制,比如说网上游戏或者说网上视频的一些内容的规则。您认为这样子的限制会不会导致中国的数字文化产品内容的竞争力下滑?           

马化腾: 不会啊。这个并没有限制企业发展,反而能够保证这个产业能够更正规地发展,这个法规还是鼓励正规企业做大做强的。

|关于微信与小程序

记者:您以前就说过微信不会分拆,刚才您也提到金融不会打包到一个公司当中。但是我们看到在内容领域,腾讯是有不同的思路的,比如说在阅读领域我们有阅文集团,音乐领域有音乐娱乐集团,这都是两个超级独角兽了,是准IPO公司。现在也有一些声音希望腾讯将一些游戏工作室拆出来,因为它无论是收入和前景都要好于 A 股上的一些游戏上市公司。这是不是意味着腾讯在内容领域的切入方式上会有一些不同的思路?

马化腾:至于你刚才提到的内容是不是有这种分拆的趋势,看到音乐、文学都是用别的实体的方式来做的。这个有它的历史因素,因为他从文学,比如说我们跟盛大文学合并,他天然原来的股东自然在里面,但是我们也是增持,后来也控股了。包括我们的音乐也是跟酷狗、酷我合并之后,我们也是控股。所以我们也是保持一个比较强的管理方式,但是少数的利益是外部的股东与其他管理团队,原有的管理团队会在里面。 

所以说这个方面我们其实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角度去看待,我们是希望他有他的这种创业者的能力,但是又在这个整个大的内容生态里面是符合一种我们这样的整体的战略规划去发展的。

至于游戏会不会是有一些这种情况,我们其实在外部投资了很多游戏公司,也会。但是我们内部其实也有很多工作室,其实也在用类似的方式管理,我们叫做激励机制的计划,其实都没有完全分拆独立,但是他的奖励机制其实是已经比较接近这种独立工作室或者是体外的这样的奖惩机制,否则你留不住这些人才的。 

其实对这些游戏的基层或者中层的开发者来说,你上面的股权到底是给一个创业公司初期的那两三个人的老板还是在腾讯里面其实区别不大,关键是在他做出成绩,业绩好,他的回报是不是能够对应得上,我觉得这个是一致的。因为你到外面,基层的开发人员也一样会有这个问题。 

所以在这方面HR的激励体系的设计是很重要的,我们过去在这个产业摸爬滚打了很多,我们看到很多企业是很激进的,我是五五甚至是二八等等,最后发现也是不行的,就是你没有一个很严谨的管理,只是靠给股份、给钱其实也走不长。我们其实是折中结合,既要坚固激励,又要有一个体系的建设。包括他的干部怎么轮,然后我们怎样做才好,这些我们都做了很多工作。

目前看来我们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也要不断地演变。

记者:关于刚才提到的二维码。在昨天国内的一家公司叫银河联动,向香港高等法院控告腾讯侵犯了二维码的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而且对方是批评腾讯说,腾讯把他们公司的六项知识产权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给取消了,而且批评腾讯说是不太客气,一上来就打架。想请问一下您个人对于对方的指控和这些批评,会是怎样回应?

马化腾:二维码这块儿,我也是刚刚留意到,但是好像我们的法务、律师团队都在看这个事情,我个人认为像我们做这么大体量的企业,肯定是非常关注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做这么大。我们在全球的互联网的专利的申请量也是领先的,在境内也是排第一的。我们也是非常关注知识产权,所以这方面也请放心,我们一定是非常严谨。 

记者:外界认为可能小程序的出现是腾讯想要让微信解决一切的问题,解决不用再打开其他的APP,但是小程序现在出现一段时间,你对它的期待是怎么样的,它想打造一个什么样生态系统,现在它的繁荣程度是否达到了您的预期,它的困难和瓶颈又是什么? 

马化腾:我觉得外界太误解了。其实小程序在一些应用场景是可以极大地降低用户流失率的。比如说摩拜单车的小程序,很多摩拜用户本来没有装APP,我现在就要骑自行车,要花一块钱下一个APP,他的流失率是很高的。我们试图做测试,如果他转成小程序之后,他的留存率极大地提升。所以现在来自于小程序产生的新注册用户,其实是跟APP差不多,接受程度是很好的。

所以对摩拜来说,我们不是想取代你的APP,而是说对于重度用户,我们反而希望你用小程序用一段过程当中,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场景途径,引导你去下载APP,因为你更复杂的体验可以在APP上实现,比较轻量的可以在小程序上来实现。

我觉得是我们看问题都是这样看的,就是从用户的角度。用户想怎么用我们就支持他,而不是去控制流量。

记者: 请问腾讯是否计划加快推出微信公众号的付费阅读?在互联网免费模式仍然占主流的今天,微信的付费阅读是否能够真的走得通,知识付费的春天是否真的到了?

马化腾:其实我当初在朋友圈回复朋友回答,后来被截了图传出去的。有一些误读,有些人骂说公众号怎么还收费了?这个就跟当年讲微信收费一样是谣传。

其实我们是提供一个基础设施,让内容生产者自己决定你哪一些是要免费,或者哪一些部分放在付费包里,还是说免费,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因为这也是一个内容制造者的刚需,过去他可能是靠尾部广告或者加入我们的广告联盟,但是我觉得应该还有另外一只腿,就是他愿意把高质量的内容做成付费,或者是做成俱乐部、粉丝经济。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公众号,其实用另外一种方式来经营他的会员,但是我觉得还可以直接在系统上支持,这样更到位一点。

就好像,公众号原来有打赏功能,其实也是一种付费方式,但是那种是属于丰俭由人了。为公众号运营者丰富这些管理手段,对整个产业是更加多元、更加好处,而不是一刀切的。因为我们不会代替他做决定,都是由这个内容生产者自己决定的。 

记者:微信是一款非常成功的社交软件,但是任何一个产品都有生命周期,我不知道您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进入后微信时代,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您会等对手超越您,还是您自己会破茧重生,比如说您会设想的布局去迎接这个时代,或者说腾讯内部现在有没有一个杀手锏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微信,希望您告诉我们这个答案。?

马化腾:我分析应该都是跟终端变化有关才会有比较大的机会,因为我们自己内部就有QQ跟微信的竞争。我觉得不应该是简单地说谁突然间发明了某个东西。 

当然可能会有别的产品形态,比如说你更加偏媒体性质的,可能会有另外一个角度去切入,但是完全纯通信为主的,它通常要等到一个新的终端变化才会有新的机会。可能那时候也是我们的槛,所以我也很关注不同的终端演变,包括微信本身他也要变。

因为当年QQ如果说能够早一点变,因为当时受制于我们内部组织架构,手机、PC是分在不同的BG、不同的老板管的,很难捏合做一件事情,所以也是一个教训,就是说你内部组织架构不及时改变的话,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你也没法驱动,就是明知看到往这边转你也没办法。所以这个时候也是内外都有影响,如果说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吸取前面的经验教训,该怎么改就怎么改,该做决定就不要拖泥带水,有时候碍于情面,有时候碍于组织架构,谁的位置、谁管的业务,反而是延误战机,最终害了整船人,所以老是拿过去的案例来跟大家讲,有时候希望大家作为组变革要拥抱,有时候该改就得改了,否则的话就因小失大。

|关于创业、企业责任与其他

记者:目前双创环境下,看到一些创业公司他的目标不再是成为腾讯,而是被腾讯收购,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国家一直在提振兴实业,我们走的是互联网的(偏虚拟经济一点),有没有可以跟实体结合或者说促进实体的一些思路或者方法?

马化腾:第一个问题其实很正常了,有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路径,有的可以做大上市,也有的是选择并购,我觉得这个是不同的策略考量,对资本界来讲,都是风险投资退出的一个渠道。

对创业者来说也不用太拘泥于某一个形式,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有很多是连续创业者,他创一个卖一个,最后可能又创了一个,他就一直做大了等等也有,就是不一定是拘泥于某一种情况。

这方面国外有很多的并购,我们可以看到国外会更成熟一点,他们不会太纠结。反而国内很多人是蛮纠结说我不管做得怎么样,我总得去敲一把钟,哪怕是之后再退市或者怎么样,好像是有这种情结,我觉得这个也是必经的阶段,因为我们经济高速发展也就30多年,你说再往后几十年,这种事情也是见怪不怪了,就是会更加进入常态吧,我觉得这个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过去做了很多解决方案,都是为了跟线下实体去结合。刚才讲了说服务行业的,包括制造业工业,可能未来还有农业的实体,我们现在都看到这些结合的方案。

这个还在不断地演变,所以我们希望未来微信的公众号也好,包括小程序也好,更多的是线下实体来用。小程序推出之前,我们线上不给他导流,也不希望成为一个流量风口,而是关注于线下实体怎么把它认识好、用好。而不是希望一来就冲刺,全都是线上的这些头部应用,我觉得那个不是我们的目的。

所以我们现在未来希望是更多地去扶持、帮助线下实体用好移动互联网,包括用好微信、小程序的这些中间的开发商。因为这个开发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还是要打造一个生态,让很多的合作伙伴能够在各个行业,因为产业很细分,就是真的是很复杂的,他们再去把这个解决方案再铺出去。

记者:您个人现在最关注的互联网技术是怎样的?有人置疑说在线广告的效果评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您怎么看腾讯在线广告业务的发展?

马化腾:刚才提到了很多未来前瞻性的互联网技术,我都挺有兴趣。但是有的会远、有的会近,有的是不一定自己做得出来,可能是要投资别人或者是跟人家合作,有的是应该自己研发的。我们有时候也不太了解,需要多看、多学、多结合内部的场景来去找到一些思路。

正因为互联网产业的魅力所在,你永远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一刻也不能松懈,不然就可能错失很多东西所以我可能没法回答“最”关注的是什么。

关于在线广告效果评估,腾讯从品牌广告、到现在的社交广告,从QQ空间到微信公众号尾部的广点通、还是在朋友圈里的社交广告,都是不同的形态的,那现在这些还是在摸索期,永远谈不上最满意的产品形态。

我们又看到,那些新的从门户、资讯演变出来的个性化视频流、资讯流产生的广告形态,其实也是一个新的机会,目前国内还没有太多类似案例,今年应该说各家都把它列为重点。这方面的广告效果,可能目前第三方机构还没有太多评测,关键是看实际效果。但我相信很多广告评测公司也科技很快跟进这种新型的模式,应该怎么评测,对广告主应该怎么分析。

记者:前一段时间腾讯刚刚渡过了18岁成人礼,您说对腾讯18周年来发展最大的感悟和未来的期望的核心词是责任。我们想知道腾讯18年来发展当中的哪些事情让您有了这样的思考,因为每个企业家都在谈责任的重要性,可是当责任与公司的业绩或者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有矛盾的时候,不同的人还是会有不同的选择的。如果您面对这样的难题,会如何去取舍?

马化腾:关于责任,腾讯是有很大的感悟的。其实企业发展壮大过程当中,我们也走过弯路,很多吃亏的地方,包括我本人当时就讲说,这个为什么他能做我就不能做呢?我为什么说要让着他呢?我大了又不是我的错,为什么我不能做?可能在之前会有这种比较狭隘的产品思想,然后觉得你总不能剥夺我一点尝试的机会嘛。

到最后你发现真的一个企业大到一定的程度,特别是产品已经是蛮平台化的时候,有些事情真的是别人能做你真的不能做,有些钱或者有些业务别人能赚你还不能赚,这个越来越真切感受到的。

从内部来看,比如说腾讯以前的一些订阅服务,我们后来发现很多用户是很久不用了,但是我们每个月还扣钱,你说你要不要把它清掉呢?这是一个很难决定的问题。后来我们还是决定说要清,慢慢一点点把它清掉,你才能轻装上阵。否则的话你背得越久,迟早是要还的,还的那一瞬间更麻烦。 

过去的很多风波,也是我们可能决策会有一些草率,没有足够深思熟虑。所以我们之后其实会更谨慎,而且会更关注责任的问题,包括为什么我们主动说未成年人的保护,这真的是很认真想这个问题。 

我们内部说,用多个小地震化解一个大地震,这个还是蛮符合这个地理学的,否则的话迟早会出事儿的。所以也是真实的感受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