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debug 2019-03-29
摘要: 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
我个性不爱与人争论,所以鲜少评论热点事件。尤其是蘑菇街这种在法律框架允许范围内的行为,去争论是非对错,或评价道德与否,并无实际意义,只是无谓消耗精力。
之所以撰文谈论,是因为事件本身所散发的信息和引发的讨论,串联起了一些我的过往经历和见闻,或者说,这 25 倍的稀释才更符合我对互联网创业真实的认知,还可以引申开来谈下我对职场选择的一些粗浅看法。
事件回顾:蘑菇街上市后,员工发现手里期权的价值被稀释了 25 倍。
这 25 倍是什么概念呢?是 10 万和 250 万的差别。对基层员工来说,拿到 10 万块可以考虑是否购买新款 macbook pro 犒劳自己,而 250 万则可以让你在杭州买房安家,给老婆孩子一个安定。250 万对去敲钟的大佬又意味着什么?去年 p2p 碰个雷可能都不止这个数。
注意这可不是年终奖,是互联网创业大潮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百里挑一熬到上市的机会,小概率事件,程序员加入创业公司的终极目标,就是这样的幸运也要靠 996,以无数的熬夜加班来换得。蘑菇街自 2011 年上线开始创业长跑,吸引了多少年轻人才加入,到今天迎来这样一个结局,这滋味如何不用多说。
说起来我也曾参加过蘑菇街的面试,那时候人还不多,陈琪会亲自面试,标准的创业公司范,现场谈 offer,降薪+期权,我最后没去是因为降薪太狠了。我那会面试的创业公司还蛮多的,一部分创业公司会尽量保持平薪再跟你梦想和未来,大部分都会靠高薪来挖人,降薪的确实少见。但我知道即使降薪,只要梦想谈的好,还是会有不少人愿意加入的,程序员就是这么善良朴实的群体,会真心相信你的愿景,跟你一条心奋斗,以为前面真是康庄大道,哪怕是你吃肉我喝汤。
可我认知里的互联网创业,更像是丛林,弱肉强食,充满了未知和风险,一个不测就是翻船散伙。程序员的单纯就这么不协调的镶嵌在这样一副残酷竞争画面里。回想起我最初谈 offer 的场景,那份天真和无知让现在的我既感动又尴尬。准确的说,那不能叫做谈 offer,因为我只是在聆听,听一个个的数字,听宏图规划。实际上,除了月薪多少以外,其他我都听不懂。期权直接给 5 万,听着好多,可 5 万期权价值几许?池子里有多少?现在融资哪一轮?什么时候可以行权?提前离职会回收吗?每年会增发吗?会不会有稀释风险?这些我通通没问,应该说想都没想到。就连年终奖保底几个月,每年薪水涨幅大致多少都没好意思开口,别人都跟你一脸真诚的谈梦想了,我真是一个钱字都说不出口。
正确的谈 offer 姿势是怎么样的呢?把钱和梦想分开来谈,第一部分谈梦想,公司的梦想既是创始人的也是你的,当然可以谈,还可以谈的很深情,气氛营造好了再开始谈钱,谈的越细越好,前面达成一致愿景了,不会因为你问几个钱相关的问题就脸崩了,对方要脸露不悦就说明前面都是虚情假意,可以起身离开了。
我知道即使这样说明白了,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程序员来说,要在那种氛围下,面对未来敲钟候选人的气场,要俗气的谈钱还是很难放下脸面的。我再说一个真实的见闻,如果听着像是编的,你就当它是编的。
A 和 B 创业,搞了一个招聘网站,二人一个技术,一个市场,注册了公司,都是原始股东。产品上线后流量不算多,但广告收入对两个人来说还是比较可观的,后来 A 和 B 意见出现分歧,A 一怒之下打算单干,可公司是两个人的,股份要折价收回吗?哪有那么麻烦,A 直接把公司注销了,把产品换了个皮,取个相似的名字重新上线,收入就归他一个人了,B 除了骂娘还能怎么处理呢?你可能觉得可以走法律途径,试过就知道法律也不是很能对付这一连串令人窒息的操作,而且 A 人消失了。B 虽然心有不甘,也不愿再浪费精力,只能从头再来。
再说回我自己,我加入的第一家创业公司,入职时也给了大量的期权,厚厚的一碟期权协议,全英文的,看着诚意满满。后来干的好,又给我发了厚厚的一碟。再后来呢?这两叠我还放在家里抽屉里,离职的时候没人提起,中间公司还换过名字,劳动合同都重新签过,这两叠现在只能按斤卖了。好在我对加入创业公司现金部分要求非常高。
我还听过更多的案例,有些是来自身边的朋友,就不一一例举了。你如果有耐心仔细搜索研究下,就会发现期权这东西可操作的空间实在太大了,可以变着花样玩,手里期权到底值几个钱,一是看公司业务发展,二是看创始人良心。这也是为什么我对朋友建议加入创业公司前,都简单调查下创始人的背景和风评,有黑历史的避而远之。
怎么挑创业公司呢?创业公司也分好几档,对于初创型公司,一挑人,二挑 offer。对于 D 轮以后比较稳健的创业公司,可以粗糙点,挑核心团队给钱多的。
怎么不挑市场前景呢?市场前景当然重要,不过大方向简单看看就好了。不要以为有谁的眼光可以毒辣到预测未来三五年的市场,创业也是长跑,可作用的因素太多,风向也是一年一变,最后成不成,看命的。
挑人很难,要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陌生人的性格非常难。只能靠直觉,几个小时的深入对谈是起码的,最好什么都聊,过去经历,犯过的错误,对产品的理解,未来的规划等等,能了解多少是多少。我在出国前曾有幸和大佬“你假笨”深入交流过,大佬正筹划创业,谈起自己来毫不遮掩,敢于剖析自己,几个小时聊下来就感觉很真诚靠谱,应该干不出 25 倍稀释的事。
挑 offer 的场景一般是两个选择,一个月薪高期权少,另一个则反过来。这种情况下我都选月薪高的,可以适当降低加入创业公司的风险,创业的风险不是你一个人的,老婆孩子也带着。而且我相信只要发展好,期权部分是可以靠后续的努力来补齐的。
挑人和挑 offer 都是挑,挑的前提是你有资本,这就又回归到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姿势水平的话题上来了。如果水平不够硬,不能符合对方求贤若渴的预期,那么这不是你挑公司的问题,而是你能否找到一份工作的问题,那些和钱相关的问题也就不必问了。真材实料是程序员的立身之本,灾年和丰年都能好好让你活下来。
说了这么一大堆,感觉创业全是坑。再说点正能量的事,其实我本身还是比较享受创业的,我最后一段创业经历就感觉很愉快,和几个信得过的朋友一起没日没夜忙产品,这种专注和热情让我很享受,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赚钱,不想上市敲钟这种遥远的事,也从不避讳谈钱,相反经常说起年底赚多少怎么分钱的事。只是时不我待,终因不可抗因素散伙,我不得不去异国他乡另谋生计,这也让我再次感叹创业团队的脆弱。
我以后或许还会考虑创业,但有一个前提不动摇,只和信得过的朋友一起。
其实我有个大学同学在蘑菇街好些年了,听到上市消息第一时间给他发了祝贺,而现在,我只衷心的希望他手里的期权数量,比我所预想的 25 倍还要多,不然太残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