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化”新版应用让Uber在中国成为历史

爱科技 2016-11-27

“滴滴化”新版应用让Uber在中国成为历史

合并四个月后,Uber中国完成了自己的滴滴化,而Uber在中国的征战正式成为历史。

11月27日起,原Uber司机端将正式停用。23日,许多Uber司机陆续接到这样的短信:滴滴优步大家庭欢迎您!为便于车主使用,原优步司机端已升级为“滴滴优步司机端”,滴滴、优步乘客发出的订单都可以收听,单量更多,使用更方便!原优步司机端将于11月27日停止使用,请您尽快下载“滴滴优步司机端”。

滴滴对Uber的业务调整是从本月初开始的。11月3日,Uber新版用户端以“Uber优步中国”的名字登录软件市场,支持用户下载更新。与此前的版本相比,新Uber在产品功能上向滴滴靠拢,加入微信对接、在线实时客服等。

Uber中国正在变成另外一个滴滴。全球无缝切换方便使用是Uber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新版Uber却不支持境外使用、绑定国际信用卡。同时,用户的选择也变得更少,新版产品线暂时只保留了人民优步+和优选轿车两个。

与惋惜Uber的退出相比,用户们更关心的是自己权益的保障。旧版Uber即将停用之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和银行卡盗刷,关于“如何解绑Uber与支付宝和信用卡的免密支付”成为网上热门的帖子。

除了软件上的整合外,滴滴与Uber在人员方面的整合则来得更早。今年8月滴滴Uber合并当天,为了完成整合过渡,优步中国即召开的全体员工会议(all-hands meeting)宣布,优步中国的员工在合并后,继续工作满30天可获得6个月基本月薪+6个月可归属的股票价值的合并完成现金奖励(Close Bonus),所有优步的中国员工逐步转成滴滴出行的员工。随后滴滴成立滴滴优步事业部,接管Uber中国业务。

2014年2月,Uber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彼时滴滴与快的激战正酣,次年2月,两者在情人节合并,组成滴滴出行,占领中国专车市场主导地位。而Uber凭借其三人城市团队的“开城”打法、新颖的营销手段和旷日持久的“补贴大战”,成功拉开口子,其在成都、广州、杭州和北京等地的订单量一度在Uber全球市场中排名达到前五。2016年1月,Uber CEO卡兰尼克在接受中国媒体时表示,已经在中国市场补贴了数十亿美元,但这一市场足够大,还会继续战斗。而仅仅8个月后,Uber在人们的惊愕声中突然选择将中国业务并入滴滴。今年8月1日,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宣布合并,Uber全球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

中国专车市场的战争似乎从来不会停止。Uber退出之后,滴滴并没有迎来专车市场大一统。北京上海等地的地方网约车细则陆续出台反而让滴滴面临增长困境。中国市场遇到瓶颈后,滴滴主动将视野转向国际市场。今年10月,柳青在美国加州拉古纳海滩举行的2016年WSJDLive全球科技行业大会上表示:“滴滴着眼于全球布局,国际化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不过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要远高于国内市场,滴滴采取的是联盟与合作的战略。11月,滴滴宣布与美国安飞士巴吉集团(Avis Budget Group)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为中国用户提供跨境租车服务。滴滴的全球化始于2015年,其先后投资了美国打车软件Lyft、印度的Ola、东南亚的Grab。2015年年底,滴滴、Lyft、Grab、Ola四方联合对外宣布将通过建立共享出行全球合作框架,打通产品,为中国、美国、东南亚和印度的国际旅客群体提供无缝出行服务,覆盖全球50%的人口。今年4月,滴滴与Lyft宣布完成一期产品打通,“滴滴海外”正式上线,但目前双方的合作十分有限,在美国地区滴滴用户使用Lyft打车仅支持商务车型,使用体验远不如Uber。

Uber正式告别中国市场,但并不意味着它与滴滴之间的较量也随之停止。事实上,双方在全球市场的争夺才刚刚开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