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iwenrou 2019-04-03
綦宇 上海报道
原文:LNG亚洲溢价突出 中海油建议 提升采购定价话语权 - 21财经
4月2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九届国际液化天然气大会上,诸多市场人士表示:目前全球LNG定价缺乏一个独立价格,亚洲溢价问题非常明显,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一方面,国际LNG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尚未形成全球统一的定价体系,亚洲溢价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中海油董事长杨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另一方面,部分LNG资源供应商仍采取老的方式,对合同期限、贸易目的地的要求比较严格。”
不统一的价格,带来进口成本的增加,影响了天然气在消费市场的推广。尤其在中国,和天然气竞争的主要能源是成本低廉的煤炭。
不灵活的合同,是指在长期贸易协议中,大量存在的“目的地条款”和“照付不议”的规定,前者规定了LNG买家必须自行消纳不得转售,后者忽视了买家的需求弹性,无论需求多寡均不得调整。
因此,在主要以买家投资液化项目建设的当下,不灵活的合同阻碍了LNG消费国对于优质液化项目的投资积极性,对未来全球市场供给造成不利影响。
杨华建议,面对这样的挑战,要进一步推动LNG商务合作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共同探索商务合作模式创新方案,提高商务合同条款的灵活性,以进一步加强LNG市场流动性,顺应LNG大宗商品化趋势。
原油强关联开始松动
在全球范围内,LNG期货价格以现货价格为基准,目前形成了通行的三个天然气价格体系。
首先,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体系,以在欧洲范围内的数个天然气现货交易中心的价格为基准,制定了欧洲价格;美国方面,纽约商品交易所以美国天然气流通中心Hengry Hub港的价格为基准,制定出了美国价格。
相比之下,亚洲天然气市场长期以来所采用的LNG交易价格较为特殊,买卖双方更多以原油价格作为参考,制定出长期贸易协定和现货交易的价格。有时也会以全球标普普氏的JKM价格作为参考,进行现货贸易。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绝大部分中国国有石油企业在和上游资源方签署长期LNG贸易合约时,都会采用和原油价格挂钩的定价方式,但是随着全球LNG供给的增加,LNG现货价格的变动已经和原油的强关联开始松动。
“这种情况导致我们支付给卖家的价格,要比现货市场的价格高不少。”一位油气人士告诉记者,“长期协议带来的价格压力全在石油企业身上,目的地条款、照付不议的规则让企业无法灵活调整进口量。这也降低了企业对LNG接收站的投资意愿,对市场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不过,随着LNG贸易的不断增加,这一价格体系已经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全球标普普氏分析师Jeff Moore告诉记者,依据普氏的观察,目前亚洲价格和原油价格挂钩的相关度已经从以往的10%左右跌至8%,LNG价格的走势和原油价格已经出现了背离。
随着未来澳大利亚、美国的LNG液化生产线不断投产,市场的供给量将会进一步增多,尤其美方提供的供应合同将不再包括“目的地条款”等限制条款,Jeff Moore认为,这将对整个市场带来改变。
“买家将会有更多的选择权利。”他说,“LNG行业的参与者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到一个以天然气本身为基准的定价模式。”
新商业模式的中国尝试
为了改善目前的价格和合约体系,中国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尝试。
杨华告诉本报记者,亚洲买家应进一步加强合作,通过建立沟通与协调机制,发挥世界LNG最大进口区域的地缘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天然气市场价格指数。
“为了顺应发展趋势,亚洲各国通过市场化改革等机制实现天然气市场的公开透明化,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强联系和合作。”杨华说,“优化LNG在亚洲地区的资源配置,提升LNG采购定价话语权,力争尽快形成亚洲地区天然气价格指数。”
而市场化改革在中国的落地,就是上海、重庆两个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设。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付少华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制定LNG价格所遵循的基准,是国内接收站的价格。
“因为中海油拥有最多的国内LNG接收站,所以一般情况下会以中海油的接收站价格为准,这一价格每周都会调整,还会随着市场供求关系出现波动。”他说,“首先,我们希望能逐步推动这一价格在国内得到普遍的接受和认可,这样的价格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被接受。”
同时,去年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与中海油合作,推出了接收站窗口期开放的相关产品,下游企业可以自行组合购买接收站的窗口期产品,并且45天内可以在中海油全国范围内的接收站选择如何接卸。
供应方面,杨华告诉记者,中海油目前正在与LNG出口国在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合作,通过参股上游、产量分成等方式进口天然气资源,保证进口气源的长期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