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FS缓存机制

hanhan 2018-10-28

HDFS缓存机制

前言

缓存,英文单词译为Cache,缓存可以帮助我们干很多事,当然最直接的体会就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数据请求和操作.同样在HDFS中,也存在着一套完整的缓存机制,但可能使用了解此机制的人并不多,因为这个配置项平时大家比较少用而且HDFS中默认是关闭此功能的.至于是哪个配置项呢,在后面的描述中将会给出详细的分析.

HDFS缓存疑问点

为什么在这里会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呢,因为本人在了解完HDFS的Cache整体机理之后,确实感觉到其中的逻辑有点绕,直接分析不见得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先采取提问的形式来做一个引导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列举如下几个问题,在这里缓存的对象block数据块,需要缓存的目标block叫做CacheBlock,block块从缓存状态需要转变为非缓存状态的block块称之为UnCacheBlock.

  • 如何在物理层面缓存目标block块?
  • 缓存块的生命周期状态有哪几种?
  • 哪些情况会触发CacheBlock, UnCacheBlock操作?
  • CacheBlock,UnCacheBlock缓存块如何确定?
  • 系统所持有的CacheBlock列表如何更新?
  • CacheBlock如何被使用?

现在依次从上到下依次揭开谜底,最后你一定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HDFS物理层面缓存Block

物理层面缓存Block,这个名词听上去意思怪怪的.在HDFS源码中的解释如下:

Manages caching for an FsDatasetImpl by using the mmap(2) and mlock(2) system calls to lock blocks into memory.

大意为利用mmap,mlock系统调用将block锁入内存.没接触过底层操作系统知识的人可能不是很清楚mmap,mlock调用是怎么一回事,在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这里以mmap为例,他其实是一个内存映射调用,百度百科中关于mmap的解释如下:

mmap将一个文件或者其它对象映射进内存。文件被映射到多个页上,如果文件的大小不是所有页的大小之和,最后一个页不被使用的空间将会清零。mmap在用户空间映射调用系统中作用很大。

我们主要关注前半部分的解释,将文件或其他对象映射进行内存,这句话直接在代码中得到了体现.

HDFS缓存机制

在上面的代码中,blockChannel对象(本质对象是FileChannel)就被映射到内存上了.OK,当然这是最底层执行的操作了,在HDFS中的上层调用是如何的呢,这才是我们所要真正关心的.

缓存块的生命周期状态

缓存块的生命周期不仅仅只有Cached(已缓存)和(UnCached)(已解除缓存)2种.在FSDatasetCache类中,有了明确的定义:

HDFS缓存机制

这个状态信息被保存在了实际存储的Value中

HDFS缓存机制

实际存储的Value与Block块就构成了Cache中非常常见的key-value的结构

HDFS缓存机制

可能有人会疑问为什么这里不直接用64位的blockId直接当key,而是用ExtendedBlockId,答案是因为要考虑到Block Pool的存在,现在的HDFS是支持多namespace命名空间的.ExtendedBlockId, Value键值对的存储与清除发生在cacheBlock和unCacheBlock方法.

HDFS缓存机制

然后放入CachingTask中异步执行.同理unCacheBlock方法也放在了异步线程中执行.

HDFS缓存机制

CacheBlock,UnCacheBlock场景触发

按照上面的问题顺序,第三个问题就是哪种情况会触发缓存块的行为呢.同样我们要将此情形分为2类,一个是cacheBlock,另外一个就是unCacheBlock.

CacheBlock动作

在ide中通过open call的方式可以追踪出他的上层方法调用,如图

HDFS缓存机制

最下层的方法已经表明了此方法最终是来自于NameNode心跳处理的回复命令.挑出其中一个方法进行查阅

HDFS缓存机制

UnCacheBlock动作

解除缓存block的动作是否也是来自于NameNode的反馈命令呢,答案其实并不仅限如此.同样给出调用关系图

HDFS缓存机制

可以看到,这里汇总成3类调用情况:

  • 当block块被执行append写操作
  • 当block被处理为invalidate的时候
  • 上层NameNode发送unCache反馈命令

其中最后一种跟上小节提到的情况一样,是从NameNode中收到的反馈命令所致.前面2类情况导致unCache动作的理由很好理解.

  • 因为block块被继续执行了写动作,数据必然发生改变,原有的cache缓存块就要重新被更新.
  • 当block被处理为invalidate无效块的时候,接着会被NameNode从系统中清除,cache缓存块自然而言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CacheBlock,UnCacheBlock缓存块的确定

目标缓存块的确定问题本质上归结为就是上面NameNode中cacheBlock,unCacheBlock回复命令中的blockId组的缘来,就是下述代码中的block pool Id和blockIds.

dn.getFSDataset().cache(blockIdCmd.getBlockPoolId(), blockIdCmd.getBlockIds());

blockIdCmd是NameNode心跳处理的回复命令,所以必然存在回复处理的过程,从而构造出了blockIdCmd的回复指令.这里直接定位到DatanodeManager#handleHeartbeat命令处理方法中

HDFS缓存机制

从这里可以看出,cacheBlock和unCacheBlock来源于nodeInfo中的pendingCache和pendingUncache,实质获取的变量如下:

HDFS缓存机制

好像离目标越来越近了,只要能找到CachedBlockList的直接操作方,就能明白缓存block以及解除缓存block是如何确定的.通过进一步的上层调用,最后发现真正的操作主类CacheReplicationMonitor,这个类的用途如下:

Scans the namesystem, scheduling blocks to be cached as appropriate.

在这里,我做些补充解释,CacheReplicationMonitor自身持有一个系统中的标准缓存块列表,然后通过自身内部的缓存原则,进行cacheBlock的添加和移除,然后对应更新到之前提到过的pendingCache和pendingUncache列表中,随后这些pending信息就会被NameNode拿来放入回复命令中.这里就会有2个疑惑点:

  • CacheReplicationMonitor内部维护的系统标准缓存块哪里来
  • CacheReplicationMonitor内部缓存原则,策略是什么,什么情况下block应该被Cache,什么情况下又可以取消Cache

第一个问题会在下面的小节中提到,这里集中看第二条.答案在rescanCachedBlockMap的方法中.鉴于此方法代码处理逻辑比较复杂,我们直接看方法注释中的解释:

Scan through the cached block map.

Any blocks which are under-replicated should be assigned new Datanodes.

Blocks that are over-replicated should be removed from Datanodes.

这里给出了2个基本原则:

  • 任何少于标准副本块个数的副本应该缓存到新的节点上
  • 过副本数的缓存block应该从节点上进行移除

其实仔细一想,这个策略还是很巧妙的,尽量多缓存一些副本数不够的副本(缓存相当于充当了1块副本),移除掉副本数过多的多余缓存.

系统持有的CacheBlock列表如何更新

在上节中提到过CacheReplicationMonitor对象持有的系统CacheBlock列表如何被更新的问题,这个列表是用来发送pendingCache,pengdUncache信息的基础.因为是系统所全局持有的,会存在反馈上报的过程.同样存在于心跳处理代码的附近.

HDFS缓存机制

继续调用到下面这行操作

HDFS缓存机制

最后又重新调用到了FSDatasetCache中的getCacheBlocks方法.到这里你应该可以发现,这里形成了一个闭环操作.最后的缓存操作执行者同样也是缓存块情况的反馈者.CacheReplicationMonitor属于CacheManager对象的内部变量,会从中拿到cacheBlock块的最新信息.

CacheBlock的使用

这时候重新回头看CacheBlock缓存块的使用问题就显得很简单了,cacheBlock在shortCirCuit读操作中的请求文件描述符的时候用到.

HDFS缓存机制

最后,给出整个调用流程,你可以明显看到中间的一个闭环

HDFS缓存机制

HDFS缓存控制配置

说了这么多关于HDFS缓存的原理和内容后,一定要补充介绍管控此功能的配置项,如下,附上解释:

HDFS缓存机制

看完这个配置,估计你的第一反应也是这个配置项的名称与实际所使用的功能情况不太一致,有点歧义的感觉,可能叫dfs.datanode.max.cache.memory比较好理解一些.这个配置项控制的是下面这个变量:

首先是在FSDatasetCache构造函数中拿到此属性值

this.maxBytes = dataset.datanode.getDnConf().getMaxLockedMemory();

然后在usedBytes对象的使用上做限制

HDFS缓存机制

这个配置默认关闭的,大家可以通过改变此配置的值来开启此功能,对于HDFS读性能将会带来不小的提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mmap

相关推荐

硅步至千里 / 0评论 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