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wan0 2019-06-21
MacBook 兼具命令行的高效与图形界面的酷炫,实在是程序员必备利器。本文主要介绍我在两年的使用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最佳实践,供大家参考、借鉴。
Mac OS可以被分成操作系统的两个系列:
一个是老旧且已不被支持的“Classic”Mac OS(系统搭载在1984年销售的首部Mac与其后代上,终极版本是Mac OS 9)。采用Mach作为內核,在Mac OS 7.6.1以前用“System vX.X”来称呼。
新的OS X结合BSD Unix、OpenStep和Mac OS 9的元素。它的最底层建基于Unix基础,其代码被称为Darwin,实行的是部分开放源代码。
关于为什么Mac系统没有采用Linux内核,而是采用了BSD还有个小故事,感兴趣的大家可以看Mac OS X 背后的故事(二)——Linus Torvalds的短视这篇文章。
尽管 Mac 的文件系统目录和 Linux 差不多,但还是有些差距,可参考下面的表格:
The missing package manager for macOS
brew
相当于Ubuntu
下的apt-get
,CentOS
中的yum
。非常方便实用,一条命令即可安装:
ruby -e "$(curl -fsS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Homebrew/install/master/install)"
Atom 新时代的文本编辑器,功能和 Sublime 差不多,但是免费开源,快捷键也类似,可以无缝迁移。两个非常实用的快捷键:
Multiple Selection Control+Command+G
(在 Linux/Windows 下,是Alt+F3
)
选中多行 Shift+Command+L
Mac自带的终端不是很强,程序员们需要一个强劲的终端来工作,于是有了 iTerm2,这个终端可以很方便的用快捷键来达到分屏(CMD+D)、开多个Tab(CMD+T)、在多个Tab之间进行切换(CMD+数字),其中有一点不好的是不能按字移动,如果我们在终端上键入"OPTION+向左键",会输入一个特殊字符,我们需要自定义两个Action为Send Escape Sequence的快捷键,效果如下图:
我这里把向前按字移动设为了"OPTION+CMD+向左键",向后按字移动设为了"OPTION+CMD+向右键"
当然,说到了 iTerm2,不得不提到终端复用软件 tmux,tmux 默认配置文件在 Mac 上很别扭,你可以参考我这里的配置文件,这样 tmux 就可以像 vim 一样实现各种分屏的效果了。如果你还不知道 tmux 为何物,强烈推荐你看这个13分钟的视频,绝对物超所值,感谢 happypeter 的分享。
终端中输入命令时,移动光标有两种方式,一个是 emacs,一个 vi,可以通过 set 命令来设置,默认的是 emacs 模式,也可以通过set -o emacs
来显式设置,有如下快捷键:
ctrl + a
Move cursor to beginning of line
ctrl + e
Move cursor to end of line
meta + b
Move cursor back one word
meta + f
Move cursor forward one word
ctrl + w
Cut the last word
ctrl + u
Cut everything before the cursor
ctrl + k
Cut everything after the cursor
ctrl + y
Paste the last thing to be cut
ctrl + _
Undo
如果想使用 vi 模式,可以使用如下命令set -o vi
开启。
开启vi 模式后,默认是 insert 模式,按下esc
键进入命令模式。
h
Move cursor left
l
Move cursor right
A
Move cursor to end of line and put in insert mode
0
(zero) Move cursor to beginning of line (doesn't put in insert mode)
i
Put into insert mode at current position
A
Put into insert mode after current position
dd
Delete line (saved for pasting)
D
Delete text after current cursor position (saved for pasting)
p
Paste text that was deleted
j
Move up through history commands
k
Move down through history commands
u
Undo
参考:
其他一些有用的快捷键:
Ctrl + r
搜索历史命令
!!
执行上条命令
Ctrl+X Ctrl+E
调用默认编辑器去编辑一个特别长的命令
Linux 一般通过~/.bashrc
进行环境变量的配置,但是在 Mac 下配置后,发现根本没有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个比较基础的问题,shell有两种:登录式shell与非登录式shell,直观理解,登录(login)式shell就是在你打开shell要求你输入用户名与密码的shell,我们在使用桌面Linux时一般只在登录时接触到这种shell,等我们进入系统后,再打开的Terminal就是非登录式shell了。这两种 shell 读取配置的文件是不同的:
登录式Shell启动时会去读取~/.profile
文件(Redhat、Mac上为 ~/.bash_profile
)
非登录式Shell会去读取~/.bashrc
文件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 Linux 系统上只需要修改 ~/.bashrc
后即可生效的原因。但在 Mac 上有些不同,开机后再通过 Terminal.app(或iTerm.app) 打开终端时,这时的 shell 是登录式shell,因为Terminal.app(或iTerm.app)这个应用程序是通过/usr/bin/login
这个命令打开终端的,所以不会去source ~/.bashrc
了。
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在~/.bash_profile加上下面一句代码就ok了
[ -r ~/.bashrc ] && source ~/.bashrc
Mac下ls
命令默认是没有颜色的,不是很直观,可以自己设置一个alias,参考链接
export LSCOLORS=gxBxhxDxfxhxhxhxhxcxcx alias ls='ls -FG' alias ll='ls -l'
查看桌面F11
HOME Command + <-
END Command + ->
锁屏 Shift + Control + 电源键
(Windows 下为Win+L
)
强制关闭程序 Command + Option + esc
(Windows 下为Ctrl+Alt+Delete
)
Finder是Mac上的文件浏览器,其中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时,没有“剪贴(cut)”功能,当我们选中一个文件后,菜单中的“Edit”->“Cut”是灰色的,也就是无法使用,这是因为Finder中的“Cut”只适用于文本,对于文件就无能为力了。
我们当然可以通过打开两个Finder窗口,然后“拖”过去。但是这样未免太麻烦了,其实我们可以这么做:
首先Cmd + C
复制文件
然后找到你想要放到文件夹
最后Cmd + Option + V
就能实现“剪贴”的效果了。
参考:Why is it not possible to use the “cut” command to manipulate a file in the Finder?
Mac下的使用*dmg
文件安装JDK后,JAVA_HOME在那里呢,可以通过执行/usr/libexec/java_home
这个命令来获取JAVA_HOME
export JAVA_HOME="$(/usr/libexec/java_home)"
Mac下修改hostname也和Linux下不同,命令是
sudo scutil --set HostName <name>
system_profiler SPUSBDataType
日常使用的软件首选通过App Store
进行安装,默认安装在/Applications
下,个人从互联网上单独下载的软件放在这里面即可出现在Launchpad
中找到。
对于通过App Store
安装的软件,在Launchpad
界面,按住Option
键可进行删除。但是需要注意一点的时,应用程序一般都会有些历史文件,存放的位置有如下三处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Application name>
~/Library/Cache/<Application name>
~/Library/Preferences/<Application name>.plist
使用find + grep
的方式就能轻松找出来了。网上也有诸如AppCleaner、AppZapper的小软件,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自取之。
下面介绍下我日常实用的一些免费软件,供大家参考。
Mac上的截图工具已经很好了,Cmd + Shift + 3/4
就够用了,但是如果想在图片上写些文字,马赛克某部分,就不行了,推荐用 Snip,才 2M 大小,虽说是腾讯开发的,但是不流氓。可以设置快捷键,我设定的是Cmd + Shift + 6
。
更重要的一点是,Snip 可以解决Retina下截屏2x问题(就是截出来的图超大),就光这个特点就足以让你使用snip。
我平常用图片编辑就是修改像素大小,mac自带的preview就够用了。 像旋转、添加文字功能Preview也有,基本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如果你依赖于Evernote,可以试试圈点,洋名skitch,同样很好很强大。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把自己的操作展示给别人看,比较好的做法是通过录屏软件将自己的操作保存成 gif 格式的图片。
开源免费的licecap 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于程序员来说,流程图应该是再亲切不过的了,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之前我都是用 Keynote 来画,但是实在是不好用,后来在知乎上发现了在线版的ProcessOn,大大减少了我画流程图的时间,上手也比较快。
Mac下的自带的播放器QuickTime,功能实在是太弱了,支持的格式既少又难用,快进什么的貌似都没快捷键,只能手动点击进度条,试用了一段时间的Mplayer,发现效果也不好,会有视频卡顿的现象,最终选择了 VLC,一直用的还不错。
官方的 iTunes 实在是不适应,喜欢简洁清爽的朋友可以试试 VOX
在windows下保存网页时,如果想把网页上的资源,比如css、js、image等一起下载下来,会单独生成个文件夹,但是用 Mac 上的 Safari 保存整个网页时,是以webarchive
为后缀名的文件进行保存的,如何把打开这种文件呢?推荐: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
用惯了 Windows 的大家都习惯用 NTFS 文件系统格式,但是很遗憾,这个文件系统是微软自己搞得,不是开放的,所以 Mac 是不支持的,如果你以前的 NTFS 格式的硬盘放到 Mac 上,会发现只能进行读操作,不能写入,这属于正常现象,不要惊慌。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把移动硬盘格式化成FAT32(单个文件大小不能超过4G)或FAText 格式都可以,Mac 自带的磁盘工具就可以进行格式转化,当然你需要先把移动硬盘上的数据拷贝出来。
Mac 生于乔帮主之手时,为了凸显尊贵,接口与一般的电脑有很大不同。常见的网线没办法直接连接 Mac 电脑,需要单独购买一个以太网转接器,所以大部分同学都是使用无线连接,但 Mac 这里应该是有个 bug,而且是很久的 bug,我用 Mac 两年了,偶尔会遇到几次,网上解决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修改网络位置,不是其默认的“自动”就好
修改路由器,把无线信道改为6或9
关闭蓝牙,Mac 中,同时打开蓝牙与 Wi-Fi 会冲突。详情
如果你的 Mac 也遇到了 Wi-Fi 问题,可以试试上面三个解决方法。
Once you get Mac, you never come back!
PS: 微信公众号,头条,掘金等平台均有我文章的分享,但我的文章会随着我理解的加深不定期更新,建议大家最好去我的博客 liujiacai.net 阅读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