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指控今日头条“流量劫持” 这事是怎么发生的?

互联网小兵 2016-10-27

界面 王付娇

尽管日活用户已经达到6300万,但今日头条还是被控做出了“流量劫持”的行为。

10月26日,凤凰新闻发表了一份声明,谴责今日头条恶意劫持凤凰新闻客户端流量。声明中的控诉点是,流量劫持“明目张胆”地发生在客户端升级过程中——用户在升级凤凰新闻客户端时,却被强制下载了今日头条。

凤凰新闻客户端市场部马亚洁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声明发布当天,这已经不是凤凰新闻第一次接到用户举报了。从2016年7月开始,凤凰新闻就陆续收到了用户投诉。10月25日,又有用户投诉“升级包被替换”,凤凰新闻的团队才决定对此事发表公开声明。

第一次举报用户地点在大连。凤凰新闻方面称,由于流量劫持分散在全国各地,产品端很难监测到实际的影响。目前暂时没有一个统一的发生劫持的次数,或者一份损失预估报告。

流量劫持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顽疾,随着这次事件又进入大众视野中。这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有向手机端转移的趋势。流量劫持,就是利用各种恶意软件修改浏览器、锁定主页或不停弹出新窗口,强制用户访问某些网站,从而造成用户流量损失的情形。

从凤凰新闻的角度看,就是本该下载成凤凰新闻的内容被“流量代理商”恶意替代了。

这个隐秘行业的从业者之一邢兵(化名)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如果确实是今日头条的行为,那么一般的操作逻辑是,今日头条给代理商一个唯一的推广链接,然后按照这个链接的下载数结算佣金。“正常情况下你应该是在一些论坛和网站去推广这个链接,但走捷径的方法就是把其他人的下载链接插入替换成你的,这样子系统就自动算你的佣金。”邢兵说。

在行业内,流量劫持已经变成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PC端横幅点击1.5毛,贴片点击1.2毛和1.8毛,右下角富媒体2.2元/千次展示,对联2.1元/千次展示,弹窗5.5元/千次,移动端下悬浮2.5元/千次展示。”在许多千人左右的“劫持流量”的群里,每天都会有类似的消息,而且全天24小时不断更新。

换算出来,这些流量的实际佣金更加惊人:中介或买家如果按天来计算费用,千次IP的市场价格是35元-70元不等。假如每天能够劫持5万个IP,那么每月就能够赚到5万元。

界面新闻记者以“流量劫持”和“流量分发”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马上就出现了各种流量分发公司。以一家名为“蘑菇分发”的流量公司为例,其主页上对一些热门App的推广价格是明码标价的。换言之,黑客采用“劫持”的方式,只是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方式获取相应的利润。

黑客利用浏览器漏洞通过后台劫持,这种手段最早被用在淘宝的淘客推广上,邢兵回忆,那是一个“黑客通过劫持浏览器躺着赚佣金的时代”。在双十一这种流量高峰期,黑客通过流量劫持赚取的佣金可能会超过百万元。

按照一些业内人士的说法,今日头条的推广渠道对外购买劫持包的市场价为iOS 7元左右,安卓5元,比一般的应用商店的正式推广更便宜。

“一般大公司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并不会亲自去购买劫持包,都是代理公司帮忙做的。”凤凰新闻方面对此表示。

技术方案解决服务商魏鉴峰向界面记者分析:从理论上,wap、弹窗、下载、浏览器、应用商店、手机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漏洞,发生流量劫持的行为。甚至运营商也曾劫持过用户流量。

从手机操作系统层面,iOS系统有包校验,劫持包无法安装,会导致劫持包安装失败。魏鉴峰说,在安卓上,好一点的应用商店也有包校验。

从凤凰新闻的视频中看,这位用户是根据客户端内的升级提示弹出层点了更新。基本排除了应用商店和手机操作系统与代理商合作的可能,极有可能是通过默认下载器下载。

流量劫持并不是新名词。2015年12月,今日头条曾联手腾讯微博、小米科技六家公司发布联合声明,共同呼吁打击运营商流量劫持问题。距今还不到一年时间,今日头条已经从声明的发起者,变成了被投诉者。

更有标志性的意义的案件是,2015年11月1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判决了中国大陆首起流量劫持刑案,两名被告人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经查,两名被告人短时间内违法所得高达75.47万余元。

该案件标志着,流量劫持并不是法外之地,这是国内首次在司法层面将流量劫持认定为犯罪。

2016年4月,乌云网发布的一则《疑似某基于运营商流量的APK劫持推广系统存漏洞(每天高达百万计的劫持数据统计)》的报告,乌云网白帽子在下载小米商店应用时会被劫持成UC浏览器。

乌云挖出的一个背后“安装分发平台”数据量庞大。最高一天劫持数量达到了151万,这只是一个准二线城市的量级。

在此次事件中被指控的今日头条是近几年成长最快的互联网公司之一。10月20日,CEO张一鸣在2016金投赏论坛上公布:截至2016年9月底,今日头条拥有5.8亿用户,日活跃用户超过6300万。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是超过76分钟,用户每天在今日头条上会停留45亿分钟。

张一鸣同时宣称在移动应用中,其人均使用时长仅次于微信而排在第二。其广告营收目标将令人诧异的提升至100亿美元。

按照公开披露信息,成立两年时间里,今日头条已经先后完成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2014年完成C轮1亿美元的融资,估值在5亿美元左右。

今日头条以技术手段见长,聚合各大新闻客户端的内容,形成Feed流推荐给读者。此次与凤凰新闻公开“翻脸”的最大隐患是,如果所有新闻客户端都放弃与今日头条的合作,头条将会失去“消息源”。

今日头条对于凤凰新闻的指控目前没有发出任何官方回应,但这家公司对于“流量”无疑有着巨大的渴望。张一鸣在之前的采访中曾表示,今日头条前三季度已经达到60亿元营收,每季度营收20亿元,年目标营收是100亿元。

2015年全年的统计中,今日头条信息流广告的整体互动率(CTR,即点击率)是2.5%,开屏广告甚至普遍高达7%以上,而近期的视频流广告更是创造了22.8%的历史最高互动率。

互动率的提升,意味着广告主点击成本和展示的降低,其背后是算法和数据的驱动,今日头条每天训练100T的用户数据模型,同时将广告当做一条资讯推送到不同的客户端,因此能做到“千人千面”。越高的下载量和日活数据,也意味着越高的数据训练量,同时也意味着越高的广告收入。

即使不是为了融资需要,今日头条也都需要更高的下载量。据国内某电商从业者吴琼(化名)的消息,她身边很多做App渠道推广的朋友,都在找今日头条的商务对接人,因为今日头条在是业界有名的“舍得砸重金推下载量的”。

吴琼分析,双十一临近,各大电商和品牌方的需求强劲。无论是品牌方,还是今日头条,都需要更大的流量,所以“流量劫持”也仍然有着巨大的市场。

截至记者发稿时,暂时也没有其他家新闻客户端流量被劫持的消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