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黑客”花样百出 网络银行安全有待加强
pygain 2007-04-27
目前,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继续普及和深入发展的最大瓶颈,想要突破这个瓶颈,需要中国各大银行自身在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努力和创新,需要网上银行产业链上的各参与机构进一步的重视和合作,尤其需要相关金融监管部门能对网民的网上银行安全和权益问题给予法律保护和支持,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已经演变成了一个系统问题。
3月底爆出的上海建设银行卡用户由于进行网络银行业务导致账号被盗,16万现金被转账的案件再次给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到如今,尽管案件已经告破,但是在此案件中,网银用户在采用了数字证书签名后账号依旧被盗的事实,不得不让人产生对网银安全性的再次怀疑。
安全问题成网银发展掣肘
自2006年起,关于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严重性的报道和争执就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2006年,最受关注的网银安全事件发生在工商银行。多名工商银行持卡客户发生网上资金被盗事件,涉及20多个省份。一些受害者还自发成立了“网银受害者集体维权联盟”,认为网上银行存在交易风险,要求工商银行对受害者的损失进行赔偿,并呼吁银行和公安机关完善网银系统,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集中技术和警力对网银犯罪进行打击。
在网络银行业务日渐发展的同时,其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网银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的《2006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网上银行使用人数同比增长了1.7倍,但是仍旧有61%的非网银用户由于怀疑网银安全性而不打算使用或不敢使用网上银行。“网民不使用网上支付的最主要原因是担心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是对网上支付的安全性表示怀疑,主要体现在担心泄露个人私密和错误操作导致对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担心个人账号等信息为人利用盗取,从而造成严重损失等。”针对网络银行安全问题,《2006年中国网上支付报告》做出了如此解释。
网络“黑手”层出不穷
安徽的曹先生一直是网上购物的拥趸。今年7月,曹先生在淘宝网购买了一台Sony游戏主机,卖家发给曹先生一个网址,请曹先生注册发货订单号码,待曹先生注册完毕,又要求曹先生点击订单激活网页,并在这个网页上输入网络银行卡号和密码。
“这笔交易是早上八点的时候进行的,下午五点我查了自己的网络银行账户,就发现账号里少了3000多元。”曹先生说。曹先生后来又查了自己的网络银行提款历史记录,发现很多次账号被转账的记录,让曹先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账号历史交易记录中都显示没有转账成功,可是钱确实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