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饭桌 2017-12-06
继去年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之后,今年混合云又成了云计算巨头们下一波布局的要务。
6 月 28 日,谷歌和超融合新贵Nutanix针对混合云达成战略合作;
7 月 11 日,微软正式发布并预售混合云AzureStack;
8 月 23 日,阿里云与ZStack联合发布无缝混合云;
AWS则在去年 10 月就宣布与VMware合作混合云,今年 9 月将正式推出服务;今年 5 月AWS又宣布和RedHat联盟整合AWS、RHEL和OpenShift,为混合云应用服务。
是不是第一梯队就看能否跟上节奏踩上点,去年跟上了AI,今年能否跟上混合云呢?
如果说去年是技术的投入和场景化的需求,那么今年考验混合云布局的则是云计算下半场的另一个关键维度,公有云企业除了互联网行业和SMB,是否持续挺进实体经济的八大行业。不难发现,全球四大公有云企业不约而同瞄上了混合云,而且由于公私有别,基因各异,从它们的混合云套路来看也是大相径庭。
公有云市场增长趋缓?
经过多年发展,混合云何以在今年突然开始备受青睐呢?
2017 年,一个越来越明显的是现象是,大公司对全盘云化还没有做好准备,它们更愿意把公有云视为需求量不可预测的工作负载或者要开发的全新应用的“试验地”。的确,因为行业监管、财务限制、数据隐私、数据主权等方面的原因,混合云成为当下更好的选择。
Gartner和其他市场研究公司还纷纷预警,公有云市场的增长将会放缓。
Gartner研究总监SidNag表示,全球公有云市场正在进入稳定期,其增长率在 2017 年达到18%,然后在未来几年逐渐减少。
可见,似乎已经明朗化的全球云计算市场也会因此变得扑朔迷离。那么云计算的下半场,第一梯队的企业如何继续扩大战壕呢?从它们混合云的套路就会发现,四大公有云企业基因各异:
大体来看,起家于互联网的AWS和谷歌依旧走的轻快路线,由于他们的路径是从互联网到传统企业,因此混合云选择以打造生态圈合作为先的套路。
AWS由于公有云市场第一的地位,因此在私有云市场也选择两家细分市场第一的企业。目前,私有云市场被VMware、OpenStack、微软三大巨头占据,既然微软自有混合云,AWS就挑选了VMware和OpenStack开源领域第一大企业RedHat合作。
向来心气儿甚高的谷歌则牵起了云计算新贵Nutanix的手。要知道Nutanix自从去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之后,定位就从超融合概念转变为云计算企业。从这些名单来看,全球私有云能合作的企业也就那么几类,屈指可数的几个。
阿里云虽然也是互联网出身,但混合云套路又并不相同。由于中国本土私有云市场格局类似美国市场,这就决定了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国私有云企业。而作为中国第一代借助投融资发展成功的企业,阿里最先借助了资本的力量,并通过投资布局成就了互联网帝国。既然中国私有云企业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什么不投资有前途的创业企业呢?阿里云和产品化私有云企业ZStack一拍即合,两者在混合云上也是无缝对接。
而微软习惯于2B业务这种“脏活、累活、重活”,选择推出自己的混合云AzureStack,以企业级市场为切入点。微软一开始就看到了自身两者兼具的优势,而微软混合云同一厂商的深度融合和一致性体验成为决胜关键。
不论如何,公有云和私有云互相较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眼下正是它们浓情蜜意的阶段,要上“混合云”这辆车的就得赶紧了。
混合云的刚需
混合云为什么可以是一项大事业?
基于自身对行业的理解,ZStack创始人兼CEO张鑫做出了解读,也据此找到了ZStack的发展方向。
第一,公有云做不到数据本地化和私有云的“互联互通”。连接到公有云的各种网络都具备天然风险。医疗、制造等行业可作为典型,在医院实施手术和在制造车间实现生产时,数据的本地化是必要条件。专注于私有云的企业需要在全国各地保有多个机房,它们之间的互联意味着昂贵的专线、复杂的配置和繁琐的运维。而混合云既可以提供IT环境的本地化,又可以解决多个机房的互连,从而构建企业IT环境的闭环。
第二,灾备。异地灾备是最普遍的灾备模,传统私有云的解决方法是“用户异地再建机房+部署云环境”双管齐下。就张鑫的了解,仅仅四五十台物理服务器就会耗费数千万元的投入。混合云就简单经济得多——按需在公有云购买必要的存储和带宽等,然后在混合云接口部署和管理,大大降低成本。
第三,服务。目前由于规模和创新能力的优势,公有云包揽了大部分技术创新,时下最热的大数据、AI解决方案概莫能外。对这种创新能力的充分利用意味着给自己企业的发展上杠杆,混合云就可以让企业在有安全保证的情况下用上杠杆。
第四,一键迁云。公有云中的供应商锁定一直令企业心有不甘,混合云可以在云和云之间自由迁移工作负载,让企业用户重拾“当家做主”的感觉。
混合云不是旧瓶装新酒?
ZStack和阿里云联合发布的无缝混合云,到底和多云管理,以及容器化跨云有什么不同呢?
“多云管理”并没有实现最根本也最重要的“数据打通”,而是流于云主机生命周期管理(启动、停止、重启、再建)、计费统计等表面的管理,但用户需要的是“控制面/数据面”双通。
对于时下受热捧的容器化实现跨云,张鑫认为:一方面容器化更轻,使PaaS摆脱了IaaS的影响而在应用层面实现云的对接;但另一方面,相比“阿里云+ZStack”的混合云模式,后者更具有业务的普适支持和对专线物理连通的保障。混合云能够获取私有云和公有云的网络拓扑信息,实现对IP信息和数据信息的管理,在私有云平台把IaaS层面的虚拟机磁盘和镜像利用特定的接口导出,让IaaS层直接对接,数据/网络打通不再是难题。
据悉,阿里云+ZStack混合云的应用场景首推灾备,这一场景不适用于多云管理,但需求量大,如果简单点击鼠标就能实现必然成为爆点,也将降低混合云的门槛——安装ZStack后,用阿里云的账号登录, 30 分钟即可完成。
另一个值得突破的场景是互联——ZStack实现了阿里云和私有云的VPC互联,一键即可连通。
阿里云+ZStack混合云的目标就是做到微软自身Azure+AzureStack的一致体验,和同一品牌的基于数据/控制层面的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双通。也许在他眼里,微软才是中国唯一的竞争对手。
免责声明:本文为厂商推广稿件,企业发布本文的目的在于推广其产品或服务,安科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安科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请读者使用之前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