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小兵 2017-01-24
PingWest / 光谱
2013 年,巴西人 Hugo Barra 做了一件让互联网和科技业界惊呆的事情:在事业一帆风顺之时,突然离开了风头正劲的 Google 和最受器重的 Android 业务负责人(副总裁)职位,越过了整个太平洋来到了中国的北京,加盟了当时勉强称得上风生水起的小米。
彼时,花边新闻频传,有人根据 Google 后来的拆分,猜测“组织”不让他做 CEO;也有人称他卷入了和创始人 Sergey Brin 的“三角恋”……但不管怎样,Barra 的离职至少做到了一件事:让小米这家颇具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手机公司,在全球科技行业崭露头角。
今天,2017 年 1 月 23 日,Barra 选择了离开奋战四年的小米国际,回到他的第二故乡——美国硅谷。
在 Facebook 上,Barra 将离开的主要考虑归咎于中国的环境问题。虽然他谨慎地使用了“独特”(singular)这个词来形容中国的环境,然而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明白了他指的是什么。他在博文里说,
我开始发现,在这样一个独特的环境下生活,对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影响到了我的健康。我的朋友:我所认为的家园和生活在硅谷,离我的家乡也更近。当我看到过来这些年来我都丢下些什么,就明白回来的时间到了。
But what I’ve realized is that the last few years of living in such a singular environment have taken a huge toll on my life and started affecting my health. My friends, what I consider to be my home, and my life are back in Silicon Valley, which is also much closer to my family. Seeing how much I’ve left behind these past few years, it is clear to me that the time has come to return.
回顾他过去的经历,你就会发现,Hugo 的职业生涯,几乎就贯穿着整个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浪潮。
1976 年,Hugo Barra 出生于巴西第三 大城市美景市。19 岁那 年,他考取了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电气工程学专业,并以优异的成绩在大二时入选了交换项目,转校至美国最优秀理工院校之一的麻省理工学院。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拿下了电气工程和计算机两个硕士外加一个管理学学士学位。除了学习出色,Barra 还热衷于学生工作,曾以 MIT 2000 届学生会主席和优秀学生的身份在毕业典礼上演讲。
在校期间的 Barra,集学霸、管理者和创业天才于一身。从学校毕业后,他跟自己的同班同学一起创业,成立了一家名为 LOBBY7 的软件公司,研发手机语音识别技术。这家公司后来辗转被 Nuance 并购。熟悉美国科技历史的人都知道,该公司是苹果 Siri 的重要技术合作方。
Barra 随并购加入 Nuance 的同年,一件注定将在移动计算历史上记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事情发生了:Google 收购了 Andy Rubin 创立的移动软件公司 Android。
Barra 在 Nuance 快速成长,与此同时,Android 也在飞速发展着:2007 年Google 与众多一线设备品牌和芯片厂商成立了“开放设备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该联盟后来也成为了 Android 硬件生态的代名词。Barra 看到了 Google 在移动市场的潜力,于是在 2008 年 3 月跳槽到 Google 的伦敦办公室,并在两年后正式加入 Android 部门。
Barra 很快就成为了 Google I/O 以及其他各种发布会上的发言人,而 Android 业务自身的发展也很迅速。
软件上,Barra 经历了最流行的 Android 4.x “冰激凌三明治”、“果冻豆”以及“奇巧饼”版本的研发过程,也在当初还叫 Google Now 的 Google Assistant 服务开发过程中贡献颇多;硬件上,Barra 是 Nexus 原生设备最受欢迎的三款产品 Nexus 4、5 和 7 的总负责人。在出色的业绩护航下,Barra 在 2012 年被擢升为 Android 部门副总裁和相关产品的“发言人”。
就在人们以为 Barra 在 Google 的事业一帆风顺时,2013 年底 Barra 离职的重磅消息突然传出!在自己的好友,同时也是小米天使投资人 Robin Chan、前 Google 同事林斌的介绍下,Barra 加入了小米,主导国际市场业务。
小米也给了第一位海外高管极大的自主权。林斌曾表示小米去哪些海外国家、执行什么策略,除去必要的讨论,完全由 Barra 决定,而小米创始人雷军更是多次高调地在公开场合介绍他,并给他取了个外号叫“虎哥”。 Barra 也并没有让小米失望,在他的领导下小米大举进军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和新加坡等华人聚集的国家和地区。进军印度两年之后,该国家成为了小米在海外最大的市场,每年贡献 10 亿美元收入,Barra 称此般成绩远超印度历史上的任何公司。
除了市场,Barra 也帮助公司拿到了新的融资。比如 2015 年 4 月小米接受了印度塔塔集团名誉主席 Ratan Tata 一笔小额投资,谈判过程中也有 Barra 的功劳。在印度,塔塔家族集团是绝对的工业巨头,而如果能获得其家族首领的支持,手机在印度的销售将能减少很多障碍。
当然,Barra 还继承了自己在 Google 发言人的工作,扮演了小米这家中国互联网色彩浓厚的公司对外发言人的角色。
但除了印度和亚洲国家,小米的国际化之路在其他更主流的市场称不上一帆风顺。就拿美国来说,2015 年 2 月,野心勃勃的小米在美国设立了官网并宣布在同年上半年销售小米耳机、手环和移动电源等产品。包括 PingWest品玩在内的媒体参加了那次旧金山的发布会,林斌对 PingWest品玩独家透露,希望小米手机在 3-5 年内成功登陆美国。
遗憾的是,小米很难在美国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手机物流和售后体系,也无法采用疯狂的网络营销方式去搞那套在中国打的人头晕眼花的“互联网手机”打法。距离首次来到美国刚满两年,小米携带一大堆配置强大价格却让人跌破眼镜的电视和手机等在美国无法销售的新品来到 CES,再度让歪果仁感受了一把有钱没处花的尴尬滋味。
在自己熟悉的美国难以实现突破,可能也是让 Barra 打了退堂鼓的原因之一。
林斌公开表示,Barra 会继续以顾问的身份,为小米的未来出谋划策。在 Barra 的帖文下,林斌回复称:“我们走过了这么久,对 Hugo 说多少感谢的话都不够……很想把他留在身边,但我们明白 Hugo 有自己的安排,并祝他在未来再创佳绩。”
他还透露,小米高级副总裁王翔将会接替 Barra 的工作。王翔 2015 年从高通大中华区总裁的职位上加入小米。
在小米的这段时间里,Barra 还是和往常一样热情。他曾经“衣锦还乡”回到 Google I/O,代表小米发表产品,跟相熟的前同事、记者和观众热情聊天。他也有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变得更爱自拍了,这是小米高管都必须学会的标准动作。
Barra 在 Facebook 上说,自己将会在春节后逐渐完成工作交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回到硅谷,接受新的挑战。他没有对外透露自己的下一站是硅谷的哪家公司。对于 Barra 来说,加州和硅谷是他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他曾获得最耀眼的成绩,也在离开 Google 时度过了最艰难的心理转型期。如果出走小米是因为职场失意,那么今天重回硅谷的“虎哥”可能已经完成了一次个人成就上的飞跃。
回想起曾几何时 Barra 在 I/O 大会的台上踌躇满志的样子,或许只有这里最适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