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吃肥肉的满语笔记 2017-12-16
导读:清朝顺治年间,满洲统治者为了尽快结束江南、西南地区的战争,提拔了以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人为首的明朝降将,册封他们作为藩王,镇守满洲八旗暂时无力控制的南方地区,史称“三藩”。在三藩之中,平西王吴三桂坐拥云南、贵州,是实力最大的。
到了康熙初年,吴三桂的部下很多又被朝廷擢升为封疆大吏,其中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这样以来,吴三桂的势力就控制了南至云南、北至陕西、西至四川的广大领土,几乎占据了清政府的半壁江山。
康熙八年,年仅16岁的康熙皇帝一举擒拿鳌拜,开始真正的控制朝政。亲政之后的康熙深知三藩尾大不掉的弊端,力排众议要裁撤三藩。面对康熙来势汹汹的削藩制度,吴三桂表面表示支持,暗地里却积聚力量,准备起兵造反。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在昆明起兵造反,自称“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兴明讨清,从而爆发了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三藩之乱”。
在“三藩之乱”中,清朝涌现出了很多名将,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数抚远大将军图海了,正是他率军平定西北的王辅臣,才使得三藩之乱迎来转折点。在这么多的名将之中,还有一位被康熙皇帝赞扬为“南征第一战功”的名将希佛。
希佛,满洲正白旗人,三藩之乱爆发之后,希佛以护军统领的身份率领满清八旗军南下平定叛乱。史书记载,在三藩之乱的前期,面对吴三桂大军的凶猛攻势,清朝军队节节败退,很多将领都不敢出战,只是拥兵自保,不求有功只求无过,“三藩之叛,诸将率多逗遛不战,拥兵自卫”。只有希佛一人敢于带兵出战,他深知兵法,善于用兵,多次打败吴三桂大军,在清军之中被称为“赛诸葛”。“多以奇谋致胜,军中呼为赛诸葛。”
康熙十七年(1678),败局已定的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不久之后吴三桂就病死衡州。虽然吴三桂已死,但是衡州城内还有数万士兵,以及吴三桂的著名战将夏国相、胡国柱,如果清军强攻,一定会死伤惨重。
希佛对部下说,衡州是吴三桂建都的地方,防御一定特别严,如果正面进攻,不一定能够攻克。今天是新年第一天,城内的守军一定会庆祝节日放松守备,如果此时偷袭而入,那么一定可以一举拿下衡州。于是希佛带领士兵趁着夜色,直抵衡州城下,等到夜半时分,城中守军果然喝的大醉,希佛率军轻而易举攻克衡州,吴三桂大将夏国相、胡国柱望风而逃,衡州被攻破之后,整个湖南传檄而定。康熙皇帝得知后,大喜说“希佛为南征第一战功,一战而定湖南,让吴三桂这个大逆不道之臣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