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姜维”, 到底是不仁不义还是大仁大义?

南山快评 2018-01-16

今天,我们讨论一下姜维这个人。关于姜维,有历史评论家说他不仁不义,不明是非黑白,也有历史评论家说他大仁大义,鉴于忠义不能两全,他选择了大义,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极端的两个评论呢?实际情况又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姜维的故事,相信各位看官都会有自己的判断,所谓公道自在人心,是非曲直各位都有自己的看法!

历史上的“姜维”, 到底是不仁不义还是大仁大义?

姜维,字伯约,按照古人的称呼人们也经常称他为姜伯约.在27以前岁是一个天水郡中郎将,算得上年少有名,功成名就,深得当时无数少女的爱慕。然而在27岁那年,诸葛亮要攻打中原,来到天水的时候出兵围堵天水 ,天水的太守就怀疑姜维带领着自己的部下叛国了,成为了一个叛徒,于是就关闭城门不放任何一个人进来。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在这样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真的投靠了诸葛亮。

历史上的“姜维”, 到底是不仁不义还是大仁大义?

除了这一种说法情况,根据史书的记载那就是姜维在回到冀县的时候当地的人们推荐他为代表,希望自己能够投降到诸葛亮的部下,也就是说姜维是代表当地百姓们的意愿投降给诸葛亮的。反正大体上就是姜维本人是不愿投降,做一个“叛徒”的,但是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由不得他自己任性选择。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历史上的“姜维”, 到底是不仁不义还是大仁大义?

对于将为本人来说投降是出于无奈,然而诸葛亮对于姜维的投降是真的非常的看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说自己手下的很多人都比不上姜维这个人,称姜维智慧超群,卓尔不凡,是一代人杰。在后来跟姜维在一起的时候也是经常费心费力的对姜维进行教导,不断的培养姜维。诸葛亮的苦心没有白费,在诸葛亮死后姜维曾带着军队多次打胜仗,即使打不赢也能跟敌人打一个平手,反正就是不会打败仗。

历史上的“姜维”, 到底是不仁不义还是大仁大义?

诸葛亮胸怀大志想要一统天下,于是有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伐事件。这一战争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蜀国成了魏国眼中钉,肉中刺。蜀国一日不灭魏国一日难安,姜维又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想要完成北伐的大业,而且北伐政策也是稳固防守蜀国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所以尽管在国内环境非常不利的条件下,姜维依然想方设法主动出击去攻打魏国。为了不骚扰国内的物质资源,姜维想方设法出口不必要的物资,与少数民族贸易合作等极大的减少战争对国内百姓的影响,数次进攻骚扰魏国,使得魏国无法真正的集中兵力去攻打蜀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锻炼兵力的作用,使得延续了蜀国的寿命。

历史上的“姜维”, 到底是不仁不义还是大仁大义?

再后来我们都知道蜀国灭亡了,在蜀国灭亡之后,魏国有人说姜维是想要坑害魏国,于是被当时有心人组织暴动,趁机杀害了姜维。于是姜维就这样死于一场暴动中。

历史上的“姜维”, 到底是不仁不义还是大仁大义?

那么将问题来了,姜维原本是魏国人,后来投靠了蜀国,最后又被魏国的人灭掉,那么姜维在你们看来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