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种设计模式

chengrile 2019-06-27

  • 23种设计模式总体来说分为三大类
  1. 创建型模式(5种):工厂方法、抽象工厂、单例、建造者、原型。
  2. 结构型模式(7种):适配器、装饰器、代理、外观、桥接、组合、享元。
  3. 行为型模式(11种):策略、模板方法、观察者、迭代子、责任链、命令、备忘录、状态、访问者、中介者、解释器。
  4. 其实还有两类:并发型和线程池。

六大原则

总原则:开闭原则(使程序扩展性好、易于维护、升级)

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而是要扩展原有代码,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需要使用接口和抽象类等。

  1. 单一职责:每个类应该实现单一的职责,如若不然,就应该把类拆分。
  2. 里氏替换原则:基类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
    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开-闭”原则的补充。 实现“开-闭”原则的关键步骤就是抽象化。而基类与子类的继承关系就是抽象化的具体实现。
    子类对父类的方法尽量不要重写和重载。因为父类代表了定义好的结构,通过这个规范的接口与外界交互,子类不应该随便破坏它。
  3. 依赖倒转原则
    这个是开闭原则的基础,具体内容:面向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写代码时用到具体类时,不与具体类交互,而与具体类的上层接口交互。
  4. 接口隔离原则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每个接口中不存在子类用不到却必须实现的方法,如果不然,就要将接口拆分。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多个接口方法集合到一个的接口)要好。
  5. 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
    就是说: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也就是说无论被依赖的类多么复杂,都应该将逻辑封装在方法的内部,通过 public 方法提供给外部。这样当被依赖的类变化时,才能最小的影响该类。
    最少知道原则的另一个表达方式是: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类之间只要有耦合关系,就叫朋友关系。耦合分为依赖、关联、聚合、组合等。我们称出现为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朋友。局部变量、临时变量则不是直接的朋友。我们要求陌生的类不要作为局部变量出现在类中。
  6. 合成复用原则:尽量首先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创建型模式(5种)

这里主要介绍创建型模式(5种):工厂方法、抽象工厂、单例、建造者、原型。

简单工厂模式(不属于23种设计模式的)

简单工厂模式分为3种:普通、多个方法、多个静态方法
创建1个接口、2个实现类:

public interface Sender {
    void send();
}
public class MailSender implements Send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nd()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mailsender!");
    }
}
public class SmsSender implements Send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nd()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sms sender!");
    }
}

创建工厂类:

  1. 普通模式:就是建立一个工厂类,对实现了同一接口的一些类进行实例的创建
    23种设计模式

    public class SendFactory {
        public Sender produce(String type){
            if("mail".equals(type)){
                return new MailSender();
            }else if ("sms".equals(type)){
                return new SmsSender();
            }else {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正确的类型!");
                return null;
            }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Factor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ndFactory factory = new SendFactory();
            Sender sender = factory.produce("sms");
            sender.send();
        }
    }

    23种设计模式

    缺点:如果传递的字符串出错,则不能正确创建对象

  2. 多个方法模式

    23种设计模式

    public class SendFactory {
        public Sender produceMail(){
            return new MailSender();
        }
        
        public Sender produceSms(){
            return new SmsSender();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Factor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ndFactory factory = new SendFactory();
            Sender sender = factory.produceMail();
            sender.send();
        }
    }

    23种设计模式

  3. 多个静态方法:方法置为静态的,不需要创建实例,直接调用即可

    public class SendFactory {
        public static Sender produceMail(){
            return new MailSender();
        }
    
        public static Sender produceSms(){
            return new SmsSender();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Factor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nder sender = SendFactory.produceMail();
            sender.send();
        }
    }

    23种设计模式

    缺点:类的创建依赖工厂类,也就是说,如果想要拓展程序,必须对工厂类进行修改,这违背了闭包原则。

一、工厂方法模式

创建一个工厂接口和创建多个工厂实现类,这样一旦需要增加新的功能,直接增加新的工厂类就可以了,不需要修改之前的代码。

23种设计模式
创建1个接口、2个实现类

public interface Sender {
    void send();
}
public class MailSender implements Send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nd()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mailsender!");
    }
}
public class SmsSender implements Send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nd() {
        System.out.println("this is smssender!");
    }
}

创建1个工厂接口、2个工厂实现类

public interface Provider {
    Sender produce();
}
public class SendMailFactory implements Provider {
    @Override
    public Sender produce() {
        return new MailSender();
    }
}
public class SendSmsFactory implements Provider {
    @Override
    public Sender produce() {
        return new SmsSender();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ovider provider = new SendMailFactory();
        Sender sender = provider.produce();
        sender.send();
    }
}

23种设计模式

如果想增加一个功能,则只需做一个实现类,实现 Sender 接口,同时做一个工厂类,实现 Provider 接口,就 OK 了,无需去改动现成的代码。这样做,拓展性较好!

二、抽象工厂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和抽象工厂模式的区别如下:
工厂方法模式:

  • 1个抽象产品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产品类。
  • 1个抽象工厂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工厂类。1个具体工厂类只能创建1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

抽象工厂模式:

  • 多个抽象产品类,1个抽象产品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产品类。
  • 1个抽象工厂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工厂类。1个具体工厂类可以创建多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也就是创建的是一个产品线下的多个产品。

对于 java 来说,你能见到的大部分抽象工厂模式都是这样的:
---它的里面是一堆工厂方法,每个工厂方法返回某种类型的对象。
比如说工厂可以生产鼠标和键盘。那么抽象工厂的实现类(它的某个具体子类)的对象都可以生产鼠标和键盘,但可能工厂 A 生产的是罗技的键盘和鼠标,工厂 B 是微软的。
用了工厂方法模式,你替换生成键盘的工厂方法,就可以把键盘从罗技换到微软。但是用了抽象工厂模式,你只要换家工厂,就可以同时替换鼠标和键盘一套。如果你要的产品有几十个,当然用抽象工厂模式一次替换全部最方便(这个工厂会替你用相应的工厂方法)所以说抽象工厂就像工厂,而工厂方法则像是工厂的一种产品生产线

三、单例模式(Singleton)

单例对象能保证在一个 JVM中,该对象只有一个实例存在。这样的模式有几个好处:
1、某些类创建比较频繁,对于一些大型的对象,这是一笔很大的系统开销。
2、省去了 new 操作符,降低了系统内存的使用频率,减轻 GC 压力。
3、有些类如交易所的核心交易引擎,控制着交易流程,如果该类可以创建多个的话,系统完全乱了。(比如一个军队出现了多个司令员同时指挥,肯定会乱成一团),所以只有使用单例模式,才能保证核心交易服务器独立控制整个流程。

  1. 简单的单例类(单线程):
    只能在单线程中用,不能用于多线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 持有私有静态实例,防止被引用,此处赋值为 null,目的是实现延迟加载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 私有构造方法,防止被实例化 */
        private Singleton() {
        }
    
        /* 静态工程方法,创建实例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如果该对象被用于序列化,可以保证对象在序列化前后保持一致 */
        public Object readResolve(){
            return instance;
        }
    }

    同步方法,对getInstance方法加synchronized关键字

    /* 静态工程方法,创建实例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但是,synchronized 关键字锁住的是这个对象,这样的用法,在性能上会有所下降,因为每次调用getInstance(),都要对对象上锁,事实上,只有在第一次创建对象的时候需要加锁,之后就不需要了,所以,这个地方需要改进。我们改成下面这个:
    同步代码块:

    /* 静态工程方法,创建实例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synchronized (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在 Java 指令中创建对象和赋值操作是分开进行的,也就是说 instance = new Singleton();语句是分两步执行的,可能会先为Singleton实例分配空间,再赋值给instance,最后初始化Singleton实例。
    A、B 两个线程为例:

    1. A、B 线程同时进入了第一个 if 判断
    2. A首先进入 synchronized 块,由于 instance 为 null,所以它执行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3. 由于 JVM 内部的优化机制,JVM 先画出了一些分配给 Singleton 实例的空白内存,并赋值给 instance 成员(注意此时 JVM 没有开始初始化这个实例),然后 A 离开了 synchronized块。
    4. B进入 synchronized 块,由于 instance 此时不是 null,因此它马上离开了 synchronized 块并将结果返回给调用该方法的程序。
    5. 此时 B 线程打算使用 Singleton 实例,却发现它没有被初始化,于是错误发生了。
      上面这些话可以理解为A线程从同步代码块出来后,JVM没有初始化Singleton实例,B线程调用instance时发现Singleton没有初始化。
  2. 多线程单例
    使用内部类来维护单例的实现,JVM 内部的机制能够保证当一个类被加载的时候,这个类的加载过程是线程互斥的。这样当我们第一次调用 getInstance 的时候,JVM 能够帮我们保证 instance 只被创建一次,并且会保证把赋值给 instance 的内存初始化完毕,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上面的问题。同时该方法也只会在第一次调用的时候使用互斥机制,这样就解决了低性能问题。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 私有构造方法,防止被实例化 */
        private Singleton() {
        }
    
        /* 此处使用一个内部类来维护单例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Factory{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获取实例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Factory.instance;
        }
    
    
        /* 如果该对象被用于序列化,可以保证对象在序列化前后保持一致 */
        public Object readResolve(){
            return getInstance();
        }
    }
  3. 将创建和赋值分开,单独为创建类加静态同步方法
    因为我们只需要在创建类的时候进行同步,所以只要将创建和getInstance()分开,单独为创建加 synchronized 关键字,也是可以的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Test instance = null;
    
        public SingletonTest() {
        }
    
        private static synchronized void syncInit(){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Test();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Test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syncInit();
            }
            return instance;
        }
    }

    补充:用 采用" 影子实例"的办法为单例对象的属性同步更新

    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Test instance = null;
        private Vector properties = null;
    
        public Vector getProperties() {
            return properties;
        }
    
        public SingletonTest() {
        }
    
        private static synchronized void syncInit(){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Test();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Test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syncInit();
            }
            return instance;
        }
    
        public void updateProperties(){
            SingletonTest shadow = new SingletonTest();
            properties = shadow.getProperties();
        }
    }

    类和静态方法与静态类区别:

    1. 静态类不能实现接口。(从类的角度说是可以的,但是那样就破坏了静态了。因为接口中不允许有 static 修饰的方法,所以即使实现了也是非静态的)
    2. 单例可以被延迟初始化,静态类一般在第一次加载是初始化。之所以延迟加载,是因为有些类比较庞大,所以延迟加载有助于提升性能。
    3. 单例类可以被继承,他的方法可以被覆写。但是静态类内部方法都是 static,无法被覆写。

四、建造者模式(Builder)

五、原型模式(Prototype)

将一个对象作为原型,对其进行复制、克隆,产生一个和原对象类似的新对象
浅复制:将一个对象复制后,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都会重新创建,而引用类型,指向的还是原对象所指向的。
深复制:将一个对象复制后,不论是基本数据类型还有引用类型,都是重新创建的。简单来说,就是深复制进行了完全彻底的复制,而浅复制不彻底。
一个原型类,只需要实现 Cloneable 接口,覆写 clone 方法,此处 clone 方法可以改成任意的名称,因为 Cloneable 接口是个空接口,你可以任意定义实现类的方法名,如 cloneA或者cloneB,因为此处的重点是super.clone()这句话,super.clone()调用的是Object的clone()方法,而在 Object 类中,clone()是 native 的。这里写一个深浅复制的例子

public class Prototype implements Cloneable,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private String string;
    private SerializableObject obj;

   /*浅复制*/
    public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Prototype proto = (Prototype)super.clone();
        return proto;
    }

    /*深复制*/
    public Object deepClone() throws IO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 写入当前对象的二进制流 */
        ByteArrayOutputStream bos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bos);
        oos.writeObject(this);

        /* 读出二进制流产生的新对象 */
        ByteArrayInputStream bis = new ByteArrayInputStream(bos.toByteArray());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bis);
        return ois.readObject();

    }

    public String getString() {
        return string;
    }

    public void setString(String string) {
        this.string = string;
    }

    public SerializableObject getObj() {
        return obj;
    }

    public void setObj(SerializableObject obj) {
        this.obj = obj;
    }
}

class SerializableObjec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