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汤圆 2019-07-01
我对vector的认识就是C++提供的包装好的数组,即对象的集合,一般来说,刷题过程中普通数组都可以用vector来代替,毕竟vector有很对简单用法并且不用考虑长度问题。因为是基础用法部分,就不深究vector和数组的区别以及vector的特性了,直接进入使用吧
本vector用法说明由于只是针对leetcode刷题所写的常用用法,所以内容可能比较简略,只是vector的部分内容。
本文中的begin,end都是迭代器类型
虽然leetcode上自动包含了所有头文件,但是如果自己编程使用vector要加上头文件
#include <vector> 再加上using namespace std; 或者 using std::vector;
vector<int> a; //创建一个空的vector vector<int> a(n); //创建一个含有n个对象的vector, //此时数据已缺省构造产生,比如现在的数组里全是0 vector<int> a(n, elem);//创建一个含有n个elem拷贝的vector vector<int> a1(a2); //复制一个vector vector<int> a1(begin, end); //将[begin,end)范围内的数据复制过来
关于最后一个用法有一个小坑可以注意一下,假设a2是一个含有4个int数据的vector,
如果你是这样用的:vector<int> a1(a2.begin(), a2.begin()+3),那么a1中实际有3个对象;
但如果你是这样用的:vector<int> a1(a2.begin(), a2.end()),那么a1中实际有4个对象。
这是因为a2.end()实际上指向的并不是vector最后一个对象,而是最后一个对象的下一个位置。
一般来说,leetcode刷题过程中都不用手动释放vector内存,所以我也就不写了
a.begin() 返回指向首个对象的指针,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迭代器 a.end() 返回指向最后一个对象的下一个位置的指针 a.begin()+1 返回指向首个对象的下一个对象的指针 a.end()-1 返回返回指向最后一个对象的指针 a.rbegin() 返回指向最后一个对象的指针,反向迭代器 a.rend() 返回指向首个对象的前一个位置的指针,反向迭代器
迭代器我个人觉得一开始不用深究,只需要知道他们是指向vector对象的指针即可
反向迭代器很容易搞混。。可以不用,如果用的话要记住,rend和end分别在vector的两头
a.front() 返回首个对象的数据,和*a.begin()是一样的 a.back() 返回最后一个对象的数据 a.at(i) 返回编号i位置处的对象数据,会检查数据是否存在 a[i] 返回编号i位置处的对象数据
这里建议大家尽量使用a.at(i)来返回数据,因为会检查数据是否存在
a.push_back(i); //最简单的插入,直接向vector末尾加入一个数据 a.insert(pos,elem); //向pos迭代器指向的对象前插入一个对象,注意是对象前 a.insert(pos, n, elem); //向pos迭代器指向的对象前插入n个相同对象 a.insert(pos, begin, end); //向pos迭代器指向的对象前插入[begin,end)之间的对象
后三个函数都会返回新数据的位置
a.clear(); //删除所有对象 a.pop_back(); //删除最后一个对象 a.erase(pos); //删除pos迭代器对应的对象 a.erase(begin, end); //删除[begin,end)之间的对象
后两个函数会返回被删除数据的下一个位置
a[1] = 1; //令编号1的对象数据为1 a.assign(1, 1); //令a为{1} a.assign(begin,end); //把另一个vector中[begin,end)中的数据赋值给a
要注意第一行和第二行结果是完全不同的,assign函数有点类似复制函数,是对整体的操作
a.size() 返回vector中元素的个数 a.empty() 返回vector是否为空,空返回1,不为空返回0 a1.swap(a2); //交换a1,a2数据 swap(a1, a2); //交换a1,a2数据,同上 swap(a1[1], a1[2]); //交换a1的第2个数据和第3个数据 sort(begin, end); //对[begin,end)范围内的数据排序
注意,是没有a1[1].swap(a1[2])这种用法的
本文主要介绍了vector的以下内容:
常用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