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 在线教育的喜与忧

美国教育漫谈bgu 2017-11-29

一路走来, 在线教育的喜与忧

大市场聚合大产业

我国自古就是教育大国,古时便有“孟母三迁”“悬梁刺股”等等励志传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也已被众多家长奉为教育信条。近年来,新知识、新科技不断涌现,互联网大潮此起彼伏,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加重了人们的认知焦虑。而传统教育体系的种种缺陷,使得当前教育产业的发展根本无法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学习热情与培训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超过1.6万亿规模的巨大市场。相关的私立院校、培训机构多如牛毛,不可胜数。其中的领头羊,如新东方、好未来,合计也不过占据市场份额的1%而已。巨大的市场潜力引来了资本与互联网巨头的强势关注。

我国拥有超过7亿网民,通过在线网络搜集资料或收听课程已成为互联网最普遍的应用方式之一,互联网利用在线模式切入传统教育领域拥有先天优势。截至今年,我国在线教育企业已超过2500家,其中超过一半为创业企业。不少传统的线下培训机构也纷纷试水在线业务,就连BAT这样的巨头也都开通了自己的教育频道。一时间,在线教育行业,风云汇聚。

一路走来, 在线教育的喜与忧

大资本追逐大市场

蜂拥而至的各路玩家掀起了一股股资本的热潮。

以目前最为火爆的K12教育(指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中小学教育)为例,截至今年10月,K12领域内的年内融资公司已超过38家,融资总额41亿元人民币,占今年在线教育领域融资总额的一半以上。目前为止多家国内知名的风投资本都已相继入场,投资布局。如猿题库,自创立之初,就获得了IDG资本220万美元A轮融资,此后多轮融资,包括IDG、经纬中国、华人文化产业投资、新天域资本相继跟投。最新一轮中,融资金额达1.2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K12在线教育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

一路走来, 在线教育的喜与忧

保守估计,过去十年间进入K12在线教育领域的风投基金已超过200家,增速之快,规模之高,令人咋舌。

一路走来, 在线教育的喜与忧

风险与隐忧

然而在资本市场的火热之下,却也有着种种难以忽视的隐忧。

一路走来, 在线教育的喜与忧

模式单一,盈利困难

相关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超过七成的在线教育企业仍处在亏损状态,融资依然是多数平台维系自身运营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与变现手段已成为行业的最大痛点。究其原因,模式的单一为根本。

就目前而言,市场上绝大多数在线教育模式都只是对线下机构的简单复制。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课件大多雷同,同质化竞争严重,降低了用户的付费欲望(网上有大量免费的同类资料或课件)。而且由于学员普遍分散,在线模式无法像线下机构那样对学员进行集中管理与监督,这就无法保证学习效果。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在线平台的续费率一直偏低(没有回头客),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路走来, 在线教育的喜与忧

名师稀缺,成本高昂

在教学内容同质化严重的大环境下,对优秀教师资源的争夺成为支撑企业持续增长的关键。相对市场旺盛的需求,优秀教师始终是稀缺资源。有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共有特级教师1198人,其中在职723人,退休475人。而北京市的仅小学初中在校学生总数就已超过120万。而这是在我国政治经济都最为发达的北京,在一些二三线甚至更为偏远的贫困地区,这样的差距只会更大。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些优质教师都是有本职工作要完成的,他们是否或是能够分出多少精力去投入到线上教育的事业中去,确实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中国人向来尊师重道,对自己认可的老师,基本也是言听计从,也就是说用户实际上是跟着老师走的。而有号召力的教师就那么多,你不要就会被对手抢走,继而产生用户的流失。所以更高的薪酬,更好的待遇成为争夺的主要手段,其结果就是大大推升运营成本,盈利越加艰难。最终,只能通过融资补血,长此以往,莫说盈利,生存都是问题。

一路走来, 在线教育的喜与忧

研发缺位,创新乏力

种种问题背后的本质,其实是教学研发能力的不足。教育与培训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职能部门之一,其所涉及的范围囊括了几乎所有的产业或行业,尤其是当下中国消费升级,产业转型的关键时刻,哪个群体不需要新知识,哪个产业不追求新技能。特别是在互联网浪潮下,不同产业正在加速整合,由此诞生的新知识、新模式更是层出不穷,这就导致了在新形势下,用户与学员真正所需的知识,其深度与广度都在快速增长。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或手段(如K12领域依然推崇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普遍效率低下,老师的知识面单一,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

一路走来, 在线教育的喜与忧

如应试教育中,在高考指挥棒与唯分数论的影响下,已经出现模式固化。某些解题、教题非常厉害的老师,却依然沿用前人使用多年的老课件老试题,而在线上模式中,单纯的题海战术教学效果其实很差。而多年来学校老师低薪酬待遇、高劳动强度的现状,本人也缺乏教研创新精力与动力,无法进行与互联网相适应的新内容的创新与研发。

研发缺位,创新乏力已成为在线教育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一路走来, 在线教育的喜与忧

积极的变化

尽管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种种困境,但新技术、新模式依然为在线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进的曙光,抛开时下最热但仍未落地的人工智能或AR、VR技术不谈,就技术带来的变革来说,在线直播知识网红的兴起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年入百万的美女主播不少见,但年入百万的老师呢?最近一则考研学生通过在线直播授课,一年赚取139万元的新闻再度刷爆了朋友圈。事实上优秀的网络教师收入超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由于在线直播风潮的兴起与直播技术的快速成熟,近年来依靠在线直播赚的盆满钵满的网师不在少数,而在高收入背后,则体现出了整个产业的繁荣。

一路走来, 在线教育的喜与忧

新技术催生新模式

创新的在线直播模式强化了平台教育的互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相较于传统的录制视频或文字资料,直播模式显然更接近线下教育的真实状态,一位活生生的老师还是一段刻板的教学视频,对学生而言,差别还是十分巨大的。同时,借助平台提供的在线通讯,或其他专业的线上教学工具,老师能够及时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还能根据课业的难度与学生学习的强度进行教学节奏的调节。

一位曾通过在线直播平台进行金融与股票知识学习的老股民对此的评价是“更轻松,更愉快,基本上别人问的,也是自己不懂的,老师答的也快,这比自己翻书瞎琢磨方便多了”。

而在一些拥有技术实力的在线平台还会为学生或老师开发更加专业的学习工具,以提高教学效率。如一些专注于指导学员操作股票或期货的金融平台,会提供模拟操作系统,模拟或复盘股票行情,方便学员进行分析与操作。沪江英语CCtalk中,其在线音乐教育板块中设有专门的调音工具,帮助学员调整自己的在线环境,更加接近专业的音色水平。

一路走来, 在线教育的喜与忧

知识付费引来达人(教师)入驻

除了技术带来的变革外,知识付费的日渐成熟对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直播模式的火爆与高收入,吸引了大批不同领域内的知识达人与部分传统院校的专业教师投入其中,极大地强化了在线教育产业的师资力量。

长久以来,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头等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发展稳定的公办院校,待遇优渥的私立院校和资金雄厚的大型培训机构几乎已将我国教育产业中的头部资源(优质教师)瓜分殆尽。在知识付费尚未成熟与直播模式尚未兴起之前,除了成本更加低廉外,在课件品质与教学质量上,在线教育基本无力与线下院校进行竞争。

例如,在移动互联网大潮兴起之时,有很多培训公司借助移动互联的形式,要3-6个月颠覆新东方,新东方内部也存在是否全面转型互联网教学的焦虑。而时至今日,顶着“国内第一家赴美上市的在线英语教育品牌”光环的51Talk网市值尚不足3亿美元,与新东方、好未来这些线下竞争者130亿美元以上的市值相比,确实是小巫见大巫。

一路走来, 在线教育的喜与忧

而随着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这一境况正在得到逆转。

一方面,直播收入与用户流量开始吸引大量教师或培训机构免费入驻(知识付费尚未成熟时,必须由平台直接雇佣教师以保证其收入才能吸引教师入驻)。这大大减轻了平台的运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运营压力。

另一方面,优质的教师与教学体验也提升了平台的教学品质与体验,可谓实现了双赢。

进入新时代,在线教育的发展依然变数重重。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必然对整个教育产业带来颠覆与变革,据报道,教学机器人和真人高级教师PK教学已经获胜。全新的AR、VR技术也必然衍生出全新的教育模式或教学手段,甚至难以捉摸的产业政策与日渐深入的教育改革,也都必然对整个在线教育行业产生冲击与影响。但只要企业能够践行差异化的用户体验,强化新时代下的教学研发能力,建立更加专业高效的在线教学体系,坚持技术与模式不断创新,就必然能够冲出种种纷乱困扰,走出一条自己的康庄大道。

一路走来, 在线教育的喜与忧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一路走来, 在线教育的喜与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