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转型退出市场 互金行业挣扎“不合规”怪圈

科技新发现 2016-10-10

“现在的转型都是一场实验。监管规定的时间到了,才知道谁的实验成功了。”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再合适不过。在网贷监管政策落地后,互金行业进入了没头没脑的转型期,红岭创投停止大标、校园贷平台不断停止交易、大型平台向着交易所模式突进、小平台不断退出停业,也有如积木盒子母公司PINTEC集团宣布拆分这样的业务调整,一时间市场分为了改革派、保守派和退出派。但是这些平台的转型试验是否合规也存在争议,转型能否成功存在疑惑,是为了躲避监管还是适者生存,互金平台能否跳出“不合规”怪圈?行业又该何去何从?

  挣扎一:规避大额下的生存路径

银监会网贷新规中,大标限额规定震慑力极大。一时间,转型消费金融、向交易所模式突进、寻觅私募牌照谋求转型的平台逐渐增多。

8月24日发布的网贷新规中提到,同一自然人在同一平台上借款余额不超过20万元,在所有平台借款余额不超过100万元;企业法人在同一平台上借款余额不超过100万元,在所有平台借款余额不超过500万元。这就是逼迫大多数平台转型的大标限额新规,平台进行资产端改革刻不容缓。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看来,资产端的小微化转型主要就是消费金融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已经有不少平台逐渐向消费金融转型,其中也包括一些大平台。近日,点融网宣布和全球领先牙科机构马泷齿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正式上线首个齿科消费金融产品。点融网表示,接下来一段时间将继续上线多款和消费金融相关的产品。小平台同样对于消费金融业务十分热衷。今年8月底,广州一家P2P公司壹宝贷通过母公司微沃金服圈子收购了一家汽车消费金融公司“深圳嘉银融租”, 在消费金融资产端布局上再下一城。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消费金融市场已经饱和,并且大互金集团以及银行机构能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P2P平台要想在消费金融市场分得一杯羹并不容易。薛洪言表示,消费金融市场进入者众多,短期内已经是个红海,竞争激烈,对多数平台而言,都难言有好的发展前景。但对P2P平台而言,为了规避大额限制,要么通过去P2P化转型放弃P2P平台身份,要么就必须在资产端进行小微化转型,因此,无论前景如何,这都是必须走的一步棋。

还有一些平台则试图通过获得金融资产交易所牌照或者与交易所合作的模式来交易大额资产。据了解,不管是阿里、陆金所、百度等巨头,还是小平台近期都在积极布局交易所。

薛洪言表示,从严格意义上,不能把交易所看做是P2P平台的转型方向。而所谓的与交易所进行资产端合作的模式,实际上属于去P2P化的资金端转型,即在资金来源上从C端向B端转型,这个B端可以是交易所,也可以是小贷公司、商业银行等,因此称其为交易所模式也不合适。

此外,以大标闻名的红岭创投因限额问题备受关注。9月24日晚,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透露,按照监管办法的限额,从2017年3月28日开始, 红岭创投线上平台限额以上的大单产品将全部停止发新标,线下大单的试点正在测试中。对于线下模式怎么操作,有分析人士猜测,红岭方面可能通过私募方式操作大额资产。

金融工场CEO崔海晨表示,自监管新规出台网贷行业信息中介性质被明确以来,网贷行业的经营范围就已经被确定。之前游离于监管灰色地带的业务,将不可避免地被取缔,对于超出网贷经营范畴的业务,不能仅仅依靠名义上的转型规避政策风险,而要实际的停止,另外还可以通过申请金融机构牌照,在原有的监管政策下进行合规化运作。

  挣扎二:大型平台加速重组拆分

除了一些模式转型的动作外,一些大型的平台也在对自己的架构进行梳理。PINTEC集团日前宣布,将旗下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积木盒子(JIMUBOX)划分至新成立的积木集团(JIMU GROUP)。原PINTEC集团CEO董骏出任积木集团CEO;PINTEC集团CEO一职由原集团COO魏伟接任。董骏和魏伟表示,完全杜绝了混业经营的风险,符合最近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拆分并不属于转型,一家P2P平台相关负责人认为,“我不认为集团拆分就是转型,转型应该伴随着新的发展方向、新的产品服务,而不只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拆分。但集团化发展可以通过精细化运作,深耕细分领域,同时各子品牌相互独立,也可以建立一道政策风险的防御墙,对公司长远发展有益”。

懒财网相关负责人认为,除了那些已非常成熟、有一定规模和数据积淀的集团之外,更多的“金融集团”还是一种业务多元化尝试。当在A领域尝试并发展到一定程度,遇到瓶颈之后,于是调动资源尝试B、C、D几个领域,这并不能叫金融集团,还是一种业务多元化拓展。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行业一旦有新概念出现,总会有大量长尾靠上去。

“成立互金集团局限在企业内部资源和组织架构的整合,多属于企业互联网金融业务布局达到一定阶段后的自然选择,本质上也不属于可供大多数企业效仿的转型方向。如果企业发展没到这个阶段,盲目成立一个所谓的金融集团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薛洪言也分析道。

  主动停业成主流

P2P膨胀式发展的劲头已经退却,近来退场P2P平台的数量居高不下,即使是银行系也难逃这个趋势。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正常运营的仅有1860家,占到39.8%的比例,正常运营的平台环比下降2.6%。而在一年前的2015年8月,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有2283家。如此看来,主动停业的方式成为退出主流。

“一方面是成本问题,从2015年开始,P2P行业的获客成本就开始飙升,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另一方面是风险,在如今“L”形的经济发展趋势下,借贷市场的形势日趋严峻和复杂,优质资产少,借款端因经营不善导致无法还款的情况或连带风险趋势明显,P2P行业的风险无形中就加大了;最后就是监管落地带来的连锁反应,很多中小型的平台日渐感到吃力,最后不得不选择主动推出,减少损失。”合力贷CEO刘丰直言。

“在同行的交流群中也不乏P2P平台的转让信息;更是有不少P2P的专业人士在另谋高就,越来越多的P2P平台在这样的经济趋势下选择了理性退出。”刘丰如此看待这样的现状,由于监管力度加强、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以及同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P2P行业已经由原来的野蛮生长发展到了理性退出的阶段。微贷网CEO姚宏认为,不管是为规避政策风险或是基于平台战略发展而停止原先的业务,总之都是在合规前提下进行的自觉或是被自觉的企业自身的战略调整。

  存活平台难超20家

在监管新规发布后,一时间市场分为了改革派、保守派和退出派。改革派为了合规铤而走险,开创各类创新业务;一些保守派平台开始变得低调起来,按照监管细则进行整改,另外一些觉得无法合规的平台则直接选择退出市场。对于平台而言,是该坚持创新,还是低调进行合规改革,改革派和保守派谁又能坚守到最后?

薛洪言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无论是高调还是低调,合规都是所有平台的基本门槛,只有合规的平台才能走得长远。在合规的基础上,为了获得市场竞争力,就需要进行差异化的创新,因此变革是所有平台持续面临的课题,不能与时俱进、主动变革的平台是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的。从这个意义上,市场中不会存在真正的保守派。

北京一家P2P平台负责人表示,市场上出现的改革派、保守派和退出派,背后凸显的都是与自身的平台实力有关。从现在的整个行业市场来看,还是“保守派”占多数。坚持改革创新平台的“改革派”也不在少数。

另外一家P2P平台负责人表示,平台应该做改革创新派,只有创新才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出路,通过创新才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甚至可以倒逼监管部门改进监管,进而为企业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坚持改革创新可能伴随政策风险,但风险越高,可预期的回报也会越高。低调进行改革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政策风险,可预期的发展空间也有限。未来存留的平台数量可能不足百家,其中改革创新派比低调改革派会更多。”上述平台负责人说道。

在分析人士看来,随着监管细则的逐渐落实,未来整个行业存留的平台数屈指可数。薛洪言直言, 随着商业模式的逐步成熟,市场集中度提升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P2P行业也不例外。当前,随着监管门槛的提高和理财产品收益率区间的持续收窄,P2P行业已经开始了加速分化,未来能够持续存活的平台可能不会超过20家。前述懒财网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平台还是比较明确的,一类是有极强背景的大平台,另一类就是有核心竞争力的创业企业。拍拍贷CEO张俊认为,未来整个行业如果不是“721”的格局,至少也是“532”的格局。市场占比方面极有可能是某一家独大,行业老二占20%-30%市场份额,其余7-8家大概占10%-20%市场份额。

北京商报记者 闫瑾 岳品瑜/文 贾丛丛/制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