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杀了一个疯子, 非常后悔立下一条国法, 直到今天法院还在用

读书读人读事 2017-10-05

导读: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他在位虽然只有22年,却开创了大唐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主要原因就是李世民能够虚心纳谏,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在史书《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怒杀一个疯子,后来意识到自己错误之后,李世民后悔不已,还立下了一条沿用至今的国法。

唐太宗杀了一个疯子, 非常后悔立下一条国法, 直到今天法院还在用

事情发生在贞观五年,当时负责朝廷刑事案件审核的大理寺丞名叫张蕴古,此人上任之后,接手了一件发生在相州的案件。当地一个名叫李好德的农民,从小就得了小儿麻痹,长大之后经常神志不清,时间久了左邻右舍就将李好德当做一个疯子。就是这样一个精神不正常的疯子,突然被人告发,说他妖言惑众,意图谋反。事情上报朝廷之后,下旨要将李好德捉拿关进牢房。

案件移交给张蕴古之后,他见李好德患有癫痫病,时常发作,按照律法应该从轻发落。于是张蕴古上书给唐太宗,将情况进行了汇报。唐太宗看过奏折之后,同意了张蕴古的意见,下旨将李好德从轻发落,不许关押。

唐太宗杀了一个疯子, 非常后悔立下一条国法, 直到今天法院还在用

张蕴古得到圣旨后,立刻将消息告诉了李好德,还带着李好德去赌坊赌钱,结果事情被朝廷的御史知道了,上报给了唐太宗。李世民听说之后,非常生气,认为是张蕴古骗了自己,这个李好德能赌钱,根本不是疯子,于是立刻下令捉拿李好德,直接押到东市处死。

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鞠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贞观政要》

事情过去之后,消气的李世民有些后悔了。于是叫来宰相房玄龄,对他说:“你们都是拿国家俸禄的大臣,应该能够替我分忧,不论大事小事,都应该过问一下。发现我做错了事情,一定要进谏,如果都不进谏,那我容易犯错误。

唐太宗杀了一个疯子, 非常后悔立下一条国法, 直到今天法院还在用

这次张蕴古身为法官,竟然与囚犯赌博,还泄露我的圣旨,虽然都是重罪,但还不至于杀头。我当时在气头上,所以才下令处死了他们。而你们这些大臣,竟然没有一人出来劝谏,管理案件的部门也没有再次上书,就这样将二人处死,现在想一想,似乎没有道理。”

既而悔之,谓房玄龄曰:“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所司又不覆奏,遂即决之,岂是道理。”——《贞观政要》

唐太宗杀了一个疯子, 非常后悔立下一条国法, 直到今天法院还在用

说完之后,李世民下了一道圣旨,以后凡是有死刑犯要处死,即便皇帝下旨要处死,负责的部门也要核准五次,并都要上奏才行。历史上死刑上奏五次的惯例,就是从张蕴古开始的。

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奏,自蕴古始也。——《贞观政要》

李世民定下的这条国法,在历史上非常有意义,避免了很多被冤枉处死的人。即使到今天,这一制度还被法院所用,死刑犯都要经过数次审核,才会被执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