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32713 2017-01-30
文|朱晓培
我们2016年的变化其实没有2015年大。
2016年,最大的变化是调整了BG(事业群)和中台管理架构,从以一个中心的圆心结构,变成了一个几个BG并行的结构。
调整是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拆成BG以后,各自才会有明确的对手。比如,现在58安居客的对手是搜房,58赶集招聘的对手可能是前程无忧。有对手和没对手,状态和紧张感是不一样的。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外部客观地评价每一个部门做的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中台是邢宏宇(CTO)在管,我们希望把很多公用的东西,包括大数据、AI统一地研发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58的数据场景很丰富、数据很多,数据带来的增值也很多,所以我们在这上面引进的人才,包括投入的力度是显著加强了。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在各个垂直领域基本上都到第一的位置了,不是第一也是第二位。现在,我能够看到清晰的路径,比别人提供的服务更好,用户一定会喜欢我们。
我们是一个只要看到机会或者看到风险,都会立即下手去把它堵住的一家公司。我们始终有很强的危机感,然后敢去行动,也有一定的安全感。
我们是一个很老的公司了,马上就是11周年的生日了。我们经历了多个经济周期,非常清楚我们业务的脉搏是什么,成本怎么样,增长怎么样,我们比较不受外界干扰,不会是别人指挥我们怎么干活。
58一路上都被人质疑,都有人骂,今天要是没有人骂我们的话,我反而会不适应。有人看好你,有人不看好你,但是整体来说,还是有很多人关注你。
有人关注你,就比没有人关注你要好。做公司,要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不要受外界的干扰。外界并不了解公司的真实状况,他们最看好你的时候,说不定是你自己最郁闷的时候,他们最不看好你的时候,说不定是你自己感觉最好的时候。
这11年中,我们最危险的时候就是2008年、2009年。
当时公司几百号人,每个月成本几百万,但互联网几乎不能挣到钱,公司没有收入,资本市场又非常差。如果今天是100分的话,那时候连30分都没有。大概有半年的时间,我们高管的工资就不发了,但我给他们发股份。当时核心的几个人,我们不发期权,我们是一个整体,也没有什么条件,就把股份给他们,也没有发生说有人拿了股份就走的情况。
其他时候跟那个时候比都不算什么。那个时候我们最焦虑的就是两件事:第一,你知道用户很喜欢你的产品,用户很活跃,但是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挣钱;第二,确实是融不到钱,而且你已经见了50个投资者了,你不知道再见50个会不会有人给你钱。
等到2010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公司肯定能够挣钱了,客户肯定会愿意为我们的服务买单,而且市场很大。你做了一个东西,一直是免费产品,突然发现原来是能够挣到钱的,这种感觉还是蛮惊喜的。
现在,很多风口正在过去。用户的增长、流量的增长的成本,再去打一个平台的难度,都在增加。很多领域,即使是做移动互联网的,也都在变成传统领域。如果现在创业,还是往广了做,那基本上这个路是很窄的,是走不通的。只能往一个很小的点,往特别深了来做才有机会。
过去两年,都认为这O2O里有机会,包括电商的一些公司,但投的一些垂直类的公司,最后都倒下了。这里面有偶然性,比如创始人的问题,但也有必然性。一些平台性的公司还是会有一些天然的优势。电商里面真正活得好的公司其实只有阿里巴巴,美国其实也只有亚马逊。eBay其实也不是很好,算半个,京东也算半个。
我们也会不断地去颠覆自己。转转、到家、招财猫等业务的成立,也许是进攻,也许是防御,也许是一种试验,各种心态都有,反正我们觉得哪个地方有问题,我们一定会在那里放一支军队。
资本市场是一个指挥棒,所有的人过去之所以失去理性,都是因为资本市场错误的导向。今天市场已经理性很多了,没有一个创业者愿意把自己逼到一个绝路上。
我们从来不做补贴,就是广告费大一点、小一点的问题,其实就是快一点、慢一点的问题。我觉得再走一遍,会比现在好一点,但是也就是好一点点而已。
我自己不是说我多英明,我就觉得这11年走的基本节奏是对的,该进入的时候进入,该做用户的时候做用户,该融资的时候融资,不会有太大的不一样。
一个好的创业者,能够说服投资人去关注长远价值,关注长远的利益、竞争格局。创业这十几年,基本上都是按照我的节奏在走。但我也不是很固执的人,也被投资人说服过。那年的广告大战,请杨幂代言,基本上是投资人觉得我们应该加大投入,我当时没有那么激进。
我也会做一些原来不擅长或者不愿意做的事,为了增加我们平台的品牌认知度,我也参加了一些节目、论坛。原来都是极其反感的,极其不愿意做的,但是事实上参与了挺多的,58受益也蛮大的。
我记得最开始去参加《非你莫属》,我坐了好几天,参加了五六期,结果发现我一个镜头都没有。后来说锻炼也好,或者说逼自己也好,都是因为经营这个企业的需要,让企业曝光的需要。如果有其他选择,我一定不会去做这个事情。
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批八年以上的老员工在深圳做了一次拓展运动。有几十个人,因为都在58赶集工作很久了,有些人有了疲惫感,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个事情是不是做完了。所以,我就提出来要看下一个10年,下一个10倍。我在现场给所有八年以上的员工发了8万块钱的红包,并让他们再额外休假一周。我们还把这个变成了惯例,以后,只要满8年的员工都有这么一个通用的福利。
我跟圈子里面的这拨人,首先,我们是没有敌人的。我们拿了腾讯百度也是很紧密的合作伙伴,百度的很多会议我也参加的。我自己真的不觉得在行业里面谁是对手,我跟任何人都会聊天,我也不恨任何人。
中国这么大,为什么一定要有一个敌人呢?包括我们跟赶集竞争,但现在我跟(杨)浩涌也是好朋友,心灵上交流还是挺多的。但有的人他会天然觉得:你是我的对手。
我知道有不少人把我当成对手,但是事实上,切入点不一样,体量不一样,可能瞄准的方向也不完全一样。再说了,即使是做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是对手呢?
Q:你感觉到资本寒冬了吗?
A:投资的寒冬,我自己认为,现在说是资本寒冬的人一定是没有经历过2008年、2009年的人。2016年一个月投资的案例比那会儿一年、两年都多,今天的估值水平依然是非常高的。所以现在说资本寒冬的人一定是被宠坏的人。融资从来就是不容易的,从来就是难的。过去一年,VC是很傻的,到处投,但你不能期待他们一直傻下去。
Q:从58赶集所在的这个行业,你感觉现在整个社会的经济形势怎么样?
A:整体来讲,中国经济现在有两个比较有亮点的地方。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服务业,消费升级服务业。我们是处在这两个板块交界的地方,所以,我们其实是处在整个中国经济里面最好的位置,所以我们并没有感觉到我们行业有明显的减速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