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阁被泼地沟油 该有一本《粉丝的自我修养》

中国科普博览 2018-01-11

紫光阁被泼地沟油 该有一本《粉丝的自我修养》

睡前聊一会,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

某说唱歌手因歌词问题被批评,继而爆出疑似其粉丝群聊截图,他们误以为“紫光阁”是一家中餐厅,提出“去投诉卫生问题”。很快,“紫光阁地沟油”就出现在微博“实时上升热点”中。对此,认证为“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紫光阁》杂志社”的官方微博幽默回应:叫不醒装睡的人、躲在食堂瑟瑟发抖。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且不说《紫光阁》是本党刊,紫光阁还是我们接见外宾的重要场所。紫光阁遭遇地沟油,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样一件“尬闻”,把如何“粉”明星的老问题,再次带入公众视野。

紫光阁被泼地沟油 该有一本《粉丝的自我修养》

粉丝现象自古有之。有一个“掷果盈车”的故事,说的是潘安因为“妙有姿容”,导致“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当年的潘安能收获满车的水果,如今的偶像在市场条件下也能赚得盆满钵满。从凌晨三点排队只为与邮筒合影,到斥巨资为爱豆买下18颗星星,粉丝们无论在金钱、时间上,还是在流量、精力上,都可谓是偶像的强大支持,自然,也是巨大资源。

从个人心理看,粉丝的盲目追捧,源自光环效应的巨大影响,将偶像“孤立的优点”扩大成了“全面的优点”,难免导致选择性失察、无条件崇拜。不只如此,社会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不仅是自我的延伸,也会产生强烈的群体认同感。通过粉丝团内部以及不同粉丝团之间的互动足以强化这种归属感,将粉丝身份内化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从而形成偶像崇拜的正反馈机制。于是,粉丝之间的较量,往往就变成了谁的规模更庞大、谁接机的排场更热烈、谁刷票刷的更多更厉害等等,在不断强化的情感中越陷越深。

有人这么评价一些疯狂的粉丝,“他们的生活很富足,可是他们的思想却很贫乏。”的确,沉迷于为了攫取市场而“被塑造出来的明星”,容易落入消费的全套,在自我循环、自我强化中,导致认知的封闭,无法建立完善的知识和价值体系。有的时候,过分的热爱就像一团熊熊烈火,不仅会伤害到热爱的对象,还会将自己烧为灰烬。翻看粉丝评论就会发现,“还是孩子”“都不容易”“给个面子”“吸毒管得着吗”……在这样的幌子之下,疯狂粉丝更容易丧失判断力,衍变成“紫光阁地沟油”之类的事也就不难理解了。还记得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总是捧读《演员的自我修养》吧,也许,是时候有一本《粉丝的自我修养》了。

紫光阁被泼地沟油 该有一本《粉丝的自我修养》

从艺人的角度来看,公众人物的一举一动可能会掀起蝴蝶效应般的巨大影响。一个长期占据粉丝注意力的偶像,可以挡住一个人的开阔视野使其失去自我,也可以为其打开一扇大门去认识世界,关键要看他有无道德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巴尔扎克曾说,“艺术乃德行的宝库”。高唱“白色粉末”并不会显得多么酷炫,性情率直的表达也不只有爆粗口一种方式。偶像所点燃的激情,不能只是粉丝在演出现场的尖叫、购买明星同款的热情,也要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透过粉丝向社会释放更多正能量,这或许也才是偶像们真正对粉丝负责。

当然也要看到,这样的社会责任,不仅艺人要有,覆盖公共议题的载体也要有。热搜榜排名能否被购买?舆论走向是否被消费?有网友统计,2016年微博热搜榜里,某明星1年119次登上搜索榜,42次问鼎热搜榜第一,创造15亿搜索热度,霸屏138670分钟。面对这些质疑,平台需要反思,平台不应是粉丝掐架的地方,也不仅是营销赚钱的地方。

这正是:追星无妨,为粉有方。人气再旺,责任不忘。

大家晚安。(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盛玉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