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电梦断专利,陈欧的梦呢?

高杉LEGAL 2018-05-28

5 月 25 日,历时一年、备受关注的来电科技和街电专利侵权纠纷案,以街电败诉告终。根据法院的宣判,街电侵犯来电科技两项专利成立,除了赔偿来电科技共计 200 万元的损失之外,最严厉的恐怕是要求街电应当在判决生效之日起 30 日内停止使用被控侵权的产品

这也意味着街电要在全国范围内,将涉及侵权的Anker设计 12 口产品下架,赔钱事小,这个判决对街电恐怕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而作为街电的大股东和高调的投资人,陈欧不可避免的要被诸多媒体拿来揶揄和对比。

不知道花了一个亿买了三个专利的陈欧,此时看到判决书后,是否想起当年王思聪在朋友圈立的共享充电宝如果能成就吃翔的flag。

王思聪的翔是不用吃了,但陈欧的脸怎么这么疼啊。

疼,是因为替陈欧心疼。花 1 个亿买的三个专利打了水漂,换来了侵权产品 30 天下架的结果;也替他觉得脸疼,当初所谓“核武器”的信誓旦旦转眼就被审判结果实力打了脸。

贾跃亭说,乐视要么伟大,要么死亡。这句话事后看来俗套且滥情的宣言,似乎也是给街电做的一个脚注:伟大的街电,正在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脑死亡

行业核心技术之争

先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

2017 年 5 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了来电科技起诉街电专利侵权案,月底,陈欧就高调宣布,街电花 1 亿购买 3 项发明专利。

“专利有可能让之前两三家(行业巨头)拼命烧钱,直至被逼并购的结局,变成通过专利直接结束战斗。”当时的陈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这些专利形容为聚美、街电最大的牌,甚至是核武器。

聚美优品法务负责人也扬言,“在取得刘同鑫先生的所有专利之后,我们认为,共享充电宝的战争基本上可以结束了。”现在再回过来看,这句话恐怕说的有点早了。

当年 7 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选派两名不同技术领域的技术调查官赴北京市昌平区某商场对街电的产品进行证据保全。

很快一个叫做“互联网深度分析”的微信公众账号在微信号上发布了“来电”机柜被法院查封的消息,这是街电反击来电科技,后者的共享充电宝机柜被司法查封,来电科技回应,这是公司起诉街电案件的证据保全。

到这里,两个公司之间的过招已经愈演愈烈,而随后两家公司高管的正面对垒让整个事件高潮再起,也在行业里掀起狂风暴雨。8月,街电CEO原源和来电CMO任牧参与腾讯企鹅问答,双方就专利纠纷的焦点进行了正面交锋。

面对来电科技对于街电专利保护范围的质疑,此时的街电仍然强势称,自己掌握的是共享充电宝技术的基础。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专利保护范围正是此次诉讼的关键,也是街电三项专利存在的潜在短板。

“三个专利的保护范围均较小,例如,第一个专利限定了二维码B的位置、制造工艺,第二个专利将手机这一多余的技术特征写入了权利要求,第三个专利对电子锁的具体结构进行了限定。”多位知识产权专家认为,来电科技产品至少缺少上述两个产品专利发明点所保护的技术特征,同时,不会使用上述方法专利的识别方法,但来电科技的这两项专利(专利号ZL201520847953.1,名称为“移动电源租用设备及充电夹紧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520103318.2,名称为“吸纳式充电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限定了较宽的保护范围,街电产品却很有可能落入该两项专利的保护范围。

怎么理解呢?街电虽然有专利保护,但范围太窄,而来电的专利范围则相对宽泛,剩下就是法官怎么看待这两个专利之间的冲突和比较了,一旦街电的产品超过自身的范畴,到了来电的专利范围之内,那么显然就侵权了。“事实上,来电的设备并不落入这三个专利,就连街电自身的设备都和这三个专利没关系。”一位业内人士称。

专利大战胜负之争

正如古语兵法说的那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法院宣判之前,关于共享充电宝专利是非臧否的公关攻势先在舆论场中展开。

去年 7 月,街电或成最大赢家的稿件批量迸出来,并称“街电”方面已经正式提起了对“来电”的知识产权诉讼。

正当大家都翘首以待新战况之际,事情态度却朝着街电预期的相反方向发展。国家对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街电用有侵权风险的产品大量地推,这个坑不可谓不大。

正当舆论一片哗然之际,街电给出自己的反应——朋友圈抗议,重提专利恶性起诉和不正当竞争概念,街电已经提起上诉,并坚持称来电会在专利战中一败涂地。

街电的朋友圈申诉,可能会博得一些人的同情,但对于更现实的消费者和投资人来说,他们关注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这场败诉可能的结局上。街电指责“一审法院的事实认定存在严重偏差”,明显就是蔑视公检法,或许直到现在,陈欧也不愿接受一亿元打水漂的事实。

事实上早在云充吧败诉之际,业内对专利诉讼的分析就铺天盖地,主要集中是这么几个地方:

一方面是产品。一旦败诉,现有产品必须下架,下架不比上架容易,怎么收,放到哪儿,后续产品服务怎么办,都是很大的问题。

其次是自主研发。重金投入打了水漂,那么自己研发好了,但研发新产品又需要时间,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元气。而从街电目前公布的数百万共享充电宝数量来看,压力不可谓不大。对于街电来说,临时掉头,硬件研发+生产周期至少 6 个月,而这会让市场真空放给竞对。

还有一个隐藏的风险是商家共享充电宝本质上是依赖线下资源和点位的。如果商家态度转变,尤其是有商户被告上法庭,要求承担连带的赔偿责任,为避免惹上官司,商家在允许共享充电宝入驻一事上,态度或许会更加谨慎。

对于用户来说,最大的隐忧就是押金问题。按照街电官方所说“坐拥 6000 万”用户,一旦侵权,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来看,败诉导致的连锁反应会极大地影响了品牌和价值,对于行进到下半场的共享充电宝比赛来说,战斗会变得更加焦灼和激烈,在先前的小玩家悉数离场之际,一旦下场,就意味着比赛结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