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背后:中国技术腾飞 基建进入新阶段

世界说 2017-10-10

盘和林

《辉煌中国》第一集《圆梦工程》透过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中国移动互联网等一个个超级工程,领略五年来一张张中国基础建设的大网,如何编织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月2日央视焦点访谈聚焦《辉煌中国》称,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亲历者和建设者。

《圆梦工程》记录片真实地展示了隐藏在“超级工程”背后令人骄傲的中国技术,说到底,中国技术发展的力度、速度才是最震撼、最能打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之所在。这也是在告诉我们,支撑起“超级工程”绝非仅仅是钢筋和水泥,背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技术创新力量。港口、铁路、码头、桥梁、互联网等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几乎与社会经济发展所有的生产过程和生活福利都息息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被视为一国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

据世界银行统计,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同步增长关系,一般是基础设施每增长1%,GDP也相应增长1%。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设施的投资。在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有1/3的工业生产能力因缺电而不能发挥,交通设施不足而增加的工业成本约占国民生产总值1%。为此,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大大缓解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不过,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仅仅取决于基础设施的总量,更是与基础设施的结构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基础设施结构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在经济落后的国家,饮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十分重要;中等发达国家,农业的比重比较低,安全、洁净的饮水也得到基本满足,各种交通、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占据重要地位;在经济发达国家,互联网等高技术含量的基础设施在存量和投资中所占比重更加重要。

基础设施绝不仅仅意味着钢筋水泥。近年来,以现代高科技驱动成为当今世界基础设施的基本特征,世界经济发达国家都力求以最现代的技术来武装和建设基础设施,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技术进步体现了其整体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

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国基础设施中的“超级工程”集中地反映出我国的经济实力与技术水平。《圆梦工程》开头介绍的中国交通建设史上的里程碑项目——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这个超级工程,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胡麻岭隧道二号洞被视为“鬼门关”。固定隧道泥沙极为困难,即便是一年前带着顶级设备和施工团队来到这里的德国隧道专家,也束手无策。承建胡麻岭隧道的中国铁建十九局集团的近30名工程师和上万名工人摸索出来的中国技术,通过多项创新工艺解决了世界难题。

表面上看,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不过是一些钢筋水泥的堆砌,但支撑起一个个“超级工程”背后往往是我国综合国力崛起所带来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据了解,《辉煌中国》全片40多次提到世界第一、全球第一、世界之最,并且这些世界第一都是一些新的世界第一。从运行时速高达350公里的中国第一列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到全球规模最大、最先进的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从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移动互联网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个个超级工程,一项项世界之最,无不向世人证明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步入新的阶段。

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为“超级工程”提供了旺盛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超级工程”以技术创新提振了产业链,我国高铁就是一个例子。阿波罗登月计划为美国带来了十几年的科技产业领先。相信,我国的“超级工程”也必将以创新驱动引领相关高科技产业的领先,并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些“超级工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一座又一座丰硕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