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成高铁“织”网33公里护朱鹮“过路”

雅趣 2017-12-01

西成高铁“织”网33公里护朱鹮“过路”

■本报驻陕记者 韩宏 通讯员 杨国涛

记者28日在“朱鹮之乡”陕西洋县看到,即将正式通车的西成高铁正按计划进行动车组试验。与其他高铁线路不同的是,西成高铁洋县境内的线路两侧,为保证朱鹮的“过路”安全,建起了蓝色的金属编织防护网。高铁线为保护一种鸟类特设防护网,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建设施工方介绍,这是为保护洋县境内的世界珍禽朱鹮特别建造的防护网,全长33公里。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晓民说:“西成高铁对鸟类保护在世界都属于一流水平,是一条非常重视环保、重视生态环境的‘绿色高铁’。”

即将正式通车的西成高铁穿越“朱鹮之乡”

地处秦岭南麓、汉中盆地南缘的洋县,是著名的“朱鹮之乡”。1981年5月23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刘荫增先生率领的考察队在该县姚家沟发现世界上仅存的7只朱鹮,经过35年努力,这里的朱鹮种群数量已发展到2000余只。为切实保护这一世界珍禽,国家在洋县设立了长青和汉中两个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洋县的朱鹮保护已成为世界濒危物种拯救最成功的典范。

28日下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亚祖说,西成高铁穿越洋县29.8公里,其中穿越朱鹮保护区16公里,涉及保护区的实验区,影响3个朱鹮的主要觅食地和2个主要夜宿地,这些地方离高铁线较近。西成高铁在设计之初征求该局建议,洋县段以高架桥形式通过,可使朱鹮在飞翔时有明显的障碍标识。由于鸟类天生具有回避障碍物的特性,在铁路两侧安装防护网,可保证朱鹮“过路”安全。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晓民说:“朱鹮个体较大,飞行中一旦撞上疾驶的高铁必死无疑,对高铁安全也构成极大的隐患。”

从2011年开始,受西成高铁建设方委托,吴晓民科研团队与当地朱鹮保护部门进行了研究论证,他们提出在高铁通过朱鹮保护区实验区段朱鹮分布较密集的铁道两侧设计修建鸟类防护工程装置的设想。同年5月,西成客运专线(陕西) 公司委托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该专线朱鹮防护措施研究课题。

防护网经特殊设计,容易被朱鹮辨识

吴晓民说,经过一年多的模仿实验论证后,设计团队设计了高4米、寿命在50年以上的蓝色金属防护网。该防护网采用了朱鹮易识别的蓝色,用细密的金属网防止朱鹮受伤,网格依据朱鹮体型设计,朱鹮即便误撞也能轻松挣脱,不会被卡住。”实验中,通过红外相机和视频拍摄设备监测显示,没有发生一起朱鹮撞上防护网被困的情况。

中铁五局西成客专项目部工程部副部长林玉平告诉记者,这种防护网是柔性网,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展性,可以降低碰撞过程中对朱鹮个体的损伤,同时朱鹮等大部分鸟类都能选择主动避让防护网。此外,它对列车行驶过程中的乘客视觉干扰相对较小,采用醒目的反光条挡板,避免了朱鹮看不见防护网的存在,反射效果明显。

林玉平说:“防护网的每个网格大小为30×30毫米,朱鹮踩上网的话,脑袋可以伸进去,但卡不住;如果它的脚站上去,可以就此飞走;立柱上的蓝色会反光,鸟看到后不会撞上去。此外,在内侧安装了黄色的反光条,对鸟有视觉上的警示作用。工程全部采用的是10米以上的高架桥,主要防护朱鹮碰撞10米以上高度(防护网高4米)。”

据介绍,专家将对防护网进行持续检测和改进,以确保这一措施可以在今后的重大工程中为保护鸟类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本报汉中洋县11月28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