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克投资家 2017-10-06
随着自动武器的广泛出现及战场火力的不断增强,在二战中的大多数战场,刺刀已经没有什么发言权了。但在我国许多以抗日为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一个场景,当战争打到最惨烈的时候,当敌我双方都几近弹尽粮绝的时候,拼刺刀是战士们最后的选择。不过,根据现实条件来看,我军因为物资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会成为先上刺刀的那一方。在这时,日军即使弹药充足,也会停止射击上刺刀。
战争是残酷的,在生死面前,谁又愿意冒这不该有的风险。日军在拼刺刀时为何会退掉子弹,展开白刃战?难道是因为他们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吗?其实不然,日军能够坚决执行这个战术规定是有目的的,是从实际作战中得出来的结论,也是当时日军综合自身身体、兵器和作战特点而量身定做的。这也是日军的装备和人员条件所限下的无奈之举。
第一,日军使用的步兵轻武器性能限制。根据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配发的制式步枪的特点来说,日军最典型的制式轻武器就是俗称“三八大盖”的三八式步枪。它继承了其前辈村田式步枪的特点,那就是弹丸初速高、瞄准基线长、枪身长。这样的特点使三八式步枪射程远,打得准,也适合白刃战,不但日军喜欢,中国军队缴获后也喜欢用。但是它也有缺点,因为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因此命中之后杀伤力不大,经常一枪打到身上,只会造成贯通伤,创口光滑,一打两个眼,对周边组织破坏不大。白刃战中,这个缺点更为突出,因为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步枪,贯通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由于贯通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仅受贯通伤的对手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二战时在中国战场,因为装备和训练的优势,日军人员损失与中国军队相比,达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军处于人员劣势。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枪在肉搏战中开枪射击,因为误伤造成己方大量减员,显然是赔本的事情。
再者,近距离作战是不适合使用步枪的,一方面是因为不好瞄准,可能还没有刀来得快。日军所用的三八式步枪枪杆非常长,如果对方没有出现在前方,再转动方向会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还不如拼刺刀了。另外,日军在拼刺刀方面还经过了严格训练,基层各部队都有刺杀教官。他们的刺杀握枪动作是枪口朝上45度,对着敌人的肩膀附近,所以就算枪内有子弹,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而且万一不小心扣动扳机,还会可能对战友误伤,所以这也成为了日军在战时退出子弹的原因。
日本士兵在拼刺刀前退出子弹本来只是一种战术要求罢了,结果他们非要在自己脸上贴金,说是为了公平正义,这就像中国一句古话说的:“做了那啥又去立贞节牌坊”,实在令人感到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