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济简介
来济(610-662),唐朝宰相,隋朝名将来护儿之子。进士出身,贞观年间,任通事舍人。后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永徽二年(651年),拜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永徽四年(653年),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六年(655年),拜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因废黜王皇后,被武则天所恨。显庆元年(656年),兼太子宾客,进南阳县侯。显庆二年(657年),又兼太子詹事。后坐褚遂良事累贬庭州刺史。龙朔二年(662年),西突厥入寇,力战阵亡。著有文集三十卷,《新唐书志》传于世。 人物经历
幼遭家难
来济来济生于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祖籍南阳新野,东汉名将来歙十九世孙。高祖来成,北魏新野县侯,后降梁,迁居广陵,遂以此为家。父亲来护儿,隋朝名将,曾担任左骁卫大将军、左翊卫大将军、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封荣国公,恩礼隆密,朝臣无比。 隋大业十四年(618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弑杀隋炀帝。来护儿不屈于叛军,被宇文化及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来济的大哥来楷(时为散骑郎、朝散大夫),五哥来弘(时为果毅郎将、金紫光禄大夫),六哥来整(时为武贲郎将、右光禄大夫)。 只有来济和哥哥来恒因为太小没有被杀。来济家族遭难后,流离艰险,而笃志好学,有文词,善谈论,尤晓时务。唐朝时举进士。 累官拜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任命来济为通事舍人。太子李承乾因谋逆被废,太宗命大臣讨论如何处理废太子,无人应答,只有来济说:“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太宗乃废黜李承乾为庶人,但是保下了他的命,并提拔来济为吏部考功员外郎。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任命来济为太子李治的司议郎,兼崇贤馆直学士,不久改任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驾崩,太子李治继位,是为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来济任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永徽四年(653年),来济拜相,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五年(654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以修国史之功封南阳县男,赐物七百段。永徽六年(655年),来济拜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 反对立后
当时,高宗想以武昭仪取代王皇后,他首先赐武昭仪封号宸妃,来济和宰相韩瑗“宸妃古无此号”为由加以反对。然而,高宗不顾来济、韩瑗、褚遂良、长孙无忌的反对,废黜王皇后,立武宸妃为皇后。来济等都不自安;武后上表称来济忠公,请加赏慰,但心中其实厌恶他们。 显庆元年(656年),武后之子李弘被立为皇太子,来济兼任太子宾客,进爵南阳县侯,仍为中书令。显庆二年(657年),来济又兼太子詹事。同年,许敬宗、李义府诬告来济、韩瑗与褚遂良构成朋党,准备谋反。褚遂良贬桂州(今广西桂林市)都督,来济贬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刺史,韩瑗贬振州(今海南三亚市)刺史,终身不许回京。 战死庭州
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被逼自杀,柳奭(王皇后的舅舅)、韩瑗处死。显庆五年(660年),来济改任庭州(在西突厥十姓的边界,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刺史。龙朔二年(662年),西突厥部落进攻庭州。来济统兵防御,并言“我多年前就该被处死了,蒙赦性命,当以身报国。” 他因此不穿甲胄,率军出击,力战阵亡。时年五十三,赠楚州刺史,赐灵柩还乡。 史籍记载
新唐书
《新唐书·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 来济,扬州江都人。父护儿,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难,阖门死之,济幼得免。转侧流离,而笃志为文章,善议论,晓畅时务,擢进士。贞观中,累迁通事舍人。太子承乾败,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莫敢对。济曰:“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帝纳之。除考功员外郎。十八年,初置太子司议郎,高其选,而以济为之,兼崇贤馆直学士。迁中书舍人。永徽二年,拜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脩国史。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南阳县男。迁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 帝将以武氏为后,济谏曰:“王者立后,以承宗庙、母天下,宜择礼义名家、幽闲令淑者,副四海之望,称神祇之意。故文王兴姒,《关睢》之化,蒙被百姓,其福如彼;成帝纵欲,以婢为后,皇统中微,其祸如此。惟陛下详察。”初,武氏被宠,帝特号“宸妃”。济与韩瑗谏:“妃有常员,今别立号,不可。”武氏已立,不自安。后更谩言济等忠鲠,恐前经执奏,辄怀反仄,请加赏慰,而实衔之。帝示济及瑗,济等益惧。 显庆初,兼太子宾客,进爵为侯。帝尝从容问驭下所宜,济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命之食,曰:‘请遗天下食。’遗之衣,曰:‘请遗天下衣。’公曰:‘吾府库有限,安得而给?”老人曰:‘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由是言之,省徭役,驭下之宜也。”于时山东役丁,岁别数万人,又议取庸以偿雇,纷然烦扰,故济对及之。二年,兼詹事。寻坐褚遂良事,贬台州刺史。久之,徙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入寇,济总兵拒之,谓其众曰:“吾尝絓刑罔,蒙赦死,今当以身塞责。”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年五十三。赠楚州刺史,给灵轜还乡。 初,济与高智周、郝处俊、孙处约客宣城石仲览家,仲览衍于财,有器识,待四人甚厚。私相与言志,处俊曰:“愿宰天下。”济及智周亦然。处约曰:“宰相或不可冀,愿为通事舍人足矣。”后济领吏部,处约始以瀛州书佐入调,济遽注曰“如志”,遂以处约为通事舍人。后皆至公辅云。 旧唐书
《旧唐书·卷八十·列传第三十》 来济,扬州江都人,隋左翊卫大将军荣国公护子也。宇文化及之难,阖门遇害。济幼逢家难,流离艰险,而笃志好学,有文词,善谈论,尤晓时务。举进士,贞观中累转通事舍人。太子承乾之败,太宗谓侍臣曰:“欲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济进曰:“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帝纳其言。俄除考功员外郎。十八年,初置太子司议郎,妙选人望,遂以济为之,仍兼崇贤馆直学士。寻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永徽二年,拜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四年,同中书门下三品。五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以修国史功封南阳县男,赐物七百段。六年,迁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时高宗欲立昭仪武氏为宸妃,济密表谏曰:“宸妃古无此号,事将不可。”武皇后既立,济等惧不自安;后乃抗表称济忠公,请加赏慰,而心实恶之。显庆元年,兼太子宾客,进爵为侯,中书令如故。二年,又兼太子詹事。寻而许敬宗等奏济与褚遂良朋党构扇,左授台州刺史。五年,徙庭州刺史。龙朔二年,突厥入寇,济总兵拒之,谓其众曰:“吾尝挂刑网,蒙赦性命,当以身塞责,特报国恩。”遂不释甲胄赴贼,没于阵。时年五十三,赠楚州刺史,给灵舆递还乡。有文集三十卷,行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