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for 2019-03-07
【特别报道·关注新职业】天下网商记者 黄天然
自2017年杭州正式发布“城市大脑”1.0以来,这项关系到每位市民出行的城市数据工程,已经走过三年时间。1300多个交通信号灯、4500多个摄像头如今连通网络,成为新的城市交通神经。而这背后,则是人工智能工程师们的日夜奋战,他们为城市交通神经系统装上了智慧的“大脑”。
郭莉琳(花名:映兰)是阿里云人工智能中心“城市大脑”团队的一位视觉算法工程师,作为团队中位数不多的女工程师,和最年轻的90后之一,她的经历正是“城市大脑”从诞生到不断迭代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
1990年郭莉琳出生于山西忻州,从小成绩优异的她在全省重点高中太原五中里脱颖而出。怀着对数理逻辑的热爱和浓厚兴趣,她考入了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及仪器专业。
来到杭州,她在学术领域里钻研了九年,直到攻读完博士学位。对于郭莉琳而言,相比在高校继续从事学术研究,有朝一日能够让所学所得应用于改变当下的行业发展与人们生活现状,是她更为向往的发展方向。
郭莉琳生活照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是近年来科技界的大热门,而难度就在于如何寻找到应用的落脚点。视频数据可以成为人工智能计算重要的基础资源。但是在当时,应用于实际场景的视觉数据计算系统几乎都需要‘从无到有’开始建立。”
因此,离开浙大之后她加入阿里云人工智能中心“城市大脑”团队,到一线实际参与人工智能视觉产品项目的落地。
阿里云的“城市大脑”对于工程师而言,意味着需要处理在其他公司难得一遇的场景。如此大规模的城市数据计算,尚未在全球其他城市实践过,这场充满未知的挑战的探索,吸引着这个年轻工程师的心。
“管理路面交通的摄像头数量很多,这些设备中的视频数据是很好的视觉识别基础资源,就像启动人工智能的‘燃料’,将它们对接到云上,再做统一的分析,就能得到智能城市数据优化的方案。”
郭莉琳在2017年7月加入“城市大脑”时,正处于项目高速发展的时期,研发节奏紧、更新周期快。位于云栖小镇的“城市大脑”研究基地里,一屋子50多位工程师为快速实现人工智能场景的落地反复调试,通宵达旦地写代码,已经成为工作的常态。
“刚刚加入华先胜老师团队的时候,第一印象是团队里的人都太牛了,大部分工程师的都是背景很强的博士,无论是工程能力和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很让我仰望。”郭莉琳说,“就在今年1月举行的国际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顶级会议CVPR上,我们的团队就有多篇关于网络量化、视频识别等多篇论文入选。”
在高手如云的团队里虽有压力,但着给予郭莉琳却是更多的激励。
“我自认为还比较年轻,工作业务对我来说也很有吸引力,团队里比我出色的人在奋斗,我为什么不去拼搏?没有成就感才是累,但‘城市大脑’几乎每一天都能看到新的突破和成就。”
郭莉琳在展示“城市大脑”视觉AI产品
正如郭莉琳所言,工程师们奋战让“城市大脑”实现了飞速迭代。
从2017年发布1.0版本后,到2018年就连续推出杭州“城市大脑”2.0版和城市数据大脑综合版。一年时间里,“城市大脑”原先的管辖范围扩大到覆盖杭州420平米公里的城区,增长了28倍。机器的交通报警结果也从3种升级到9种,对于复杂路面情况有了更加精细化的把控。在杭州,用人工智能“天曜”代替交警的完成人工巡逻任务、为交警站岗放哨,经过一年多的孵化与实战,已经成为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郭莉琳在写代码
“现在,‘城市大脑’的‘天曜’系统已经获得了许多一线交警的肯定,20秒钟就能判定事故,且准确率超过95%,不少交警也已经对‘天曜’系统高效的报警系统有了依赖感。” 郭莉琳自豪地说。
“交通元芳”是目前郭莉琳在杭州大脑项目中孵化的一款产品。
就像那句《神探狄仁杰》中的搞笑台词“元芳,你怎么看?”一样,“交通元芳”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帮助交警做出调查和判断。比如通过车脸识别找出改装车,通过视觉识别技术找出套牌车中谁是“李鬼”等。郭莉琳和工程师们,就正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实现“城市大脑”的技术突破,杭州交警大队已经专门在云栖小镇的“城市大脑”基地里设立了数据办公室,由专职的交警与工程师业务需求如何实现。
每周郭莉琳都要与曾在上城大队执勤的董警官来进行一场大讨论,一方面了解 “城市大脑”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需要改进的新需求、将判断做得更加精准。另一方面,通过了解交警传统的判案方式,编译成机器视觉判断的程序,再与云端联系起来为交警提供信息。
坚守在一线几十年的交警,有一套办法去分析违章车辆。例如,在追查套牌车的案例中,除了依靠群众的举报,还会通过卡口的车牌号数据来作为线索,同一牌照不会短时间内出现在距离较远的两处地方等等。
郭莉琳在根据交警提供的车辆判案的思路之后,也能发现可行的优化方案。
“随着对车图像识别更为精确,用视觉图像搜索的方式找到套牌车辆已经可以实现。即使两车外形相似,通过车轨迹与出现频率大数据,就能精准有效地为交警提供参考信息。”郭莉琳说。
回看加入“城市大脑”的两年,郭莉琳更加坚定了当初自己的选择:“用人工智能改变城市,业务场景更为广阔,也这正是我想要的。”
从最初的20多位工程师队伍,到现在“城市大脑”金100位工程师的团队,他们正在为处理城市每日产生的大量视觉数据优化城市治理服务。
郭莉琳(前排左三)与阿里云的同事们团建合影
“在我看来,我们团队的凝聚力来自于大家的产出和贡献,最感到激励的是技术成果的实现。” 郭莉琳说。
“‘城市大脑’所要解决的是世界级难题,也因此诞生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业界认可的技术专利与论文也不断发表……随着‘城市大脑’飞速迭代,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正在将世界最顶尖的技术应用到城市之中。”
未来“城市大脑”视觉AI产品将会在交通领域拥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用途。用人工智能来预判交通隐患因子,哪里是事故高发地,哪些是重点容易出现事故的营运车辆,“城市大脑”团队正在计划建立起交通事故的干预模型。
“技术的难度还会不断提升,需求也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可能会面临更高技术壁垒,但相信都会找到解决思路的。”郭莉琳希望未来能与同事们一起潜心技术,将“城市大脑”做的更智慧、更强大。
将无限好的事物都安放在好的位置,于单一成就繁盛,于机械进化文明,于粗粝演绎精茂,此便为世界。万物生长,万物互联,这个世界所孵育的工种宛若文艺复兴期间涌现的各类工匠,杂花生树,遍地玄妙。
一位已故阿根廷文豪曾说:“有一个人立意要描绘世界。随着岁月流转,他画出了省区、王国、山川、港湾、船舶、岛屿、港湾、鱼虾、房舍、器具、星辰、马匹和男女。临终之前不久,他发现自己耐心勾勒出来的纵横线条竟然汇合成了自己的模样。”
这个时代便是如此——它用职业、才华、年龄,用城市、性情、梦想,引领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以及这个世界。这些人,这些工作,或许只是平凡世界的颗粒,但于时代和未来,不亚于镶嵌于塔身之钻石。台湾著名诗人周梦蝶云:“想六十年后你自孤峰顶上坐起,看峰之下,之上之前之左右,簇拥着一片花———每盏灯里都有你。”于你我,于此时,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