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100人 2017-12-01
在经历了余额宝们、 P2P和金融科技等一连串的颠覆之后,传统金融领域不得不快速迭代,并与新金融合纵连横, 汽车金融成为了一个新的战场。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今,涉及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的融资总额已超过130亿元,“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四大互联网巨头也纷纷杀入市场进行布局。
算上商业银行、传统汽车金融公司(车企自办)这些汽车金融的老字辈们,一场三国杀的格局已经鼎定。
合纵连横?这一回BATJ竟不孤军奋战了
腾讯入局的时间较早,2013年即联合君联资本等投资B2B汽车电商平台优信拍。2015年1月份,腾讯和京东以现金和独家资源的形式对易车网投资约13亿美元,并向易车旗下专注于汽车金融互联网平台的子公司易鑫资本注资2.5亿美元;2015年8月份,腾讯投资C2C平台人人车;2015年9月份,腾讯联合易车网等共同投资C2B平台天天拍车。至此,腾讯完成了在新车电商及二手车电商C2B、C2C、B2B主要细分领域的完整布局。
与此同时,与腾讯合伙投资易鑫金融的京东,也还在自身的京东金融之上,对汽车金融贷款业务领域有所涉猎。
腾讯系(含京东)的特征变得尤为明显——入市甚早、涉世不深。这一点,与其在其他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大开大阖有着明显的不同。
百度的入局则颇为润物细无声。其按照惯常的模式,借助流量入口优势,在其网站上推出了汽车频道,提供二手车搜索、估价卖车、贷款买车、车险等信息聚合服务。同时,百度还投资了优步、天天用车、51用车、优信二手车等公司。其中,优信二手车提供二手车的零售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服务。
百度系的特征一如其在其他互联网领域的布局一样,极大的依赖于自身的流量优势,且大多采取战略投资的长线路数,缺乏真正对汽车金融的渗透决心。
颇为有意思的是,百度的长线投资策略也深入到了腾讯和京东的蛋糕之上,在易鑫金融的背后,亦有百度的身影浮现。
在BATJ中,阿里是真正力度较猛的一家,在2015年多途径布局汽车金融。2015年3月12日,阿里与上汽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各出资5亿元设立总额约10亿元的互联网汽车基金;4月8日,阿里整合旗下大数据 营销 ,成立阿里汽车事业部,并协同汽车生态产业链各合作方,通过无线业务场景,向车主提供“看、选、买、用、卖”的汽车电商O2O一站式服务;7月份,阿里汽车事业部还宣布联手蚂蚁小贷和众多汽车厂商推出“车秒贷”,消费者只需要用手机在线上提交申请,半小时内即可获知贷款授信额度。
在阿里巴巴开疆扩土的背后,蚂蚁金服在阿里系里面扮演的角色是解决金融理财付款的问题,淘宝等电商平台为汽车配件提供购买渠道,支付宝解决汽车的大额支付问题。
不难看出,在这个尚未做大的汽车金融蛋糕上,商业银行的势力,让另外两个势力有了抱团取暖的刚需。
传统银行:从产业链金融渗入消费金融
商业银行的重磅杀招在于对汽车上游产业链的高度渗透上,这是传统汽车金融公司和互联网汽车金融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资料显示,早在2003年前后,国内便有商业银行成立专门的汽车金融事业部。作为最早的参与者,在庞大的汽车金融产业链中,银行截取了最丰厚的一段,即主机厂金融服务,贯穿于新车的生产和销售环节。
作为典型的重资本经营模式,主机厂资金需求规模大,且对融资成本非常敏感,非银行金融机构基本不具备承接能力。
这其实是一种产业链金融,对于当下汽车金融更为关注的消费金融来说,其最大的影响力在于从上游产业链朔流而下时,带来的压倒性优势。
通过与主机厂的深度合作,以及线下4S店对传统金融信贷的依赖,进而形成了深度捆绑。商业银行在线下场景之中,早已形成了对汽车消费信贷的市场份额占领。
产业链金融上的缺失,使得另2个势力往往难以形成在惯常的线下汽车消费场景中的存在感。而为了破解这个瓶颈,传统汽车金融公司和互联网平台均走了一段弯路。
以上汽通用汽车金融为例,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11日,截至2017年8月中旬,已累计为超过367万中国客户提供了汽车消费信贷服务。但这一业绩,显然受制于其自身品牌和平台的限制,难以扩张。同时,还受制于已经在传统模式下高度渗透的商业银行。
这样的品牌限制,成为了读传统汽车金融公司的最大制约,也是在常规的线下汽车消费场景下,难以破解的瓶颈。
在互联网大佬进军汽车电商之时,车企和经销商既看到了危机,也找到了破题机遇。依然是上汽领风气之嫌,在2014年3月,其亦联合旗下各大品牌及数千家经销商成立车享网,布局汽车电商领域,一方面战略防御互联网厂商的电商扩展,一方面,亦希图在拓展线上流量入口的同时,为自身找到汽车金融与消费者的实际触点。
然而,汽车电商并没有真正形成流量入口,和传统实体卖场沦为电商“试衣间”不同,作为大件的汽车,由于各种因素制约,线上依然扮演着资讯的角色,尚难以直接形成传统电商布局。
而事实上,这样的轻视,也让一直在颠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金融一直寸步难行。 “汽车消费是典型的大件消费,且涉及三包政策、挂牌过户、维修保养、保险等一系列问题,纯线上场景可以覆盖的环节极为有限,需要与主机厂、经销商等深度合作,但主机厂与经销商基于自身利益,与互联网电商平台合作的意愿有限。”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的观点,其实指的就是这种场景局限。
汽车金融的入口和场景的难以打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汽车金融的携手共进的态势。
场景之战,谁能拿下90后?
事实上,针对线下场景薄弱和断链的问题,国内一些大型二手车电商及汽车金融平台已经开始布局,重点推动城市渠道下沉。有信息显示,美利、优信、瓜子、易鑫为正加速将向三四线城市推进,势必“打造万亿规模的二手车金融市场”。
选择以二手车和三四线城市进行推进,有其必然性。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言,新车市场一时难以插足,而二手车在三四线城市,并且面对以90后为主流特征的小镇青年们,所具有的诱惑力,显然比和商业银行、传统汽车金融公司血拼北上广和一线城市更大。
这其实就是场景革命,用互联网无远弗届的扁平化力量,以及“农村包围城市”的边缘化渗透,重新制造一个对自己产品利好的场景,尤其是针对90后与小镇青年来说。
场景破局的利好已经在政策层面展开,关键词依然是90后。
2016年以来,汽车金融政策进一步松绑,去年3月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联合发文《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将新能源车及二手车首付款比例分别降低至15%和30%,并允许汽车金融公司为附加产品提供融资支持,该意见的出台突破了汽车金融公司长期呼吁的业务瓶颈,丰富了汽车金融公司的产品线,使汽车金融公司能够与银行贷款、信用卡等其他市场参与者公平竞争。
上汽金融率先在2016年4月,推出了具有叠加功能的产品——“附加品贷款”,使消费者不仅可以通过贷款买车,还能选择购置税、保险、延保或相关汽车配件进行叠加贷款,上线4个月,合同总量破万,且第4月销售记录更在前三个月合同总量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这个破局点,与其说是进一步优化了金融产品的结构,更多元的满足消费者的金融需求,不如说是更客观的针对了汽车消费族群的变化。
必须正视的是,汽车消费者正在发生迭代,90后开始成为汽车市场的新一代消费人群,这些人群开放大胆,敢于尝试金融等新鲜手段。
如何吸引这部分伴随互联网而成长的用户群体?如果继续从传统的新车消费入手,依然不可能达成目标。此处必须有更多新颖的金融模式,以打开90后主力消费人群的胃口。
融资租赁成为了一种互联网金融的破局工具。就在7月,瓜子二手车上线了新车购买服务“付一成新车”,其即采用汽车融资租赁的“1+3混租模式”:通过大数据评估消费者的信用度提供最低达10%的首付额度,首年支持低月供,一年后购买。新车尾款部分,瓜子提供三年分期业务。
而按瓜子二手车的官方口径,这一模式的主要受众,即是主要受众是20至35岁的年轻一代消费者。
类似这样“以租代购”、“先租后买”、“租车换车”的融资租赁,成为了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进军汽车金融的跳板,更获得了来自资本市场的关注。
金融科技洞察(fintechdaily)带来一线金融科技资讯与评论,服务金融科技从业者。
转载请注来源于金融科技洞察(fintechdaily),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