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克投资家 2018-05-07
编者按: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切换之际,作为第二产业的制造业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做实业不如炒房”、“干企业不如将钱存银行”等观点甚嚣尘上,如何提高中国制造业的质量考验着每家企业的决策者。为此,我们特推出中国制造业系列报道,一探制造业的真实状况。
机床行业为其他制造业提供生产设备,是工业的基础。然而,被誉为“工业之母”的机床行业长期为低利润所困扰。
在近日举办的“2018机床制造业CEO国际论坛”上,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当值理事长龙兴元表示,从2017年来看,机床全行业亏损企业占比仍达33.8%,当前中国机床行业上游成本加大、下游产品价格同步提升,使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而企业适应市场中高端需求的能力也不足。
以*ST昆机(600806.SH)为例,作为经营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为避免连续亏损而面临退市风险及业绩考核压力,该公司通过虚增收入和利润来粉饰业绩。
*ST昆机因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虚增收入4.8亿元,虚增利润近3000万元,且存货资料存在虚假记载,*ST昆机被上证所公开谴责,相关责任人被上证所处分。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后发现,*ST昆机在2013年至2015年通过跨期确认收入、虚计收入和虚增合同价格三种方式虚增收入4.83亿元。同期,公司披露的存货数据存在虚假记载,并通过少计提辞退福利和高管薪酬的方式虚增利润2960.86万元。
在被处罚之后,4月28日,*ST昆机发布2018年一季报,公司2018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8.97%;通用设备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31.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96.83万元。
此外,另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大连机床集团更是濒临破产。去年11月10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债权人对大连机床等四家公司的重整申请。这是继东北特钢破产之后,又一件由债券连环违约引爆的破产案件。
2016年12月12日,大连机床债务危机露出端倪,未能按期兑付“16大机床SCP001”的到期本息。随后,大连机床的信用风险事件接连爆发,先后共有八只债券陷入违约,发行金额总计38亿元。与高负债相对应的则是大连机床较为低下的盈利能力。
财报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大连机床合并报表总营收93.34亿元,营业总成本则高达90.47亿元,利润率仅为3%。单一报表中,大连机床同期营业利润更是为负4019.58万元。自2016年三季度报之后,大连机床就再未公布公司财务数据。
大连机床和*ST昆机的例子在机床行业并非鲜见。一直以来,机床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一直维持较低的水平。2018年第一季度,沈阳机床(000410.SZ)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7%,虽然微薄,但是已经相较上年同期增长52.35%。而被处罚的*ST昆机的2017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55.95%。
长期从事机械行业的人士高迪(化名)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国内大部分机床企业的核心零部件也都是向外采购,尤其是中高端机床,大量依靠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打开市场空间,只能压低价格,从而进一步压低了利润空间。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机床等传统制造业,技术水平有限,同质化竞争,产能过剩,导致价格竞争,通过压低价格来拓展市场。此外,产品附加值也低,所以利润率不高。
低利润、高成本正是困扰机床行业发展的“死穴”。吴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短期内可能会比较难。因为制造业转型,需要从技术、品牌、质量等各方面提升,改变微利需要一个过程。”
“但我们也看到现在很多制造业领域在推动技术升级和兼并重组,未来将形成一批资产规模较大,国际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同时,创新型企业也将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推动产业向专业化和产业链高端延伸。”吴琦补充道。
不仅仅是中国的机床行业深受利润微薄之苦,国外在华经营的机床企业也同样日子不好过。早在2016年,全球领先的机床制造企业德马吉(DMG)宣布上海工厂停产,一时引发舆论对机床行业发展现状的关注。
在那次停产风波中,德马吉公告称,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经济增长趋势的下滑,市场每况愈下,公司一直面临低产能利用率、高通货膨胀,日益增高的生产成本以及日益降低的市场需求等众多严峻问题,这些问题已导致公司长期累积亏损。
德马吉亚太区前CEO塞克(Stefan Sack)曾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机床行业境遇确实并不乐观,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端机床行业面临着深重的危机。而目前来看,这种微利的局面正在发生改变。龙兴元表示,2017年,中国机床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2.6%,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利润总额更是同比增长5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