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疯子 2018-02-15
每当年关将近,辛苦工作一年的职场人就逐渐将目光聚焦在“年终奖”这个大红包上。其实不止在现代,在中国古代,年终奖就开始兴盛了。
在东汉时期,每到年末腊月,皇帝就会给文武百官发放年终奖,当时称之为“腊赐”。据《汉官仪》记载,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进、候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侍中、将、大夫各2万,千石、六百石各7千,虎贲郎、羽林郎3千。当时的大将军、三公的月薪只有17500钱,这年终奖相当于他们一年的工资收入了。按照购买力来换算的话,汉朝的20万钱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万人民币,是不是很羡慕呢?
相比东汉豪气的年终奖,宋朝廷发放的年终奖就相当“小气”了,宰相、枢密等高级官员每人只有5只羊、5石面、两石米和两坛子黄酒,仅此而已。乍比之下,满满的落差感。其实宋廷实行的是高薪养廉政策,在年终奖上虽然略显小气,然而在工资上却十分豪气。
宋朝对官员极其优待,除了正俸,平日里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补贴名目,包括禄俸、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等,可称的上是“恩逮于百官者惟恐不足”。就以清正廉洁的开封府尹包拯包大人来说,其每年的工资加补贴折合成人民币就有600多万!
到了清代,年终奖就比较“神秘”了,因为清朝皇帝是以荷包形式赏赐给众大臣的。据《啸亭续录》载,乾隆时期“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至于荷包里面是什么则要看皇帝心情了。赏赐给蒙古亲王的那对大荷包里面装的是各色玉石八宝一份;小荷包四对,内装金银八宝各一份;又小荷包一个,内装金银钱、金银锞各四枚。这也可以算是还不错的“年终奖”了。
民国时期也有年终奖。掌柜、经理会有几千、几百大洋不等,而商店伙计、公司职工则是几十或几个大洋。至于商铺或作坊里的学徒,由于平时一般都是没有工钱的,到了年末老板一般也会发个二三十块大洋的红包当年终奖,遇到实在是小气的老板也可能就请学徒吃顿好饭算是年终奖。而地主家的长工到了正月,地主家会给长工加肉,表示拉拢鼓励,如果东家在正月没有给长工加肉,则会被蒙上悭吝的恶名。如此看来,吃肉算是长工的年终奖吧。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所以年终奖是以实物形式发放,可能是食物或者票券。最典型的是大块的冻带鱼、冻肉,或者让大家排队领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所在的单位是不是“厉害部门”,厂长或局长是否有“本事”“魄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职工在年终奖上回收获到什么。改革开放后,商品的种类得到极大的丰富,实物奖励最终被取消,单位开始在年底发放年终奖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