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生活用品指南 2017-12-09
来源企鹅号:强国网
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
欢迎来到我的大鱼号~我会每天给大家推送各种优秀的文章。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可以在文章的下面任意评论和吐槽!
本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成了军迷关注的热门,因为他们做了一系列中国军工厂商的新闻。从坦克、到战机、到战舰,乃至小小的“40火”工厂。这其中生产40毫米火箭弹弹药的一家厂家表示,他们最近签署了价值1.1亿(不知道是人民币还是美元)的合同,要为海外用户研制40毫米制导火箭弹。小小的“40火”为何能“火”到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
近年来的美国大片里,这个场景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战场上硝烟滚滚,枪弹横飞,美军正在和一帮武装分子激烈巷战。美军凭着训练有素、枪法精准,连连打倒端着AK步枪胡乱扫射的敌人。突然,几个武装分子露头出来,扛着一根黑不溜秋的管子,伴随着美军士兵的惊叫:“R-P-G!”,一个绿色的东西拖着长长的烟飞了出来。爆炸火光闪过,轰隆一声巨响,美军顿时屁滚尿流,四散奔逃……
没错,这就是和107火箭炮、AK步枪并称三大“游击神器”的RPG火箭筒,而在中国,它有个更常用的名字:“40火”。
我们以前就介绍过,我国生产的40毫米火箭筒早期分“40火”和“新40火”。这其中“40火”是指56式火箭筒,这是一种仿制苏联RPG-2的反坦克火箭,而“新40火”才是大家熟悉的69式40毫米火箭筒,也就是大名鼎鼎的RPG-7。不过随着56式在珍宝岛之战中被证明难以击穿苏联T-62坦克后,我军实际主要装备的是较为先进的RPG-7火箭筒,后来逐步也就没有了“新40火”这个说法,现在大家说起“40火”,指的就是69式火箭筒了。
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极为热销的“长寿”武器,苏联、中国、伊朗先后都生产了各种不同型号的弹药,其数量之多,以至于随便搜一下RPG-7弹药,就能在网上看到大量教你识别不同国家不同年代不同类型RPG弹药的图文资料。
苏联、俄罗斯设计的多种火箭弹。左1为兼容RPG-2弹药,右1为40毫米口径的杀伤破片弹、串联弹头(编号5)、温压弹(编号6)
我国前后生产的“40火”弹药,相对不那么多,但在国际上还挺出名,因为外销数量极为庞大。
编号9为伊朗生产的破甲弹,编号11是中国69-II火箭弹,编号12是中国69-III火箭弹,编号13是中国制造的空炸榴弹
我国外销的“40火”弹药,主要是40-2、40-3式破甲弹和69-1F式空炸反人员榴弹。
这其中,40-3式也就是“经济半小时”里提到这家企业对外出售火箭弹的主要产品了。
40-3式火箭弹是我国在第二次“反坦克会战”时期设计出来的重要装备,40-3火箭弹于1988年定型,采用了与PF-89火箭筒相似的双锥变壁厚药型罩技术,直径为83毫米(40火属于超口径火箭筒,40毫米只是发射药筒直径,战斗部直径可以很大),威力和口径更大(94毫米)的40-2火箭弹一样,即击穿180毫米65度装甲,具有在某些角度击穿T-72正面装甲的能力。
不过,从近年来的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解放军大部分时候训练用的,依然是40-1式火箭弹,和苏联PG-7火箭弹基本一致。这可能就和解放军部队训练中还在大量使用木柄手榴弹是一个道理——当年库存太多,打不完。
另一种外贸非常热门的弹药是70毫米反人员杀伤弹,其特点是着地后通过反抛装置跳到空中1-1.5米高爆炸,杀伤半径可达20米,接近122毫米榴弹水平,由于头部有阻力环,在高抛弹道飞行时比较稳定,因此曲射射程可达1500米。有些传闻中把这种弹药说成是“无线电定高爆炸”,其实并非如此,它的原理和二战时候就开始使用的反人员跳雷是一样的,是延迟引信。
不过从它的原理就可以看出,70毫米反人员火箭弹一种对面目标进行远距离概略射击的武器,很难用来对付碉堡这类目标,因为难以直接命中。用于攻击碉堡也有专门的弹药。
近年来,北方公司又推出了代号BKJ4和BKJ2的新型40火火箭弹,这两种火箭弹都采用了串列战斗部,其中BKJ4火箭弹口径达到了105毫米,破甲深度达到了220毫米/68°(约合600毫米),直射射程200米。BKJ2则具有300米有效射程(精度较好),威力为180毫米/65°(约合430毫米)。
其实,RPG-7系列火箭弹从问世开始就有射程不够远的问题,因为这种火箭弹采用了火箭发动机续航增程——RPG-2的火箭弹是没有续航发动机的,和德国“铁拳”火箭筒一样,实际上是一种无后坐力炮原理的抛射武器,所以射程很近——火箭弹发动机工作就会带来弹道不稳定问题,再加上飞行距离远了以后,受到横风影响,就会导致打不准。
其实在很多游戏里,比如“使命召唤”里,读者就可以体会一下用RPG火箭弹打远距离目标的感觉,就是在最初的200米左右距离之外(当然“使命召唤”里更夸张,直射距离大概只有几十米),火箭弹就会开始无规则的偏离瞄准线。
所以要用RPG火箭弹攻击较远距离目标或移动目标时,其命中就“靠信仰”了,大喊一声“XX至大”,或者“XXX万岁”,或许能有帮助?
其实与RPG-7采用类似原理的武器还有不少,比如美国海军陆战队普遍装备的SMAW,也是用无后坐力炮原理发射,再用火箭发动机增程。它一样也有着远距离精度不理想的问题。
因此,在实际装备中,解放军上世纪70年代普遍装备了82毫米无后坐力炮,就是用来解决40火远距离精度不佳的问题。而美军在近年来的治安战中,也发现用“标枪”之类单兵反坦克导弹攻击碉堡这类的目标不太合适,因此开始重新装备早已退役的瑞典“卡尔·古斯塔夫”M3无后坐力炮,这种无后坐力炮在1000米内有不错的精度。
其实我国的98式120毫米火箭筒,虽然在500米距离内精度不错,但也依然存在着远距离精度不佳的问题,即使是使用营用火箭筒配发的具备风偏修正能力的火控系统,要命中远距离上的碉堡这类目标也不容易。此前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施洋在参观部队的时候,与某部98式火箭筒射手交流过这个问题,他们也是觉得要在远距离上命中目标多少是件碰运气的事情。
因为在我军现在的火力配置中,98式火箭筒经常是要充当“步兵炮”的,那就需要它来打击800-1000米距离上的碉堡这类需要直接命中才能摧毁的目标,而步兵班组携带的火箭弹数量有限,大概也就是个位数,因此这个影响其实还是挺严重的。
其实所有火箭弹武器都有这个问题,比如航空火箭弹,在攻击目标的时候也是靠“覆盖”,而不能指望其精确命中。还有本周新闻里我们提到的俄罗斯TOS-1火箭炮改进为TOS-1A,为了把射程提高一倍,达到12公里,就要在车上加装惯性测量元件和新的火控系统,使射击精度达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另外,如果实在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使用,所有火箭弹都还要面临重新编制射表的问题,解放军近年来为了解决高原射表问题,也是花了相当的功夫的——相比之下,印军这方面似乎没怎么下功夫。我们之前提到过,印军在99年卡吉尔冲突中,发射的大量空射火箭弹无一命中目标,就是因为没有费心重新摸索高原射表。
近年来,国际上很流行给火箭弹加装简易制导系统,提高其作战效能。
其中走的比较快的是美国76毫米“九头蛇”空射制导火箭系统,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且精度不错。目前这种火箭弹已经开始列装美军部队。
制导系统能够彻底解决大部分前面提到的风偏啊,不同环境下射表需要重新编制啊这类的麻烦问题,但是这又带来了新问题——就是价格。
美军已经开始使用的APKWS火箭弹,就是在“九头蛇”基础上改装的制导火箭,其单价达到了3万美元一发——相比之下,无制导“九头蛇”火箭弹的单价只有900美元。
3万美元其实已经接近AGM-114“海尔法”导弹价格的一半了,即使是美军也不能像打普通无制导火箭弹一样泼水般的发射。对于单兵火箭弹来说,采用如此高大上的制导系统更是不可想象的。
试图在火控系统上打主意的,不光是解放军的98式,美国也有公司为RPG-7开发了火控系统,但在火箭弹原理限制之下,这种东西真正的作用应该非常有限
自上世纪以来,各国都在积极研制单兵反坦克导弹,如法国的“沙蛇”,美国的“标枪”等。这些导弹都是以反坦克为主要任务的装备大多采用较为高级的材料、结构、工艺和制导系统。
结果当然也就是价格高的吓人了,比如美国的“标枪”导弹,根据相关合同,五角大楼采购价为26万美元一发(合同总成本/购买数量)——如果单算导弹,根据2013年的报道,也要8万美元一发。
不过上面导弹和制导火箭的价格比较,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即制导火箭弹的价格要比导弹便宜的多——因为毕竟它的动力系统、战斗部、弹体结构件等这些硬件设备的价格都是非常低廉的,和制导系统相比,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用基于无制导火箭弹改装的制导火箭弹性能是比不了真正导弹的,它们一般都有机动性较差、难以攻击移动目标,容易受干扰、射程较近等缺点。只是,如果考虑到这类火箭弹一般都是用来打击战场目标,也就是例如碉堡、建筑物、敌方人员、车辆等,再考虑其价格,那么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从电视画面中透露的设计师手绘图来看,国外用户向中国厂商下订单的“制导40火”弹药大概应该是在现有40-3火箭弹基础上增加制导系统的产品,在弹体中部,安装可以折叠的控制翼,而且因为要实现在很短距离内(40火一般曲射极限射程也就1000米,而按照用户的要求,更是要求能取代普通的40火箭弹,那还要考虑50-300米距离上就要有控制效果)有足够的控制效果,因此控制翼面比较大。但似乎该弹并没有采用现在流行的激光制导。
其实激光制导技术目前是最廉价和可靠的制导技术了,我国已经在珠海航展上展示了可以用在单兵火箭筒上的廉价激光制导单元。而在北方工业早就展示了PF-98和PF-89为基础的制导火箭弹的作战示意图。
此前关于驻港部队训练的官方文宣中,也提到该部队开始进行使用PF-98火箭筒配发的制导弹药的消息。
但从电视节目中出现的简单手绘图来看,这种制导40火上,用的显然不是激光制导。
参考2016年珠海航展上兵工装备集团的94毫米制导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笔者推测,这次北方工业开发的制导40火应该也是采用惯性制导技术。
其实现代惯性制导单元可以做的非常便宜,大家日常使用的手机里面都有惯性单元,也就是微机电式陀螺仪,尽管这种陀螺仪的精度和激光陀螺仪或精密的机械陀螺仪无法相提并论,但胜在廉价微小,在一枚弹药上集成多个微机电陀螺仪芯片,来个捷联惯导,也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当然了,由于40火射程非常短,也没那个必要,只要有个感应火箭弹偏离瞄准线的基本功能,然后修正,手机级的微机电陀螺仪芯片是完全可以满足要求的。
当然,这样的“制导40火”其实准确的说,应该算是“风偏修正40火”,并不能实现巡的制导,只能确保火箭弹按照预设的弹道飞行而已。
其实对于40火来说,只要能实现基本的风偏修正,确保火箭弹始终在瞄准线上飞行——那就是善莫大焉了。尤其对于中东战场上那些士兵训练不足,但国库里还有大把石油美钞的国家而言,掏一个亿人民币,就能解决自己士兵火箭弹打不准的问题,那还是很实惠的嘛!
历史上,中国有不少国外用户掏钱研制,最后也装备我军自身的装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产155毫米榴弹炮的研制,基本就是用科威特的钱来推进的——在当时军队要忍耐的大环境下,这也是无奈之举。
墙内开花墙外香只是特定时代的无奈之举
今天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 当然不至于再重演这一幕。此前在某次参观原38集团军某师活动中,我们就了解到该师已经在合成营设置了单兵反坦克导弹分队,装备红箭-12反坦克导弹。尽管红箭-12导弹的价格相对昂贵,但用于打击高价值的坦克目标,其性价比还是很好的。随着军改深入进行,我军应该也逐步会用红箭-12等新一代的反坦克导弹逐步替换现役红箭-73导弹——当然,由于红箭-73导弹价格低廉,其最新改进型威力等性能也还过得去,所以这个“逐步”可能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对于我军大部分部队来说,用反坦克导弹攻击战场目标时,主要应该还是用红箭-73。
另一方面,在徒步作战时,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军还是主要69火箭筒和98火箭筒来作为步兵支援火力,但因为82无实在是一种过于老旧的武器,我军恐怕不会像美国人把“古斯塔夫”请回来一样让它复活。
笔者觉得,在这种前提下,如果此次外贸“风偏修正40火”的最终产品价格能够控制下来,装备我军并非不可能。
风偏修正40火应该可以比较容易做到在1000米距离内以相当高的精度打击固定战场目标,那么在此基础上,配用各种温压弹、反工事弹等,可以很容易将其射程从现有的200米、300米,扩展到1000米左右。这就足以取代原来82无了。
而69火箭筒本身又比较轻便,且部队已经使用多年,也很习惯。
如果“风偏修正40火”列装,那么我军中各种步兵直射支援火力情况就会是这样:
激光制导89式火箭筒,依然作为一次性单兵反坦克武器,属于视情况配发给步兵部队加强反坦克火力的装备,不占班组的编制。
98式120火箭筒,因为重量过大,配发给班组的话,会显得比较累赘。继续按照现在的配置方式,放在营、连级作为“步兵炮”使用比较合适。通过使用激光制导弹药,这种火箭弹将可以在理论最大射程1800-2000米上精确攻击各类目标,而且120毫米通用弹药威力巨大,有了精确制导后,将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而步兵班组一级,完全可以继续使用69式40火,使用新型弹药,在1000米左右的距离上可以精确攻击各种静止目标,也可以打坦克。
而红箭-12和红箭-73反坦克导弹,作为合成营反坦克分队与步兵战车车载的车载导弹,用来打击4000米内的坦克等目标。
这样,我军的步兵班组将形成衔接紧密的火力体系,在未来战争中可以用制导火箭弹,大量消灭敌方战场目标,其意义是不容小觑的。
美军现在使用的“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其实重量一点也不轻,甚至比我军的120毫米火箭筒还重。但在SMAW、AT-4等火箭筒远距离精度不佳,又没有那么多钱让前线士兵随便打“标枪”去轰山洞和碉堡,所以最后还是不得不把这员“老将”请回来。
古斯塔夫M4使用了新型钛合金和碳纤维材料,一发弹药2400美元,不过美军觉得还是很便宜的
这其实应该是我军引以为戒的一个典型例证。通过使用制导火箭,我们完全可以越过美国已经给探出来的这条弯路。
一颗孤独寂寞的心需要关注来抚慰,我需要关注,因为关注让你我更亲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