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基金经理尹海影亲历: 华尔街是如何做资产配置的

扑克投资家 2017-11-29

海归基金经理尹海影亲历: 华尔街是如何做资产配置的

回国7个多月,尹海影终于等到了国内公募FOF基金发行落地的一天。

“你以为国内是蓝海吗?回去肯定要吃苦。”听闻尹海影要回国,他的同事和前辈们都劝他,国内公募基金做资产配置还是一片空白,为何要放弃在美国资管业蒸蒸日上的投资事业,去做“拓荒者”?

当时,尹海影在全球知名资产管理机构富达基金(Fidelity)的波士顿总部担任全球资产配置基金核心投资人员,正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但他还是下定了决心回国,并火速加入了广发基金资产配置投资团队。

在接受《陆家嘴》记者采访的时候,尹海影与他团队的伙伴们还时不时“擦枪走火”,碰撞出一些火花。

“在我们这个团队中,争论才是正常状态。”尹海影笑着回应道,回国之后,他要如何将海外成熟的资产配置投资体系落地生根,生成适应国内资本市场的本土化产品,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他也需要本土团队的协同作战,这也是他为什么加入公募基金的原因。

“学霸”过“独木桥”:33轮面试赢得操盘手职位

从尹海影的学历上看,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霸”。他在高中的时候参加奥赛,一举拿下四川省计算机竞赛的第一名,并被直接保送北大光华,在北大光华读了两年之后就被送往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斯隆管理学院金融学硕士的学位。

从麻省理工学院开始,尹海影就频频接触FOF等方面的研究课题,与此同时,他还进入了贝莱德集团(BlackRock, Inc.)和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等全球顶尖的投资机构实习,尝试用指数增强型产品做配置组合。

梦想总要照进现实。

2010年冬天,跟当时严峻的经济形势一样,波士顿也迎来了暴雪的天气。这对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应届毕业生而言可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天气原因面试的机会几乎少了一半。尹海影属意的摩根士丹利的面试也取消了,恰好当时一位高管因为暴雪滞留在波士顿,才给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每人挤出了15分钟的面试机会。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尹海影这才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加上第一轮面试,尹海影在摩根士丹利一共面见了33位公司管理人员和交易员,得到了自营操盘手的职位。

从象牙塔到华尔街这个“鲨鱼池”,尹海影一刻也不敢松懈。在2010年到2014年期间,尹海影在摩根士丹利自营部逐渐形成了自己在资产配置领域的投资逻辑。当时,恰是金融危机过后的重建和反思阶段,多资产的配置理念、大数据的出现、量化投资的深化,每一次投资领域的变革尹海影都切身经历过。

“当时在摩根史丹利的时候,我帮助的客户就包括太平洋投资集团、富达基金、先锋基金等机构,我很明显地看到,这些机构在短短几年时间,迅速从单一资产的基金变成了多资产的资产配置型基金,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尹海影说。

打造自营的“印钞机”:跟“最聪明的人”做对手盘

把华尔街称为“鲨鱼池”,一点也不为过,尹海影在摩根士丹利的时候,就曾经跟在市场上翻雨覆雨的华尔街巨鳄“伦敦鲸”做过对手盘。

“伦敦鲸”是摩根大通的一位操盘手,由于掌握大额资金,足以跟整个市场反向做盘。尹海影就一度跟“伦敦鲸”做过对手盘,由于头寸小、平仓早,受到的影响不大。但他亲眼目睹了身边的同行被“吞噬”的案例,至今仍然心有余悸。这个经历对尹海影的触动极大,让他在此后的投资生涯中相当重视风险控制,也进一步推动了他在资产配置领域的深入研究。

在摩根士丹利期间,尹海影和他的团队尝试探索搭建一套新的投资系统,用了9个月的时间,从一个初创团队,变成了部门的“印钞机”,每年盈利超过一亿美金。尹海影自己管理的组合在两年的时间内,年化收益率也做到了7%以上,这是他管理的第一个多资产组合,当时,他就采用了以定量投资为主,辅以定性分析组建跨资产投资组合,以获取一个低回撤的稳定回报。

转战资产配置,650亿美金如何获取稳定收益?

2014年,美国国会出台沃尔克法则,禁止华尔街投行进行自营业务,尹海影和他的同行们也开始转战到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的阵营当中。

尹海影也在这种背景之下,加入了富达基金的全球资产配置部,在旗下第二大的资产配置投资团队中担任投资经理。在富达基金期间,尹海影在资产配置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造。他所在的团队管理着650亿美元的资产,以多资产、跨资产配置策略为主,这对当时已经有4年自营操盘手经验的尹海影而言并不轻松。

“富达对投资经理的要求非常严格,每一个核心投资人员都必须熟悉掌握市场中已有的每种资产配置方法,对其优势、劣势要做到了然于胸。”尹海影说,加入富达之后,自己又重新进入了“打鸡血”的状态,每天都在公司加班到很晚,也正是在那个阶段,形成了自己在资产配置策略领域的核心投资能力。

回国:海外投资经验如何落地?

在富达基金正值事业黄金期的时候,尹海影却选择了回国。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归属感。尹海影在摩根士丹利的一位华人好友在2015年就选择了回国成立私募基金,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一方面是思乡情绪,另一方面,国内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和不断完善的投资工具和产品类型也让尹海影看到了一片正在成长的蓝海。

“当时在国内的公募基金领域,资产配置还是一片空白,而我在海外的投资经历告诉我这是一个持续增长的有潜力的市场,把海外的投资经验移植过来,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尹海影说。

但是,做资产配置不同于普通的基金投资,背后需要有强大的研究数据和团队支持,因此,在多次接触之后,尹海影选择了加入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将自己在资产配置领域的投资模型和方案应用到公募FOF产品当中。

尹海影介绍道,目前在广发基金FOF产品中将会应用到的就是动态资产配置策略,这套策略原来就应用于全球一些新兴市场中,与国内市场吻合度较高,同时,策略框架较为灵活,擅长应对资产之间不断变化的相互关系,也能灵活捕捉到弹性回报。

尹海影同时指出,从全球市场看,内生联动在每个市场都存在,这是资产配置方法可相互借鉴的基础,但影响市场的各种因素都是动态变化的。同时,中国市场的资产特性与海外市场存在明显的不同,如政策、投资者情绪、资金面等方面特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价值特性则略弱。

在这样的情况下,尹海影在加入广发基金之后,也在不断地调试模型,包括对模型的基础假设和理念做调整。

“比如说在什么时候应该根据政策面的变化,对模型或者说对组合进行一次风险的评估;还有就是针对个人投资者的情绪,通过对资金面、户参与度的跟踪,把一些市场的情绪性反应调试和加入到组合管理里面。”尹海影说,这些都是模型进行本土化和落地的必经过程。

相关推荐